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雙肩包的背影 你是否曾經感動

那個雙肩包的背影 你是否曾經感動

4月13日傍晚,夕陽餘輝為衢州常山縣輝埠鎮雙溪口村染上一層溫暖的金色。微風過處,成片的胡柚花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香味。

58歲的鄉村教師王金良揹著雙肩包,沿著鄉道走在回家的路上。包裡裝著的,是剛剛收上來的35名學生的家庭作業本。

王老師是衢州市常山縣宋畈中心小學東魯教學點六年級語文老師,已在鄉村學校教了38年的書。

因為疫情,常山縣轄區小學2月10日開始上網課。王老師很快發現,班上35名學生每天都不能交齊作業。從2月28日開始,王老師早晨將批改好的作業步行送到每個學生家中,下午又將學生做好的作業收好拿回家連夜批改。

為此,他每天兩趟需要步行30公里路,風雨無阻。

去四個村子為學生收發作業

單趟要走15公里

王金良的家住在衢州常山縣輝埠鎮雙溪口村。早晨六點半,王老師便背上雙肩包,穿好運動鞋出門。雙肩包裡裝著的,是前一天晚上批改好的35名學生的作業。

在常山縣,村子之間鄉道都是硬化良好的水泥路或瀝青路,雖然蜿蜒但很平整。去學生家,王老師選擇步行。

王老師還說,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學生家收發作業本,還能為學生樹立鍛鍊身體的意識,沿路還可以和老鄉們打招呼加深情感。

王老師收發作業有固定的路線。35名學生分佈在4個行政村,在地圖上呈不規則的環形,繞著4個村一圈走下來,超過15公里。

男生徐濟邦家是王老師每天收發作業的第一站,雖然都在雙溪口村,但兩家人卻相距3公里左右。

知道老師大約幾點鐘會到,徐濟邦早早站在門口等著。師生寒暄了幾句,王老師把作業本遞到學生手上,然後揮手告別。

住在才裡村的女生汪露,離王老師家最遠,王老師要步行12公里才能到達。王老師來時,汪露的媽媽吳麗芳每次都會準備一些水果和茶水,早早等在家裡。

每天走完這“最後一站”,沿著馬路再走3公里,王老師就到家了。王老師走得很快,一直保持大步勻速狀態,這15公里路走完只用了大約兩小時。

回到家後開始上網課

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

回到家後,還不到早上9點。王老師打開電腦,開始給學生上網課。課上完,佈置好作業,他也要做一遍。

“熟悉每道題,才能更好地給學生批改作業。”這位讓人肅然起敬的老教師說。

下午三點半,一天的網課結束後,王老師背上包再度從家裡出發,這次他要去收學生做好的作業。

同樣的路線,同樣耗時2個小時,下午五點半,伴著落日餘輝,王老師回到家裡,這一天,他又步行了30公里。王金良班上一共有35個學生,多數是留守兒童。

2月10日,因為疫情,常山縣的小學開始網上教學。在當地,農村小學的網課,學生們大多是在電視上看提前錄好的上課視頻。

開始上網課後,王老師很快發現,每天班上都有十多個學生不交網上作業。王老師有些急了,“都六年級了,再這樣耽誤下去,孩子們上初中後功課會跟不上。”

於是,他用最“麻煩”也最讓人尊敬的方式去收學生的每日作業。走路上門,挨家挨戶訪問。這樣,才能確保每個學生都能交作業,不致於耽誤學習。

王老師向校長王保昌彙報自己的這一想法,校長鼎力支持。

2月28日,在規劃好路線後,王老師將這一計劃正式付諸實施。

“孩子們期待走出山村

不能虧待他們”

記者採訪王金良的4月13日,是他步行收發作業的第46天。

四十多天的路,王老師風雨無阻從不曾間斷過。他說,自己會堅持到學生正常上學的那天。

“現在孩子們的作業都完成得很好,我認為自己吃點苦很值得。”王金良說。

學生家長吳麗芳說:“王老師每天來送作業我們都很感動,現在孩子也能自覺學習了,王老師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作為家長,我由衷地感激王老師的付出。我的孩子遇到了一位好老師,真的很幸運。”

常山縣宋畈中心小學書記、校長王保昌認為,王金良老師有這樣的舉動並不讓人意外。“王老師紮根鄉村教學38年,說不上有多偉大多轟動的事蹟。他為學生送作業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我一點都不覺得突兀。”王保昌說。

王金良的抽屜裡珍藏著一摞摞榮譽證書,他說這是“一輩子的榮譽”。他曾獲常山縣教育系統“最美教師”、“德育先進個人”,2019年還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還有兩年我就要退休了,我會站好最後一班崗,再苦也不能虧待這些期待走出大山的孩子。”王老師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