觀察:藉資本之力 促科技企業加速發展

4月16日,來自成都高新區的企業——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舉行敲鐘儀式,正式登陸科創板,這也是西南地區首家登陸科創板的企業。

儘管事件已經過去一週,但由其引發的討論還在持續: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成為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進步的強大引領。在科技創新的佈局上,企業才是真正的主體。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之外,科創板的出現,為科技型企業打開了另一扇與資本市場直接接觸的大門。在科技型企業聚集的成都高新區,不少企業正躍躍欲試。

對正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成都高新區而言,科創板上市企業從1到N的聚集,也將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高質量發展,帶來一股強勁推力。

科創板為科技企業打開一扇門

科研創新,是科技型企業最強大的競爭力,而持續的科研也意味著持續的資金投入,並且數目可觀。

登陸科創板的成都先導,將發行4068萬股,募資總額大約8.3億元,計劃用於新分子設計、構建與應用平臺建設項目以及新藥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提升自己在創新藥物方面的研發實力。

觀察:藉資本之力 促科技企業加速發展

成都先導成為西南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供圖)

“很多時候,缺錢就讓事變得難辦。”成都銳成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向建軍講了這樣一個故事:2017年,公司欲收購美國一家公司的技術,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技術實力,需要籌集收購經費大約6億元。為此,向建軍開始跟投資機構接洽溝通,但最終敗在了速度上,“一般投資談下來至少要3個月,而我們的對手資金實力雄厚,只花了20多天就把收購協議簽下來了。”

關鍵時刻,如何才能快速籌集到資金?上市是一個重要途徑。“上市融資,能夠大大降低企業的融資時間和成本,尤其是對於我們科研型企業來說。”但向建軍同時也提到,在過去,科技型企業想要上市並不容易。

“傳統的資本市場,要求企業有好看的盈利數據,有過硬的資產等。而這恰恰是很多科技型企業,尤其是處於早期發展中的科技型企業滿足不了的。這也間接導致一些企業選擇出海上市。”成都高投盈創動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超認為,科創板的出現,其實是國家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科創板更看重企業的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營收不再是一個必要的指標。”

“科創板的出現,讓我們的上市計劃提前了3-5年。”向建軍說,科創板讓科技型企業有了儘早與資本市場直接接觸的機會,對於這一類企業的發展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機遇。

而在成都華棲雲科技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總監黃信雲看來,科創板還能夠幫助企業提升公眾形象和認知度,起到很好的廣告效應,增加品牌的價值,“科創板上市已列入了我們的計劃中”。

推動科技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不光是企業有積極性,成都高新區也在積極幫助有條件的科技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用資本的力量促進科技型企業加速發展。

原因不難理解:對促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而言,科技型企業身上蘊藏著不可小覷的能量。

來自科技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8.1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3萬家,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為1.78萬億元,科技進步貢獻率預計超過58.5%,國家綜合創新能力列世界第17位。

成立於2012年的成都先導,依靠公司的核心技術——DNA編碼化合物庫的設計、合成及篩選,在經歷了最初幾年的打基礎後,公司的營收數據開始快速上升。2016-2019年,成都先導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42.91萬元、5321.87萬元、1.51億元和2.64億元,對應淨 利 潤 分 別 為 -2297.42 萬元、-2308.07萬元、4496.05萬元和1.2億元。

國家級高新區是培育科技企業這股生力軍的最佳場所之一。“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都高新區建區之初就秉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歷史使命,重視科技企業的培養,尤其是近幾年,培養的力度和速度都在進一步加強。”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這樣解釋力度和速度增強的背後邏輯,“從要素驅動更多轉向創新驅動,把經濟增長更多建立在內生技術的進步上,是全球頂尖高新技術園區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空間不可能持續無限增長的情況下,提升發展質量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緊鑼密鼓的行動部署,已經見到了一定的成效:2019年以來,成都高新區新增科技型創新創業企業11667家,科技型創新創業企業累計達5.2萬家,新增高層次“四派”(海歸派、學院派、蓉歸派、創客派)人才企業301家。

全方位助力科技企業加速生長

成都先導一馬當先,成都高新區內多家科技型企業也緊隨其後,排隊上市科創板。

“要成功敲開大門,離不開核心技術實力。”楊超認為,“練好內功”是當下科技型企業急需做好的一件事情,“科創板最看重的是過硬的核心技術,企業必須在這方面狠下功夫。”

科技企業的上市路並不孤單。為鼓勵企業上市,成都高新區完善並出臺了具有全國競爭力的科技金融政策扶持體系。高新區企業可享受從改制獎勵、轉增股本獎勵、上市/掛牌獎勵、併購重組專項獎勵、員工股權激勵專項獎勵到限售股減持獎勵的全鏈條政策服務。

科創板上市,能夠幫助企業更快速地獲得資本的扶持。但一家科技型企業的成長,僅靠資本提供還遠遠不夠。

“我們將持續加快公司業務發展,努力保持年均營業收入增長50%以上。同時也希望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業務機會給本地企業,促進企業業務發展及增長。”在黃信雲看來,一個區域產業生態環境的整體提升,對科技型企業的聚集和成長,是大有好處的。

黃信雲所期待的產業生態環境的整體提升,其實早已納入了成都市的總體產業發展佈局中——加速產業生態圈建設。

在這個“圈”裡,成都高新區不斷細化企業成長梯度,形成了種子期雛鷹、瞪羚、獨角獸和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培育四級梯度,並相應設計了不同的政策支持,促進不同階段的企業發展壯大。

與此同時,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金融鏈、人才鏈,成都高新區正在通過大力引進行業龍頭、研發機構、公共技術平臺、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和關聯配套項目,不斷完善產業生態圈,吸引全球創新創業要素、催化產業發展新動能,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邁進。

(來源:四川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