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錢一分貨,教培機構到底該給員工發多少錢?

“一個月​3000元-不當回事

一個月10000元-自己的事

一個月20000元-老闆說的都對

一個月50000元-公司就是你的家”

舉例:某機構在校學生300人,每年3學期總計收費8000元,總預收款為240萬。一共員工10名,其中老師7人、教務1人,招生兩人,外加老闆1枚。請問員工收入在多少比較合理。

一分錢一分貨,教培機構到底該給員工發多少錢?


老闆就先不給發工資了(該發還是要發的)

A、假設員工人均收入5000元,一年的薪資支出就是60萬,佔到整個預收款的25%,貌似很健康,不過薪酬水平沒什麼吸引力。

B、假設員工人均收入8000元,一年的薪資支出就是96萬,佔到整個預收款的40%,有一點競爭力,不過幾乎是在生死線徘徊。

C、假設員工人均收入12000元,一年的薪資支出就是144萬,佔到整個預收款的60%,卒。

這裡問題就來了,如果你是一名求職者,你是更願意去A、B還是C校呢?

答案應該是顯而易見,大家都更願意去C校,畢竟掙錢多。

一分錢一分貨,教培機構到底該給員工發多少錢?


要思考的問題是:

1、300人的規模是單校區還是多校區,如果是多校區,房租成本會更高,薪酬支出的比重還會繼續被放大。所以這個時間段是否適合去做擴張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而且現實結果是每一個校區都裝不滿,單獨計算到每一個校區可能都是在虧損。

2、300人的規模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實際上已經是在擴張的邊緣。一旦擴張,整個結構運營性質就發生了變化,是一種運營體系的複製,問題是如果10個人的小團隊支撐著三百人的規模,這個現狀是否足夠驗證其運營模型的合理性,這又是個問題。

3、拋開科目屬性不談,一個老師可以代100-150個學生是一個比較實際且合理的數字,基本上300人的學生只需要3-4名老師即可。很顯然這個機構的人效是偏低的,轉化到薪資支出來看,以B類機構來計算,96萬的人工支出是10個人分配還是在5個人分配的問題。

4、接第三條,如果是五個人分配,平均月收入會達到16000元,這個數據就非常有競爭了,而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這個數字明顯是可以有下浮操作空間的。

一分錢一分貨,教培機構到底該給員工發多少錢?


值得采用的方法是:


1、全面評估一下目前教學團隊的工作量的飽和度,尤其是思考是否存在統一工作多人負責的情況存在。

2、全面評估目前教學團隊的專業能力的全面性和擴展性,是否存在一人多能多崗的優化空間。

3、全面評估目前機構內部的科目設置的合理性,包括:單科的利潤率、拓科率等。

4、全面梳理目前在招生工作中的主力科目與次要科目的排序,引流產品的設計是否合理,包括價格、科目、流程、試聽課老師、轉化流程等要素。


一分錢一分貨,教培機構到底該給員工發多少錢?


需要突破的障礙:

1、給員工發的錢到底是從哪裡來的,顯然是從市場上來的。老闆自己不能認為市場上來的錢首先應該是你自己的,然後再分出去,這樣你的心會痛,你永遠覺得自己給的多。要調整的是這些錢首先是分出去了,剩下的才是你的。

2、小團隊而言,老闆又是豪宅又是豪車,員工電動車加出租屋,那團隊氛圍絕對好不了。

3、小恩小惠當然不能少,但是隻有直接的現實的東西才是最直接有效的。

4、盤子必須做大,業績必須持續增長,才有錢跟大家一起分。跟誰分,就是得跟那些可以創造價值的人分,不能創造價值的,拉低你的團隊平均收入水平的必須立刻幹掉。

5、薪酬制度到底合不合理不是首要問題,主要是在於你搭建了這個平臺,分了多少比例給對的人。

員工的積極性到底怎麼來?簡單的道理:有錢能使鬼推磨或者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只要價碼到位,員工命都能給你。


點擊瞭解更多,獲取更多教培機構運營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