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讲如何找到你的自性

文字摘录:

“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你要研究一下,我们这个生死的根本是什么?大家现在认为我们现在是活人,其实啊,再过几个钟头我们都是死人,今天已经死了,一睡觉的时候这一天死掉了。我们念念也在生死,昼夜是个小生死,一昼一夜,昼夜就是白天黑夜之间了,一念之间生灭就是一个生死。我们坐在这里身体上这个细胞新陈代谢,随时都在新陈代谢都在生死中,所以生死在一念。普通认为了生死,哎呀,打坐坐得好啊,走的时候还会说偈子哟,还会耍花样,叫了了生死,了生死就是了现在当下一念,最重要,这是根本。你把现在的生灭心,不管它,并不是停止它,“依不生灭”,我们的自性本来是不生灭的,这个是重点了,我再给大家讲讲清楚一点啊。不过我没有本事讲得清楚,因为我没有得道,乱讲,你们要真听啊,因为我乱讲你真听你会悟道。我可没有道,真的哟,我这个话真语者,实语者,我绝对没有道,你们有道。所以好好听,现在不要看我也不要听我,把眼睛闭上听。真的,现在我在讲话,你眼睛闭着不是听清楚了吗?这是生灭心。你知道自己“我现在他讲什么听得很清楚”那个是不生灭的,不晓得你懂不懂?不懂我就收回,等于我没有讲。你坐在这里,你看我在讲话,你眼睛闭着都听得很清楚啊,听得清楚这个是生灭心啊,但是在这个生灭心听清楚这个中间的作用,有一个知道自己现在听得很清楚,他讲的什么,那个没有动过,那个是不生灭的自体,你注意哟,你抓住这个就恭喜你了。我没有道,你不要认为我懂这个啊,我是乱讲的,可我乱讲,你不要乱听啊,你真听就有办法了。他说你要学佛第一步,抓住这个以不生灭“圆湛性成”,刚才我讲的那个作用,你听也听到,闭着眼睛,听到是生灭心,你也同时知道自己听到,那个没有动摇过,那个东西是圆满的,无所不在。“湛”干干净净,象清水一样清极了,所以讲话声音它都听得见,它自己一点都没有动过清净的。“圆湛性成,”那个自性就是这个样子的,那个听声音的自性啊,观音法门那个自性它本来就是圆成实相,圆满性澄。

南师讲如何找到你的自性

“以圆湛旋其虚妄灭生”你注意哟,你保持这个境界清清湛湛,“湛”很清净,你就是这样保持,你也不要用个心去保持,哎哟,我现在懂了一点,哎呀,糟糕,等一下下课不要掉了,就糟了,这又是妄想生灭心,不要起这个生灭心,你就很自然,随时都有,乃至你坐车也有,走路也有,做生意的时候,卖猪肉一边剁下去一刀,然后多少钱,三块钱,赶快拿来,那个还是清楚的。那个湛,湛然自性,清清湛湛,所以《楞严经》阿难不是第一句话,“妙湛总持不动尊,”清湛的,那么你保持自己这个清湛的自性,“旋”注意这个旋哪,它会倒转来,回转来了“旋其虚妄灭生”,倒转、逆转,倒转把这个虚妄生灭,你只要保持这个清净,等于一杯水一样,你摆在那里不动嘛,慢慢那个泥巴沙子都沉淀下去了嘛,佛告诉你就那么简单,他是传法给你哟。也不要你念咒子,也不要你念佛,也不要你练气功,他说你就那么保持这个,“旋其虚妄灭生”慢慢慢慢这个心又乱,乱就比较静一点,静一点慢慢慢慢减小一点,水一样慢慢“伏还元觉”,注意四个字哟。慢慢慢慢那个泥巴沉淀伏下去了,沉下去了,都没有了,妄想烦恼都没有。你不要歪起个眼睛在想,这一想又是烦恼了,见浊。

