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是更接近支付工具的数字货币,但仍然达不到条件

本文来自力场作者:【神·武罗】

最近libra的 2.0问世沸沸扬扬,别的不谈,我个人认为对整个链圈和币圈都是大大的利好,这个利好比DCEP强势得多(其实,我个人认为DCEP对币圈来说是利空),毕竟意味着一大波新鲜肥嫩的韭菜要入场了,facebook的用户体量,相信没有人会怀疑。
不过呢,我想说的是,Libra跟很多人想象的,也还是不太一样。
虽然啊,Libra自称自己的底层技术是区块链技术,然而,实际上,根据目前可以掌握的有效信息,可以得出一个判断, Libra采用的并不是纯粹的区块链技术,它是一个混合式的架构,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它是不能算是区块链加密货币的。
哈哈哈,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一个DCEP不是区块链亲生的,一个Libra也没有纯正的区块链血脉。
好吧,再怎么滴Libra也比DCEP跟区块链的亲缘关系更近。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因为它属于“杂交”品种,没有纯正的区块链血脉,它才有可能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化的支付工具。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真正纯粹的区块链技术是不适合用来做支付的。
为什么呢?
Facebook在白皮书里号称,Libra现在的技术能支持每秒1000笔交易,每笔交易完成需要确认的等待时间是10秒钟。


这个数字听起来你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是你可以对比一下:比特币完成一笔交易需要等待60分钟。
即便如此,Libra现在这个速度,做支付仍然不理想。
当然,每秒1000笔的交易,应该是Facebook设定的一个目标,其实我们国家的数字货币研究所在Libra的代码发布后,就下了它的代码模拟环境去做了测试。
测试的具体内容就不讲了,在模拟了一个极其理想化的良好环境下,它也只能做到每秒3万笔的交易。那么,如果按照目前的Libra来说,当前的环境和条件下,它的交易并发量就大幅下降到了60笔每秒。
这样说可能比较抽象,做个对比吧,近两年我们“双11”是什么样的交易量,网联并发量的峰值,是十万笔左右每秒。也就是说,按照目前,即使满足极其理想环境,libra也才是3万笔每秒。何况,根本没有那么理想化环境和条件。
这还仅仅只是区块链第一个最大的缺陷——可扩展性比较差。
可扩展性是什么意思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算十道数学题,每算一道题一分钟,十道题一共要十分钟。如果两个人来算这十道题(假设算力相等,都能算对),就是五分钟。以此类推,随着投入的算力越多,计算能力一定是一个线性增加的过程,这就叫可扩展性。

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扩展资源,比如CPU、服务器等,就能够实现算力的增长,实现效率和性能的增加。
但是区块链,因为它分布式记账的特性,它的可扩展性就相对差了很多,而原因就是所谓的分布式造成的,这算不算是,成也分布式,败也分布式?哈哈,但是不必太悲观,技术难题总是会随着技术迭代而攻克的。
分布式记账的每一笔交易,系统中所有节点,都要去记一次账,都要对数据进行全量的计算和存储。这样一来,通过增加节点就不会线性地提高算力。
这就有点像木桶理论,当然这个比喻不是特别准确,但也有相似之处,就是如果共识算法做得不太优化,性能低的节点就可能会拖累整个区块链的性能。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如果用区块链技术去做支付的话,它的速度就可能会很慢。
打个比方,你去超市买一瓶水,付款的时候可能需要等个几分钟,才能确认你这笔交易完成。甚至说,你可能只需要等10秒钟,这个不光是体验很不好的问题,每笔交易都要等10秒钟~几分钟,那收银台排队也要排出好几里。高峰期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很崩溃吧?
有人肯定就要说了,我算力增加,CPU个数往上堆,内存往上堆,能不能在区块链领域实现摩尔定律呢?

但是啊,目前来说这个做法的难度是很大的,因为最终决定区块链性能的,不仅是算力,还有带宽,说到带宽问题,不得不提我们的5G基建,5年内是基本上不太可能全年完成的,所以呢?你自己想想。
并且啊,并不是说解决了带宽问题,就一定能能在区块链领域实现摩尔定律的。原因还是前面说的的木桶理论,它还是受到了处理能力最低的那个节点所限制。
分布式账本同时还会有存储的问题。因为每一个节点要保存系统里所有的交易信息,这就对数据存储量要求很高。
比如ETH,现在要求一个节点50个G。BTC就更大了,一个节点要100多个G。而且BTC和ETH不是支付工具,只是金融资产,交易量根本就不算大,都已经到这个存储的级别了。那如果是Libra,你想象下,facebook多少用户?那可是几十亿用户,即使打个折,至少也是几亿人,这样的话,对数据存储量要求,是不是一个天文数字?
无论是可扩展性差的问题也好,存储的问题也好,都是分布式账本天然的缺陷,都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硬伤和挑战。
这也并不是说区块链技术没有优势啊?
区块链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是最好的。但这一点上很多人的理解实际上也有偏差。

