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浮躁喧譁的世界裡,當你倦了累了,或是迷失方向時,只有“家”,才是生活的慰藉,是心靈的港灣,是人生的指引。
38年前,一個名叫許靈均的青年在西北敕勒川牧場遇見了質樸善良的農村姑娘李秀芝,他們二人經歷愛情和人生的種種磨難,始終心向陽光,最終找尋到了真正意義上屬於他們的“家”。
這便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謝晉導演執導,朱時茂、叢珊領銜主演的經典電影《牧馬人》。這部電影於1982年上映,一舉斬獲金雞獎、百花獎的眾多獎項,並獲得當年的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經典的老電影就像是一罈陳年佳釀,歷久彌新,芳香永存,值得人細細品味。如今重溫《牧馬人》,仍是觸動頗深。
片中的許靈均、李秀芝、許景由,就仿若在現實生活中尋尋覓覓的每個人。我們在電影裡跟隨主人公的步伐一起尋找關於“家”的意義,當他們在故事最後完成了成長的洗禮時,我們也完成了對於自身心靈的洗禮。
許靈均:能讓內心獲得溫暖並完成自我救贖,人生得以完整的地方,就是家
許靈均的人生充滿坎坷和波折,他自幼被父親拋棄,母親早早離世,又因出身問題在文革時期被打成“右派”,被派到西北敕勒川牧場進行勞動教養。
說是勞動教養,其實是對他的放逐。這種放逐,對於原本對人生充滿希望和憧憬的有志青年許靈均來說,是個致命的打擊。
在牧場,許靈均只能和馬兒作伴。那個時候,他的內心感到無限的孤獨和絕望,並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之中。許靈均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跟你們不一樣,你們都有希望重新工作,我不會。我的錯誤是投錯了胎,我犯的是出身罪。”
許靈均一直讓自我被出身問題的心魔所困,自己給自己安上了一道無形的枷鎖,他活得掙扎又困苦。此時的許靈均就如同一隻斷線的風箏,找不到人生歸屬和“家”的方向。
但在草原上,有這樣一群淳樸善良的牧民,他們用無私的愛熨帖了許靈均孤獨冰冷的內心。董大爺給許靈均的家釘上門簾擋冷風;許靈均無米下鍋時,董大娘送來了熱騰騰的吃食;更別說,還有搞笑卻熱心的郭大叔幫許靈均解決個人婚姻問題。在這些牧民的身上,許靈均得到了久違的溫暖和希望。
而在遇到農村姑娘李秀芝後,在她的鼓勵和影響下,許靈均更是勇敢的向前邁出一步,實現了心靈上的自我救贖,也找尋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家”。
在兩人剛剛相識的時候,許靈均含淚說起自己的出身問題,李秀芝表示出絲毫的不介意:
"我是犯過錯誤的人。" "犯過錯誤,我們以後不犯就是了。"
"我這個人,註定要在這兒勞動一輩子的。" "一輩子有什麼不好,我陪你在這兒勞動。"
在許靈均得到平反後,李秀芝仍是這樣說:
“我不管他教師不教師,在我眼裡他還是許靈均。他就是當上官,我也不稀罕,再放二十年馬,我也不嫌棄。我從結婚的那天起就給他改正了,不是現在。”
不管許靈均是何種身份,在李秀芝的心裡,他就是他,是她的丈夫,是孩子的父親,僅此而已。
妻子的信任和坦誠真摯的愛,是對許靈均最大的鼓勵。他勇敢戰勝“心魔”,掙脫那條無形的枷鎖,讓心靈在周圍人的關愛下得到淨化,找尋到勇氣和力量,實現內心的自我救贖。
到最後,當許靈均見到了自己的父親許景由,面對著能夠繼承鉅額財產的誘惑時,他絲毫不為所動,心中牽掛的還是遠在草原的妻子和兒子。
儘管這個家清苦且平凡,卻很珍貴、溫暖和幸福,有他生命裡最值得守護的東西。這個家,讓他的內心得以充實並完成自我救贖,人生得以完整。對許靈均來說,這才是他真正的“家”。
李秀芝:能讓生活充盈平實純真,自我獲得幸福和愛的地方,就是家
