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青春期孩子的这种表现,其实比叛逆更可怕

“你家孩子真听话。""这孩子在学校很听话,放心吧"。生活中父母或老师夸孩子时,常常会用到一个词"听话"。

如果你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不但没有叛逆,反而很听话,好不好呢?答案是否定的

01

我有一位表哥,在几个表姊妹中他是最懂事的。每次亲戚相聚一堂,饭后别的孩了野马一般跑得无影无踪,只有表哥帮忙擦桌子又是扫地。老妈总是羡慕地说:“张强真懂事!"

进入青春期后,张强似乎更听话懂事。他知道农村人的不易,很少向父母,要这要那。

表哥后来考上一所普通高中,他学习认真努力,但成绩总是徘徊在中游。高二上学期,姨妈托关系找人,把张强转到全县最好的那所高中。

转入新学校的张强学习更努力。他渐渐发现,新学校高手如云,学习进度更快。上一堂课还没弄明白,下一节课老师又讲了新内容。

他认真听讲,努力学习却感到越来越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警惕:青春期孩子的这种表现,其实比叛逆更可怕

后来他给妈妈说,在新学校学习跟不上,想转回原来的学校。妈妈一听坚决不同意,在这多好呀:老师教学水平高,学习环境好。

听话的张强,不再说什么,只有默默地努力。话本来不多的他,现在更少了。每天除了吃饭,他似乎总是在闭门学习。

直到有一天,他愤怒地摔了家里的热水瓶,姨妈才发现张强得了严重的抑郁狂躁症。

张强是经典的好孩子,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家听父母的话。

警惕:青春期孩子的这种表现,其实比叛逆更可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听话"的背后隐藏着"依赖"心理。这种“依赖",让他们顺从老师、父母,压抑自己。善于处理的孩子,通过倾诉渲泄等方式将抑郁情绪化解出去;不善处理的子孩,将抑郁闷在心里,闷得多了就发展成了抑郁症。

心理学家胡慎之说:“叛逆的孩子容易向外表达愤怒,而好孩子则容易将愤怒憋在心理,最终攻击自己。"

如果青春期孩子比较叛逆,作为父母要适时放手,守住"好好学习,不做坏事"的底线就行。

但是比青春期叛逆更可怕的是"非常听话"。那么作为父母,如果青春期孩子很听话倒真的应该有所担忧一一以防抑郁!

02

香港艺人张国荣,少年时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爱好时装设计的他,考入英国里兹大学纺织专业,只身赴英国留学,后因父亲病重辍学返回香港。父母离异、亲人聚少离多的生活,使他成为一个忧郁的乖孩子。

从1977年出道至2003年,26年中他到创作了数十张唱片,多首优秀的音乐作品,演绎了多部经典电影。事业的巅峰期,他却先择了自杀。

经纪人陈淑芬其后证实他患有抑郁症,努力医治,但仍因病情失控而自杀。

警惕:青春期孩子的这种表现,其实比叛逆更可怕

少年的张国荣是个忧郁的乖孩子。早年的忧郁埋下祸根,“乖"表象背后的"隐忍""压抑"长期积聚,得不到渲泄,尤如垃圾长期聚积在一起,最终从内部溃烂,击倒一个人。

03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往往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那些"听话"的乖孩子家长常常最放心。张强、张国荣的事例再次给家长敲响警钟

:青少年太听话不是好事,需要多加注意。

叛定孩子是否陷入抑郁症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三少",即话少、行动少、情绪少。

作为家长,怎样防止青春期听话的孩子陷入抑郁呢?

一、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是很正常的,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必然阶段。

二、父母尊重孩子,多听听孩子的心声。

尤其是控制欲强的父母,应减少对孩子的控制,让他们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给孩子留下成长的空间。

当孩子向你吐苦水时,首先要体会他的感受,然后再和孩子站在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千万别做专制的父母。

三、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千万不要再把很"听话"再当作优点来看。相反,做父母的应该感到焦虑和担忧,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把孩子推向独立的世界。

青春期叛逆需要家长用心引导,但是如果青春期孩子"非常听话"更应引起重视。为了每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要做有心人,及时发现问题加以引导。针对不同孩子的性格,父母要改变心态,调整方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