它的安全性是说改不了账本,你只要记上就不可篡改、是不可逆的。并不是说它对个人的信息和安全性保护得就很好,否则的话,也不会有哪个交易所被盗多少亿的资产了,历史上确实出现过好几次这样的事故。
最最最关键的是,区块链并没有原生的一个加密机制,它还是要依靠传统的加密机制。
比如你把你的比特币存在一个热钱包里面,你还是要好好地保存好你的私钥,也就是说保存好你的密码,如果你的私钥被人攻破了,依然可以盗走你的比特币。
所谓的安全性,并不是指你私人资产的安全性,而指的是账本不被篡改的安全性。小偷偷了你的比特币,那个账也记在上面,也不能改,偷了就是偷了,你是追不回来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常说的51%算力攻击。也就是当系统中有合作关系的、恶意节点控制的算力,如果超过一半,就可以对系统进行攻击。
51%算力是不是很难被突破呢?其实并不是,比如最高的时候,曾经90%以上挖矿的算力都集中在中国。
而当时所谓的矿场,夏天的时候都放在贵州,是因为夏天贵州处于丰水期,水电便宜,山里面气温也低,不用投入太多制冷成本,就可以实现降温。冬天的时候去内蒙,因为冬天的时候,内蒙的风电便宜。

除了安全性,普通人最关心的还有隐私保护的问题。关于隐私保护,存在许可链和公有链的区别,比如比特币就是公有链,没有授权机制。许可链,就是要有授权才能加入,Libra就是许可链。
比特币这种公有链,它的节点信息是完全公开的,我只要变成其中一个节点,我就可以把所有其他节点的数据全都拷过来。那其实是没有任何隐私可言的。
有人就要说了,我是可以匿名的,你不知道我是谁,你也不知道我用比特币买了什么。但是你别忘了,你在交易所上的交易,哪怕是在暗网上进行的交易,比如毒品交易、武器交易、贩卖人口交易,这个过程中你一定会在网络上留痕的,无论你留的是IP地址,还是MAC地址,还是Email地址,甚至其他所有大数据所能涉及到的所有痕迹,一定都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来锁定你是谁。
在美国就有一家公司叫Chain Analysis,这个公司曾经协助FBI、CIA破获了几起暗网的非法交易事件。这家公司掌握了目前80%以上的比特币交易人员的真实身份,它就是靠大数据以及交易所数据,再加上节点数据,挖出了你在现实世界的真实身份。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公有链上没有秘密可言。
那许可链是不是就有隐私保障了呢?刚才说了,区块链没有原生的加密机制,所以理论上攻破也是不难的。

在支付领域,对区块链来讲,最致命的问题是结算最终性的问题。
什么是结算最终性呢?国际清算银行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里讲过一个原则,就是你要明确每一笔交易完成的时间点,这个时间点确定了,那就能确定这笔交易最终完成的那个时间点,这个点也是不可回退的一个点。
如果你没有这么一个明确的时间点,就会导致在法律上、经济上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一家公司今天宣布破产了,根据一些国家破产法律规定,破产机构被宣布破产之前的零点起发生的交易是无效的,是要回退的。那如果你没有明确的时间点来确定一笔支付完成的时间点的话,就会出问题。
可是用区块链来做支付的话,从法律上来说很难确定究竟在哪个时间点上才算这笔交易最终完成。相关区块链节点投票更新完之前,严格意义上来讲,你就不能确定这个时间点到底在哪。所以区块链作为支付工具,不太合适。
并且,区块链用于支付,除以上问题外,还有系统之间的交互性、业务连续性等等诸多问题。
综所上述,区块链用来做支付,有太多的难题需要攻克。
而Libra,因为是混合式架构,并不是完全的区块链,它是杂交的。

它就弥补了纯粹区块链技术做支付的以上种种缺陷,Libra宣称自己是“可扩展的区块链”,何解呢?
Libra白皮书发布了以后,Facebook也在开发社区发布了Libra的代码,我们国家数字货币研究所,当时就下载了这个代码,搭建了测试环境,哪怕是2.0也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和bug,跑不通。
也就是说Libra还处在很早期的阶段,代码质量也不是很稳定,包括有些技术它也没披露。
虽然它的进步一定会很快,它会充分利用全球所有码农的智力和热情,帮它优化系统,帮它写代码。
根据目前能够掌握的有效信息,基本上可以下这么一个判断,Libra规避了区块链的技术短板,采用的是一种混合架构。
Libra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区块链,或者说不是原教旨主义的那种区块链——它底层用的是中心化的架构,只有到最上面,就是最终结算那一层,它才用一下区块链。
因为要实现它号称的1000笔每秒,只有用这种架构才能办到,也就是说它有很多约束条件导致它只能采取这种技术架构,不太可能走别的路。
原因还是效率问题,纯粹的区块链技术根本支持不了零售级别的应用。即使以后它能达到1000笔每秒,那也只能用于国际汇兑或者是跨境汇款,因为只有在跨境汇款场景下,你才不会那么在意速度。

这个技术架构,如果用比较完整的表述,应该叫做“中心化的分布式处理架构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的分层混合技术路线”。
这种技术它是分层的,因为只有分层才能提高处理性能,底下的交易采用的都是中心化处理,因为中心化处理,速度会很快,到了最上层,也就是最终结算那一层,用的才是区块链,而且节点不会很多,因为节点越多速度越慢。
如果还想再提高速度,极端的情况下可以把节点集中在一个机房里面,那实现1000笔/秒就非常容易了。
[本文完]

声明:本文已加入由力场新媒体部发起的「好文流动计划」。该计划旨在增强力场好文流动性,进而提升力场内容价值。


libra是更接近支付工具的数字货币,但仍然达不到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