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2019-12-28)

教子有方(2019-12-28)


1、在小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父母让孩子学会反击是重要的。但是,一味鼓励打回去,可能会让娃觉得,暴力是解决冲突的最好手段。因为孩子很难分辨:什么时候能用,什么时候不能。很多爱打人的孩子,就是曾经挨打之后,被教育打回去的孩子。并且家长的愤怒,让孩子打回去,很容易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无能,更加深了自己不打回去是懦弱表现的错误认识。


2、对小孩子之间的冲突,父母思想要先解放,也就是要理解并接受小孩子,可以这样想自己的小孩子被打不还手,并不一定是懦弱胆小,而可能是善良、共情、明辨是非、更具智慧的表现。


3、父母鼓励小孩子反击,可能利大于弊。因为小孩子真的打回去了,如果他本身在体能上处于弱势,很可能遭受更严重的殴打。哪怕势均力敌,也是把原本的一次小摩擦,演变为一场大战。万一,打架时受到意外伤害,这将是谁都不堪承受的结局。


4、父母不鼓励小孩子反击,也不意味着让小孩子默默忍受。因为从小受欺负不敢反抗的小孩子,极大可能会一直受欺负,导致越来越自卑,遭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


5、如果小孩子小于3岁,被同龄人推打,首先保障自己小孩子的安全。父母要告诉小孩子,对方打他是不对的,但是你自己要保护自己。因为,3岁前的孩子是不会故意伤害别人的,成人不恰当的解释和阻拦,会扼杀孩子刚刚萌发的社交意愿。


6、如果宝宝大于3岁,事态不严重的情况下,可以给宝宝自己处理的机会,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没哭闹,父母也判断对方没有恶意,那么不要干预。如果宝宝哭闹,或受了委屈,父母首先要接受和安抚孩子的情绪,再根据情况,和对方家长一起协商解决。真的遇到无理取闹的“熊孩子”和“熊家长”,以后就可以保持距离了。


教子有方(2019-12-28)

【水车——丰子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