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患者是共同的戰友

“最近身體好嗎?耗費的精神養回來了嗎?”

“孩子學習怎麼樣了,如今回家了你可得多多督促她……”

離開將軍山已經近一個月,譚楊露在閒暇之餘仍會聯絡曾經一同戰“疫”的隊友,詢問她們的生活情況。

2月6日,譚楊露作為縣中醫院選派第一批支援貴州省新冠肺炎疫情的醫療隊員之一,她簡裝行囊,匆匆奔赴貴陽將軍山醫院開展救治工作,直到3月21日返回獨山。

回憶起這次特殊的戰“疫”經歷,譚楊露依然恍如隔日。

將軍山原本是廢棄的肺科醫院,要重新利用起來,就需要改造。但疫情突發,醫院改造和救治工作只能同時進行,因此,每次在作為醫護人員宿舍的活動板房裡休息時,譚楊露總能聽到外面施工的聲音。

但比起住宿環境,更讓譚楊露擔心的是患者的狀況,“剛開始的時候,患者們對生活的信心和積極性不高,每天都呆在病房裡,過度查看疫情新聞,造成了他們很大的心理負擔,氣氛比較沉悶。”

為了改善這一狀況,幫助患者調節心態,譚楊露和戰友們積極地給予患者足夠的關懷。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每天在線上為大家加油打氣,分享輕鬆舒緩的音樂和歡樂的視頻,在生活上儘可能地幫助、關心患者,為他們提供便利。

有一次,譚楊露與隊友得知有位患者生日即將到來,為讓患者放鬆心態、輕鬆面對病情,他們利用休息時間,策劃慶祝方案,準備了蛋糕,給了患者一個大大的驚喜。“我們希望通過行動告訴患者,在這場疾病面前,我們都是她的家人,也是共同的戰友,唯一的目標就是戰勝新冠肺炎疫情。”譚楊露說。

在將軍山,譚楊露和戰友們每天都要根據患者不同的病情、病症來指導患者正確服藥,並觀察患者服藥後的反應,反饋給醫生。此外,她每天還擔負著監測患者生命體徵、輸液、霧化、發放一日三餐等工作,在這樣的工作強度下,她每天都忙得團團轉,絲毫沒有喘息的機會,但她依然不曾停下腳步,時刻奔走在醫院的各個角落。

在將軍山抗“疫”的一個月裡,儘管十分辛苦,譚楊露依然覺得自己只是做了應該要做的事,在她看來,身邊還有許多隊員值得她學習。

“工作時,我的一個隊友,在接大夜班的前半個小時得知自己的母親去世了,但她只用了半個小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就馬上回到崗位中。”說到這裡,譚楊露已經紅了眼眶。為了救治更多的病人,身邊的戰友在短時間內克服親人離世的痛苦,選擇堅守在崗位,這樣的力量,來源於隊友對自己身為醫護人員的職責擔當,也來源於隊友心中的家國大愛,讓譚楊露更加的敬佩,成為了她奮鬥的精神動力。

除了身邊的隊友,許多患者也給了譚楊露滿滿的感動。有一次,由於穿著防護服十分密閉,且室內溫度較高,譚楊露在給患者打針時,護目鏡裡起了霧。看著她護目鏡裡都是霧水,患者滿眼心疼地向她表示了感謝,“謝謝你們的辛苦付出,為我們這些無親無故的人‘拼命’,也請你多注意休息,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聽著患者的聲聲叮囑,感受著他們的關心,譚楊露心中感慨不已,越發堅定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今,譚楊露已回到家鄉,工作之餘,她也常常將自己在將軍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幫助大家共同提升業務知識水平。

“作為一名醫護人員,將軍山之行讓我成長了很多,未來,我將在自己的職位上恪盡職守、無私奉獻,詮釋白衣天使的使命職責。”譚楊露說。(獨山縣融媒體中心實習生 張家珺)

我和患者是共同的戰友

譚楊露(右)指導同事穿脫防護服

我和患者是共同的戰友

在將軍山工作的譚楊露

我和患者是共同的戰友

醫護人員給患者過生日

我和患者是共同的戰友

譚楊露(前排右一)在將軍山與隊友合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