南师讲如何找到你的自性

哎你不要想嘛,叫你不要妄想偏要去想,“嗯,这是什么道理呀,”完了,见浊。又把你搅乱了,叫你不要浊啊,不要脏啊,湛是干净,清清净净。“伏还元觉”这个沉渣子烦恼一伏下去以后,本来自性、本觉自性就现前了,就会明心见性了。“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注意哟,佛在这里完全传给你了的哟,释迦牟尼佛亲传的哟,你不管密宗啊,显教啊任何的宗教,我们本师是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界上佛法的本师是释迦牟尼佛。所以“得元明觉”,那么你把这个沉渣子,烦恼沉淀,这个清净下去了以后,慢慢就明心见性了,你可以得到元明觉。元:是本来的自性,光明的、本觉的,那个是不生不灭自性,那么你基本啊,初步学好了,学佛的第一步,“为因地心”,你先要认清这个,入手才没有错。这个因地心拿到了,你慢慢天天练习,行住坐卧,也照样做人做事哟,并不是叫你不要做人,哎哟,我拿到了这个,好象抱到了个金娃娃一样,一天到晚抱,抱紧了会抱死了的,放松了会飞掉的,这个东西很怪哟。你就也不抱紧也不放松很自然的,做人还是做人,吃饭还是吃饭,此心永远保持清明。然后嘛,这个是功夫了,功夫,什么叫功夫?以这个因地,第一步加上时间加上练习,加上慢慢慢慢修行到家了,“圆成果地修证”,可以证果了,证佛的果。低一点证个菩萨果,再差一点也得个罗汉果,再没有得个梨山的苹果也可以呀,总有一个果吃嘛,你不要搞了半天没的果,这是圆成果地修证。下面告诉你这个方法是什么?所以你什么都不要用心,什么法本师释迦牟尼佛已经把法教给我们了。

南师讲如何找到你的自性

“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注意哟,这一段诸位好好自己参去。将来不要找别人了,要修道找本师释迦牟尼佛没有错。翻开这里把它背来。这个道理是什么?“如澄浊水”我们现在心中凡夫都是烦恼,等于这杯水脏了嘛,你要使这个水澄清下去,你不要另外用一个方法。你说我要打坐入定,打坐就打坐了,不要打坐那个死相,还有个什么方法啦,还有什么任督二脉嘛,你不在那里打坐哟,你在那里打妄想,哦,通了通了,背脊骨有一点点,那个死相讨厌吧,那个烦恼加痛苦。你就清清湛湛,气脉有没有?有啊,气脉自然会通你不要管,那是觉,见闻觉知,你要被气脉困扰了,你就是落于见浊,烦恼浊,命浊,现在给你讲得很清楚哟,不是我讲得清楚啊,佛讲得很清楚啊。所以你不要求一个法门,你静就是静,你觉得我要静,我静坐已经静了嘛,不要再加上一个静,头上加一个头,糟糕了,头重了,头痛了,所以打坐坐到后来都头痛,因为你头上加头嘛。你说我头头就是头啊,定已经定下,你说我两腿一盘,两腿一盘就好了,两腿一盘然后不要吵,我打坐啊,还要扣扣齿呀,扣扣牙齿啊,咽口水呀,你在那里又不是吃酒席,搞这些鬼明堂干嘛呢?静就是静了嘛。

