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歲廣州女醫生武漢戰“疫 ”:80、90後勇敢衝在一線讓我感動

經過半個多月的隔離和休整,廣東援鄂醫療隊重返崗位繼續工作。武漢抗擊疫情的經歷也深深銘刻在他們心裡,成為一段特殊而難忘的回憶。今天,59歲的韋民醫生用聲音講述她的武漢戰“疫 ”故事。


20200416 59歲女醫生武漢戰“疫”.mp33:33

來自廣州交通電臺


(記者) 韋民是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雖然已經59歲,但她仍毫不猶豫報名參加援助湖北醫療隊。1月28日年初四晚上,韋民跟隨147人的廣東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抵達武漢。1天之後,醫療隊正式接管武漢市漢口醫院呼吸七病區。

59歲廣州女醫生武漢戰“疫 ”:80、90後勇敢衝在一線讓我感動

親眼目睹漢口醫院新冠肺炎病人如此之多,感染者病情如此之重,讓韋醫生始料未及。年齡大的優勢馬上顯示出來。

【錄音】“ 經歷過2003年非典,心理素質會好一點,沒有那麼怕。第二,年齡大,經驗豐富,可以知道臨床醫生的工作。”

59歲廣州女醫生武漢戰“疫 ”:80、90後勇敢衝在一線讓我感動

59歲廣州女醫生武漢戰“疫 ”:80、90後勇敢衝在一線讓我感動

(記者)韋醫生和同事一旦穿上防護服,就像戰士穿上戰袍,馬上投入緊張的工作中去。【錄音】“我們穿一次性外科手術衣,再穿防護服,半小時全部人都大汗淋漓,汗水往下淌。我們進病區是不吃不喝不拉,經常餓著肚子。 “一天白班一天夜班,作息時間顛倒了,很難入睡。就要吃安眠藥才能睡覺。開始我吃半粒,後來需要吃一片安眠藥才能睡眠。我還算比較好,有的醫療隊成員需要吃6粒安眠藥才能睡覺。 ”

(記者)漢口醫院是具有123年曆史的綜合醫院,是武漢市第一批收治新冠肺炎三家定點醫院之一。疫情期間,漢口醫院每日接診病人1500人以上,最高每日接診1800多人。由於每天有大量病人湧入醫院求醫,醫護人員連續不斷日夜工作,早期防護物資缺乏,導致因公感染的醫務人員共有57人。其中有一位從事心血管專業的年輕醫生,僅有36歲,不幸也感染新冠肺炎。他恰好是韋醫生主管的病人,每天年輕醫生持續高熱不退,體溫39.0~39.8度,病情進行性加重、嚴重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下降至75%,醫護人員都非常擔憂他的生命。護士們每天跑到病區門口扛起一個又一個氧氣瓶往病房裡搬,掄上扳手使勁力氣擰緊流量表,鏈接呼吸機,讓他能夠不間斷吸上足夠的氧氣。醫生們時刻監護他的生命體徵,及時調整醫囑,給予白蛋白、丙種球蛋白等支持療法,加大液體輸入量,適當激素控制炎症風暴,抗病毒、抗感染聯合用藥及輔助中藥治療。經過我們10多天的搶救,患病醫生終於闖過了“鬼門關”。

59歲廣州女醫生武漢戰“疫 ”:80、90後勇敢衝在一線讓我感動

韋民醫生和漢口醫院被感染的心血管醫生

(記者)一路走來,防護物資缺少,高強度工作,焦慮、緊張、失眠的精神壓力等困難韋醫生都一一克服。但她最難面對的是搶救病人失敗帶來的內疚與痛心。她說,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在救助站工作的37歲青年,危重時入院,但過幾天就去世。【錄音】“自責、內疚覺得沒有把他挽救過來,覺得很惋惜,一個這麼年輕的生命就走了。你知道年輕人求生慾望很強,緊緊地拉著你的手說:你救救我,救救我。他很想你救他,你卻眼睜睜看著他卻沒辦法就他。 ”

(記者)儘管不忍回憶,但在同學的鼓勵下,韋醫生還是用文字記錄自己55 天的抗疫經歷。對這段抗疫經歷,韋醫生最大的感觸是80、90後醫護人員無所畏懼、勇擔重任衝在抗疫一線的身影。【錄音】“ 80後、90後年輕人,沒有顧個人的危險,就這麼衝在前面。像我們院有一個1997年出生的重症醫學科護士,年齡很小。我問他:為什麼報名參加醫療隊?他說:我是黨員。我想,這些孩子往前衝,如果國家沒有這麼好的防護,上一個就病倒一個,甚至死亡。我很感慨,國家強大了,防護好了,保證年輕人真的為國家出力了。”


59歲廣州女醫生武漢戰“疫 ”:80、90後勇敢衝在一線讓我感動

中山六院援助武漢漢口醫院的醫護人員

(記者)作為即將退休的醫生,韋民圓滿完成抗擊新冠肺炎的阻擊戰,收穫了寶貴的臨床治療經驗,和全體醫療隊員建立兄弟般的戰鬥友誼。這段經歷永遠銘刻在她心裡、終生難忘!

廣州交通電臺記者謝彩雯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