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雙城經濟”迎來下一個十年

港深“雙城經濟”迎來下一個十年

五年前,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關於“十三五”港澳內容的表述是:“深化內地和港澳的合作發展,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

五年後,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告發布。各界人士高度關注的港澳問題,公告言簡意賅地表示:“要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短短一句話,從中亦可看到:“中央要求,港澳所需,廣東所能,灣區所向”這個基調未曾改變。

粵港合作的關鍵部分,主要還在於實現深港融合。立項建設十年之久、連通深港陸路的第七個“大門”——蓮塘/香園圍口岸,已在深圳特區建立四十週年那天順利打開。香港已迎來和深圳合作的新時空。

如今,離“十四五”開局不到兩個月,從近期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對外發言來看,香港亦希望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和深圳的合作可以在全新的平臺中進行,為下一個五年做出更多貢獻。

港深如何進一步合作,也許很快就能等來答案!

中央表態

繼續鞏固提升香港優勢

儘管五中全會公報沒有相對具體而明確地強調要深化內地和港澳的合作發展,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但公報發表後的第二天,10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舉行新聞發佈會。會上,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在回答香港《星島日報》記者提問時,首先強調了“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香港經濟發展有良好的基礎,獨特的優勢,比如有大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與世界經濟廣泛聯繫”這些優勢。

接著強調,“十四五”時期,中央將進一步支持香港鞏固提升競爭優勢。最後他還表示:只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加強港澳與內地交流合作,支持港澳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澳門就一定能夠保持長期繁榮穩定。

如何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韓文秀在發言中還指明瞭路徑,包括: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帶一路”功能平臺,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港澳同世界各國各地區開展交流合作。

話音剛落,下午5時,粵港共同簽署的《粵港合作框架協議》2020年重點工作發佈,57項措施共涵蓋八大主要範疇,其中就包括研究港珠澳大橋跨境車輛通行政策及出入境政策、推動落實深圳灣口岸24小時通關、優化落實便利香港居民在粵購房政策措施等民生福祉內容,也包括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國際科創中心等支持香港發展經濟的利好。

港深合作新任務

共建國際科創中心

在粵港澳大灣區裡,香港和深圳是兩個最緊密的城市。粵港合作的關鍵部分,主要還在於實現深港融合。觀照現實,港深確實仍需要互相成就。當下香港的優勢並未因深圳四十年的崛起而被削弱,而深圳也還遠未高到足以甩開香港單幹的境界。

過去四十年來,深圳成為香港拿著訂單“過河”投資發展的第一塊腹地,解決了香港土地及人力資源侷限的困難。香港也因此發展成為全球的國際金融中心、商貿中心、航運中心。時至今日,香港仍然是深圳最大的外資來源地,有超過8萬家香港企業在深圳發展。

和改革開放以來的歷次五年規劃相比,”十四五“時期面臨的國際環境最複雜、變化最大。從“十四五”規劃精神來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中國,首次提出了“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在此背景之下,林鄭月娥亦對外表示,通過和深圳的共同合作,下一階段香港的目標是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林鄭月娥認為,可以做科技研發、孵化、轉化工作的香港,有必要把生產基地放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深圳現已成為全球知名的科創城市,所以在下一階段,港深合作應該是朝著“新經濟”這個方向發展,包括創新科技、創意文化、設計等方面。

此前,在“新經濟”方向上,擁有頂尖的高等院校和科研能力的香港,已向深圳貢獻了重要力量。從10月14日公佈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名單》中,就可見一斑。像上榜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任校長徐揚生,像指導孵化了大疆國際等科創企業的港科大教授李澤湘,就是推動港深之間在科創方面的合作與共同發展的典型代表。

科技創新要做大做強,必須要有融資的能力。今年央行四部委聯合出臺的金融支持大灣區建設26條中,就明確提出支持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這同樣可以為深港科技創新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融資平臺,也可為正在建設國際科創融資中心的深圳提供可供學習的經驗。

港深合作新平臺

落馬洲河套地區

雖然香港經過170多年的發展才有了今日之成果,深圳僅用了40年生產總值就超越香港。但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是以不到深圳一半的人口,在小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創造出和深圳差不多的社會生產總值。這也說明,在土地產出和人均GDP上,深圳仍與香港有較大差距。

這個差距之間,其實就是雙方合作,互補長短的空間。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深港先後佈下了兩個棋子。一個是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一個是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者側重於探索金融、專業服務、創意產業等領域的合作新空間,是深港合作前十年的階段性成果的體現;後者側重於深港科技創新跨境合作先行示範,代表著深港合作的下一個十年。

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裡,那個不到一平方公里的落馬洲河套地塊,是深港雙方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找到突破性的合作方案。據林鄭月娥最近對外表示,河套地區前期工作花了些時間,希望可以在兩年後交出第一批土地建樓房供科研機構或者公司使用。

林鄭月娥認為,現在全球經濟可能都在轉變,很多都是由西邊向東邊移。當這些科研機構想來亞洲特別是到我們國家來落戶的話,如果選擇在港深這個創新走廊裡做,對香港和深圳都是有利的。如何才能夠加強港深兩地在科研方面的吸引力,時間很緊迫。

國家助力

港深合作的距離感越來越近

港深合作的下一步工作,林鄭月娥認為,應該將香港和深圳的合作做到更加無縫的連接。她認為現在還有一種“距離感”。如香港的資金在香港用,深圳的資金不可以“過河”。怎樣可以做到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都可以更加通暢無阻,能在兩地走來走去,她認為這個是未來工作的方向。而她也希望中央會繼續給深圳特區一些先行先試、突破性、創新的政策,令香港和深圳的合作,可以在全新的平臺中進行。

11月4日,林鄭月娥展開北京訪問行程,分別與國家商務部、科技部、民用航空局領導會面,爭取中央支持香港在金融互聯互通、國際創科、中醫藥及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等方面的發展。像科創方面,在與科技部領導會面時,林鄭月娥就希望探討在深圳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內進一步深化合作,期望科技部給予支持。

港深合作的距離感,其實在國家的支持下,正在慢慢拉近中。在承載著深港合作下一個十年前景的河套地區,一邊是蓮塘/香園圍口岸開通,一邊是皇崗口岸重建。

蓮塘/香園圍口岸,是林鄭月娥在香港特區發展局局長任內,親自主導的一個重要項目,這是深圳和香港之間在陸路連通上開通的第七個“大門”。在深圳建立特區四十週年那天,當這扇“方便大門”順利打開的那一刻,就已意味著:港深合作,將隨著“十四五”的規劃建設,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全新時空!

出品:南都大灣區工作室

採寫:南都記者 黃海珊

實習生 王詩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