李秀芝是個苦命的姑娘,因為家鄉鬧饑荒,她逃到外地投奔表姐所介紹的對象,然而對方卻因故去世,她連個去處都沒有。在草原上碰到熱心的郭大叔後,便央求他給自己找個家。
對於剛來到草原的李秀芝來說,“家”的意義很簡單純粹:只要能落腳吃飯就行。但她在郭大叔的牽線下認識了許靈均,在與許靈均相處的點點滴滴中,李秀芝關於“家”的認知,漸漸的有了變化,變得飽滿豐富起來。
正如李秀芝所言,許靈均是個好人。他對秀芝一直禮貌周到,即使同處一室也從沒有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僅有的一碗粥也先讓給她吃。許靈均還把家裡的床和唯一的一條被子讓給秀芝,自己則打地鋪睡覺。他還對秀芝坦白自己的特殊身份,表示不想連累她。
許靈均的正直、善良、體貼讓秀芝感動不已,而她也用自己的勤勞質樸和從內到外散發出的真善美的光輝感染著許靈均。兩人的心在不知不覺中彼此靠近,直至走入對方的靈魂深處。
內心喜悅的秀芝在給媽媽的信中寫到:“我找到個家了。”
此時的秀芝對“家”有了美麗的憧憬,這是屬於她和許靈均的家,是她的愛情開花結果,實現幸福人生的地方。在秀芝的努力下,這個家開始有了生機和活力,平實中又帶著純真的樂趣。
秀芝勤勞能吃苦,她自己打土胚蓋房,種樹養雞鴨,把家裡收拾的煥然一新,井井有條;她也積極上進,白天干活,晚上就看書學習知識。作為一個妻子,她用自己的無限柔情溫暖著許靈均的心;作為一個母親,她教育兒子要自強自立,只有用自己的勞動換來的果實,才最香甜。
當秀芝得知許靈均的父親是個億萬富翁時,她沒有絲毫的興奮和蠢蠢欲動。
她不愛慕虛榮,也不豔羨大富大貴的生活。在她的心中,她想要的家就是眼前這個樸實平凡卻充滿幸福和愛的地方,靠自己雙手掙來的成果,心裡才最踏實。
秀芝的靈魂裡裝著勞動人民的純真、質樸,她的純潔心性令她和許靈均的家始終洋溢著溫暖與快樂。
許景由:能夠落葉歸根,讓生命迴歸初心與起點的地方,才是家
許景由的身上有著人性複雜的一面。
解放前夕,他拋妻棄子跑到海外,沒有盡到半點父親的責任,結果造成兒子許靈均成長過程中的“悲劇”。為此,他對兒子深感愧疚。30年來, 這份愧疚仿若一根刺,深深紮在他的心裡。他想對兒子做出補償,決心把兒子帶回美國,繼承家產。
許景由拋妻棄子,是人性中的惡。但他對兒子抱有愧疚之心,想要彌補自己所犯下的錯,這是人性中的善。
許景由人性中最大的一個閃光點,是他深知自己的根在哪裡,心底永遠保持著對故土的思念和眷戀。雖然他大半輩子居住在國外,深受西方思想的薰陶,但他依舊心繫祖國,心繫故鄉。他到最後選擇尊重兒子的決定,並囑託兒子在大陸為他買塊墓地,死後他想葬在祖國,落葉歸根。
相比許靈均和李秀芝這兩個角色性格上的“完美性”,許景由身上具有的複雜人格似乎和現實中的我們更相似。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裡,都面臨著善與惡的抉擇,得與失的權衡。
許景由的身上雖然存在是非問題,但他也只是一個裹挾在特定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在特殊時代環境的推動下,總會有人站在風口浪尖上,承受著時代的“洗禮”,讓自己經歷陣痛和新生。
對許景由來說,他的身心足足漂泊了大半輩子,在垂暮之年,他想讓生命迴歸初心和起點。落葉歸根,魂歸故里,讓心靈得到真正的歸屬。因為祖國和故鄉才是他真正的“家”。
結語
《牧馬人》是一部值得反覆欣賞和細細品味的好電影。它的敘事風格質樸清新,內容真切,貼近生活,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
人的一生會走過很多條路,但心中魂牽夢縈的只有一條路——回家的路。終其一生,我們每個人,都在歸家的路上。
何為家,“家”的意義有很多種。
但不管如何,能讓自己的人生和心靈得以歸屬,讓內心得以溫暖,讓生活得以充實和幸福,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