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教做人”?“做人”的意思原来是这样来的

说到人生观,那么就不能不提人,在古人的眼里到底什么是人?先让我们看下现代人对人的定义。

人,可以从生物、精神与文化等各个层面来定义,或是这些层面定义的结合。生物学上,人被分类为人科人属人种,是一种高级动物。文化人类学上,人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的生物,尤其是能够建立团体与机构来达到互相支持与协助的目的。

一言不合就“教做人”?“做人”的意思原来是这样来的

这是现代人对人类的定义,从现代的定义不难看出,人的定义含糊不清,人有人的语言,动物有动物的语言;人有人的组织形式,动物有动物的组织形式,这样的定义显然很混乱其实并没有把动物和人从根本上区分开来,所以在现代人的眼中,人也还是一种动物而已。

那么我们古人是怎么看人的呢?古人并不这么认为,《中庸》孔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思是,仁就是人,以亲人为亲才是正确的。这从根源上不仅规定了人的人伦,人不能像动物那样可以随意交配,更从道理上告诉了人的起源,最早的人和仁是不分的。

一言不合就“教做人”?“做人”的意思原来是这样来的

仁,从字体上讲,从人从二,二是道生一、一生二的二,也就是天地,这个“二”中,一为天,一为地。所以说,在以前人的定义中,以天地准则为生活法则的,才可以称得上是人。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以天地为锚,奉行天文教化,这样才可以称之为人,也就是仁。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会繁衍至今,因为我们是观天文指导农耕的民族,这是我们叫做人的基础,后来这个仁,就变成了人,后来人们的行为慢慢脱离了天地的准则,而单单遵从人文教化,自然就只剩下人了。

虽然文化改变了,但是那些无数年来一直沿用的语言习惯、留下的认知体系还是保留了下来,所以在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和行为习惯里,留存了大量的痕迹。比如:我们在生长发育的阶段里名字。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值得一提的是弱冠和及笄,这里需要着重说一下,这两个时期,我们叫成人,要举行隆重的成人礼才配得上真正的人。大家这么多年没有感到疑惑么?成年就是成年,成人就是成人,如果把成人理解成成年的话,那古人用字措辞也太不严谨了,如果每个人都是人,女子到了15岁、男子到了20岁的时候,又来个成人礼,不多余么?

但是回头看看,在古代,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没有提自己是人,我们叫襁褓、孩提、垂髫、豆蔻,就是不叫人,只有在弱冠和及笄才叫成人。但是仅仅是年龄到了就算人么?还不是的,《论语·宪问》:“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意思是,子路问孔子什么是成人呀?孔子说,必须有智、律、勇、艺、礼乐,才可以称作成人。

一言不合就“教做人”?“做人”的意思原来是这样来的

所以直到五十岁,知天命,并不仅仅是指这个人到五十岁这个年纪,就大概知道自己能活多少岁了,能够知道自己以后的命运会是怎样的。而是说五十年了,学到的天文地理知识以及各种技艺和为人处世的方法足够了,也能够约束管理自己了,作为一个人,通达天文,知周地理,能够顺天而行,基本不会再误入歧途了,接下来可以准备致政,带领家族、族群、带领国家走向繁荣,所以再往后是仗乡、仗国、仗朝……

特别是当遇到国家和个人利益冲突的时候,当我们的民族大义受到挑战时,我们会说,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只有懂得大是大非,能够以命卫道之人,懂得取舍之人,才可以称之为人。而相反,当有人做出伤天害理之事时,我们就会气愤的骂:“呸!不是人!禽兽!”可见,我们从骨子里就是一个遵从天理的民族,天地之理,不可违逆,如果违逆,那就跟禽兽无异了。

一言不合就“教做人”?“做人”的意思原来是这样来的

可见,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并不是一出生就是人;更不是年龄到了就是人;不是长了一张与人类似的脸,就是人;或者干脆满天下到处都是人,那些都是荒谬的。

再回过头来看,当人和动物的边界分不清的时候,动物和人的边界就会被他们随意篡改甚至践踏,于是,人可以和动物一样吃生的,人可以和动物一样喝生水,人可以和动物一样互相交配,人理所应当得就有了兽欲、随意践踏、杀戮别的种族。我们的祖先当然不会把流放出去的罪犯叫做人,如果大家都是人了,说明我们观天文得来的知识,用来耕种繁衍的必要性就被抹平了,我们文化的边界也被踏平了,所以人和禽兽有根本的不同,有明显的边界,谁也不可逾越,这才是我们古代华夏人的人生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