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銘慈:如何把握精準流量優勢入口,搶佔消費者心智

多年前第一次聽說“品效合一”這個詞,我是反感的,要品牌就不要考慮效果,要效果去發紅包抽獎打折促銷好了,效果肯定好,以前我總認為品牌與效果是對立的,如磁鐵的正反極,不能合一。

但是在當下,現在的經濟環境,互聯網傳播環境,消費者的認知等等因素得到了顛覆性的改善之後,我們需要換一種思維方式看待“品效合一”這個詞,我覺得現在是能夠實現的。注意,我要說的品效合一,不是在創意廣告中添加促銷信息或者二維碼,是另一種更抽象,轉化率或許更高的方式。

當然,一些外部因素在逐漸推進品效合一的廣告環境:

1. 流量越來越貴,單純追求一次的效果越來越難以達到理想的ROI。

2. 隨著技術的成熟,品牌廣告的實施逐漸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追蹤和評估,指導優化策略,最終實現對銷售的提升效果。那麼品牌廣告不再感覺是瞎扔錢了

3. 都在倡導消費升級,其實就是要品牌溢價,那自然要建立品牌,擊中深層需求,獲取品牌認同感,實現品牌內容互動。

舉我們家居建材行業一家上市公司的例子。提起亞振家居,有多少人知道?這家公司2016年上市,跟顧家家居、三棵樹塗料等家居品牌是同一年,比志邦家居、歐派家居們還要早一些。能到A股上市,還是家居企業,按道理它的實力肯定是非同凡響的。但比起其它上市的傢俱同行來講,亞振的存在感無疑是不強的。比如歐派、志邦、顧家、我樂、金牌、喜臨門等,曝光量都更高一些,甚至跟優梵、梵幾、造作等同樣定位藝術家具或者設計師家居的公司相比,存在感也有些不及。

是不是不敢花錢做推廣,也不願做廣告呢?也不是。2018年,亞振的營收是4.17億元,同比下降27.18%,遠低於其他A股上市家居企業。亞振的年報裡顯示,包括職工薪酬、裝修費、廣告費、租賃費在內的銷售費用達1.78億元,比2017年上升27.84%,是當期營收的42.69%。1.78億,這不是一筆小錢了,其中廣告費超過1412萬元,這個也不算太少。但就是這筆能做很多事情的錢,亞振並沒有擊起多大的水花,

這說明什麼,錢沒花對地方。亞振的多品牌戰略存在感明顯不夠,首先來看主品牌“亞振”,在上市的家居企業裡,主品牌亞振的影響力優勢並不明顯,跟一線品牌相比,還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對副品牌的帶動力不夠。

我們再來看亞振在電商的策略,亞振僅僅在官網上突出了天貓旗艦店,但這個店目前上線了49款產品,包括補貼券,大多數銷量非常慘淡,總銷量僅個位數,最高的總銷量也僅十幾件。在京東上,亞振也有旗艦店,但業績同樣乏善可陳。就這個電商成績,在同行裡比較,自然難以排得上號。由於缺乏規模化的電商推廣,讓消費者看到的可能性也就小了許多,也就談不上存在感。

隨著移動社交媒體的快速增長和營銷方式的不斷變革,流量數據對於品牌營銷的價值日益凸顯。然而,儘管不少企業意識到通過互聯網各種媒體渠道獲取流量的重要性,卻往往因投放不精準等問題而導致實際轉化率達不到預期效果。而亞振就是一個很好的典型案例。

還是以家居建材行業的品牌為例,以顧家家居的“超級品牌日”為例,他們和齊家網合作,推出 “0元配全屋”產品。活動投放期間,“顧家”、“顧家家居”、“顧家沙發”三個關鍵詞,百度指數上升約60%+,預約用戶達587個城市。

2018年,齊家網平臺的家居裝飾內容包括超過210萬篇文章、430萬張圖片以及88萬個家裝案例,同時齊家網還冠名了家居改造真人紀實節目《暖暖的新家》,前六季視頻網站累計自然播放量突破1.3億人次,雙微宣傳覆蓋1040萬活躍用戶,門戶媒體發稿量超過2000篇。除此之外,齊家網還在PC端、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多渠道佈局,全面覆蓋用戶裝修場景。

對於建材家居品牌而言,精準流量+觸達才是關鍵。這也是美大集成灶、斯米克磁磚、金牌櫥櫃、TATA門業、索菲亞衣櫃等品牌選擇和齊家合作的原因。藉助齊家網平臺優勢,幫助企業品牌推廣,精準推送資訊,從而影響用戶決策。加強品牌廣告曝光,增強了用戶對品牌的好感。

長期以來,我們都有常識:品牌廣告打品牌,效果廣告促銷售。但這其實是個誤解。任何廣告,都同時具備提升品牌和銷售轉化兩種效果。只是我們經常放棄(或者做不到)考量廣告的另一半效果。得益於數字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逐漸成為營銷場景的新戰場。對於家居品牌而言,轉型線上意味著連接更多用戶,更多曝光度,但蕪雜的獲客渠道也充斥大量低效信息,如何有效獲客變成了線上作戰的頭等難題。

齊家網推出的智能營銷產品“齊智推”,試圖通過硬核流量與智能服務結合的方式,為用戶與品牌之間搭建一個高效的溝通平臺。流量層面,通過三網合一的廣告位吸引用戶注意力;在內容層面,以圖文、視頻的形式在齊家網多渠道傳播,精準引流到家居品牌,最終促成用戶預約。我個人認為:齊智推用流量填滿用戶視野,內容影響用戶心智,實現精準用戶引流效果,最終所有內容沉澱到品牌館,最終形成營銷閉環。

包括亞振在內的建材家居行業不少品牌商,很多創新動作走對了路線,也可能是整個行業都在努力的方向,甚至有些合作項目也有高度,但是缺乏擴散,很多人不知道。也許做了很多事情,卻沒有主動在行業裡搶地位,也未能想辦法擴大流量池,給門店引流擴大產能。

互聯網基礎設施已經非常完善了,所有的品牌傳播指向的“效”,在手機裡即刻就能完成或行動起來,完全不用等待,完全是看到即可得到,這是互聯網基礎設施完善所帶來的福利。就像電流一樣,傳播越遠,距離越長,電流衰變就越大。人的熱情同理,時間越長,行動熱情就衰減。轉化路徑的縮短,意味著消費者的熱情幾乎沒有衰變,立刻轉化為行動。

同時,外部大環境的壓力,家居建材品牌商花錢更謹慎。加之傳播環境的改觀,會促使整個行業向品效合一的方向去探索和實踐。我所認為的品與效的轉化更多是抽象的,是心智上的轉化,而不是物理路徑上的強行合一。這需要品牌商的專業判別能力,需要有像“

齊智推”這樣具備行業屬性的營銷平臺。

沈銘慈:如何把握精準流量優勢入口,搶佔消費者心智


沈銘慈:如何把握精準流量優勢入口,搶佔消費者心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