南师讲如何找到你的自性

“如澄浊水,贮于静器”你把脏水放在杯子里,就是把它摆在这里,怎么样等它干净?你就摆在这里不动,那个水久了不是沉下去了吗?就那么简单嘛。“静深不动”,你把它摆在这里不碰它,你说我腿发胀,腰酸,酸就酸它的,那是腰酸同我什么关系呀,对不对?你说我腰酸了,你那个知道我腰酸了那个东西不酸的呀,对不对?那个也酸啊,那你就酸透顶了,那就糟了,那是不酸的呀。腰在酸,你不要去配合它,不要见闻觉知,你不要去感它,有感就应。所以病啊,那里痛苦只有三分,你说哎哟,我鼻子流鼻涕呀,我刚才流鼻涕,现在因为《楞严经》门硬把它堵住啊,楞也不讲了,啊欠又来了,那是心理作用。病只有三分,心加上七分,十分病,感应,这就是感应,你不要去感它的。“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这一杯水摆在这里不动它,它慢慢泥巴沙土沉下去,那么一沉下去了,“清水现前”,那个清净自然就出来了。清净不是你修来的哟,自己本来的清净就出来了,把所有修持的道理都告诉你了。那么你们要念咒也可以,因为你们烦恼多,做生意的心里,我念了一千遍咒,念完了累死了,那也是清净啊,也是这个方法啊,对啊。做气功嘛,做了半天,到了后来也累到了,你说哎呀,好定啊,好清净啊,我修了有功夫,屁的功夫,你累了嘛,你当然自性现前嘛,是真话哟。乱讲要负责任啊,这个地方不好坐的呀,坐下坐不对了就下去了,这个真话注意啊,他说你这样一来,佛拿物理的道理来比方你清净就现前,等到清净现前,这个清净不是你外来的哟,等于水一样本身就清净,你自己清净。这个时候啊,第一步功夫,“名为初伏客尘烦恼”。这个学佛有点上路了,他告诉你不要走错了路。不要用别种方法,换句话佛讲到这里,一直告诉我们你要求佛成佛,没有什么方法,你求自己。你求自己,自性清静就清净了,不要外求的,不要好奇,不要迷信,信自性,你对于自己真恭敬了,就是对佛菩萨也恭敬了。换句话你对佛菩萨恭敬,对自己就要恭敬,你不尊重自己,不重视自己,也就是轻视佛菩萨,因为你就是佛菩萨,每一个人都是因地上菩萨,为什么看不起自己呀?所以要断就断,要空就空,一切在我,你这个样了,清水现前清净,名为初伏,初步,“伏”你注意这个伏啊,就是伏下去,客尘烦恼初步这个烦恼清净了,清净现前了。注意哟佛的比方好极了,清净现前了。这个水里的泥巴沉下去了,清净现前了,可是这个底子里头还有泥巴,对不对?根根没有去。所以你很清净坐在这里,逗你一下你就受不了,你最爱的小女儿啊儿子,放学一回来一按门铃,“妈”,嘿,你呀,再清净?噢,回来了,哎哟,腿麻呀,好痛啊,儿子啊女儿啊等一等啊,妈妈在打坐啊腿麻啊,原谅原谅啊,一点都不清了。因为那个根根还在。这个泥巴是伏下去,泥巴底子还在。“去泥纯水”。这是讲到后面修持了,佛在这里没有多讲了,你先做到第一步差不多了,慢慢再加修持,等于把这个杯子里的泥巴渣子拿出来了,都化掉了,去掉泥巴完全清水了。

南师讲如何找到你的自性

“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永远断除了根本无明,不会有捣乱了,根本的无明烦恼断了。“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到了后来,这一步就是果上的事了,永远断除了根本无明,随时都是明心见性,明白这个阶段,一片光明中,内外都是光明,不是有相之光,无相之光。“明相精纯”精:透彻,纯:没有一点渣子。那么你这个时候只好在那里打坐不下来了?不,照样做人做事,当然你不要表现我有道,那已经没有道了。真正有道的人没有道的,同普通人一样,照样的吃饭,照样的喝茶,一切都照样,可是他心境不同。“一切变现,不为烦恼”他心中真无烦恼,空了的,那么你说这个人还会笑不会笑?照样笑啊,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发而皆中节之谓和,这是我们儒家道理出来了。清净的时候喜怒哀乐不动;那么当喜怒哀乐的时候,他也有啊,可是他没有真的,它无根的。所以“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就是这个境界。不过你们年轻人现在有没有读过《中庸》?恐怕《中庸》读过大家吧。这个时候一切的所作所为,你照样的做人,你学科学的照样做工作啊,修电脑的照样修电脑啊,做工的照样做啊,看不出来你是个有道的人,但是你心境不同啊。“一切变现。不为烦恼”,不是真的烦恼。“皆合涅磐清净妙德”,那么你的所作所为处处都是菩萨的功德,第二步很深啊,不过你暂时不要希望第二步,第一步先回去把水搞搞清楚。这一段很重要,佛讲了第一个问题分三节答复,就是要我们不要以生灭心开始,不要以有所求心开始,就是以自性本不生灭的,那么你说我没有找到,没有找到没关系呀,你就那么静下去,换句话你怎么静啊,傻不愣登的就这样下去就好了。

精选推荐:

南禅七日158集视频专题摘录精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