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瓷先学辨釉:明清瓷器釉色识别,那是不一样的“色诱”

藏瓷先学辨釉:明清瓷器釉色识别,那是不一样的“色诱”

颜色釉指的是釉料的装饰颜色,在制作无色透明釉料的时候,加入某些金属氧化物或彩料作为着色剂,由于着色剂的性质不同,烧制出来的釉也就呈现出不同颜色。

明代颜色釉

明代景德镇的高温和低温颜色釉瓷器有很大发展,最突出的成就是永乐、宣德红釉和蓝釉、成化孔雀绿和弘治黄釉。

藏瓷先学辨釉:明清瓷器釉色识别,那是不一样的“色诱”

1、永乐鲜红釉

红釉瓷在元代已有烧造,至永乐时景德镇已能熟练掌握铜红釉的成色技术,完全改变前时红釉的泛黑色调。此时的红釉器多数釉面均匀,釉色莹润透亮,鲜艳如初凝时的鸡血,上面往往有暗花云龙纹,胎质细腻而轻薄。《景德镇陶录》有"永器鲜红最贵"的评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件红釉高足碗,

藏瓷先学辨釉:明清瓷器釉色识别,那是不一样的“色诱”

釉色鲜艳,印有云龙纹饰,碗心有"永乐年制"四字篆款,这是传世较为少见的具有永乐官款的红釉器,十分珍贵。宣德红釉制品不仅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增加,而且较之永乐鲜红更胜一筹,出现了宝石红、霁红、醉红、大红、鸡血红、牛血红等。以色泽论,宣徳红釉有深、略深、浅、淡四种。深者色为黑红,犹如初凝的牛血,釉质肥厚;略深者色艳丽,釉层略薄,并伴有隐约显露的细小血丝状与小斑点;浅者釉色分外匀净,可与红宝石的晶莹相媲美;淡者呈现桃花般粉红色,俗称"桃花面"。

藏瓷先学辨釉:明清瓷器釉色识别,那是不一样的“色诱”

宣德的红釉器在口沿部位都有自然形成的一圈白釉,俗称"灯草口"。造型比较多样,常见的有盘、碗、高足碗、卤壶等。

2、蓝釉

蓝釉是一种高温石灰碱釉,生坯施釉,高温一次烧成。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一致,呈色比较稳定。宣德蓝釉也称"宝石蓝"、"霁蓝",后人把它和白釉、红釉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宣德蓝釉有深浅之分,深色明亮多泛黑,浅色多泛白,无论深浅,器物口沿有"灯草口"

藏瓷先学辨釉:明清瓷器釉色识别,那是不一样的“色诱”

器内有蓝、白两种釉面,白里者器壁上常印行龙纹饰,器里心浅刻三朵如意云纹。宣德蓝釉器除了素地之外,常常用金彩来装饰,给人以金碧辉煌的感觉。宣德蓝釉多采用暗花作装饰。

3、黄釉

明代各朝黄釉器首推弘治器,其黄色特别娇嫩,犹如鸡油之色,因此又有"娇黄"和"鸡油黄"之称。釉色光亮,似泓清水。从大量传世品来看,釉色几乎是一致的,这说明当时的工匠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烧成技术,弘治黄釉采用浇釉的方法施釉,所以又称为"浇黄"。

藏瓷先学辨釉:明清瓷器釉色识别,那是不一样的“色诱”

清代颜色釉

清代颜色釉瓷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名目繁多,品种多变。红釉有铁红、铜红、金红等,蓝釉有天蓝、洒蓝、霁蓝之别,绿釉更有瓜皮绿、孔雀録、秋葵绿等。此外还大量仿造了汝、官、哥、钧釉等,在所有的颜色釉中,清代初期铜红釉的烧制技术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藏瓷先学辨釉:明清瓷器釉色识别,那是不一样的“色诱”

1、郎窑红

系以清康熙时督陶官郎廷极的姓氏而命名,它是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釉。欲烧制成功非常困难,民谚说:"若要穷,烧红。"郎窑红的色泽深艳,犹如初凝的牛血,因此,又有"牛血红"之称。釉层厚,釉面玻璃质感强,口沿也有"灯草边"。底色、器里多为苹果绿或米汤色。此品种器型很多,有盘、碗等圆器,还有棒槌瓶、油锤瓶、风尾尊等琢器。郎窑红的烧制成功使红釉瓷器的烧造又出现了繁荣昌盛的盛况。

藏瓷先学辨釉:明清瓷器釉色识别,那是不一样的“色诱”

2、豇豆红

这是清康熙朝仿宣德铜红釉制品,与郎窑红齐名。色调淡雅,犹如桃花,有酷似豇豆的红色,并带有绿色的苔点,后人描述为"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釉色有上下高低之分,上乘者名"大红袍"或"正红",通体一色,明快鲜艳,洁净无暇;略次者,釉色如豇豆,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及绿苔,今称"美人醉"或"美人霁";色调再浅些的被称为"娃娃脸"或"桃花片",虽不如深者美艳,也有幽雅娇嫩之态;再次者,色调更浅,或者晦暗混浊,名为"榆树皮"。

藏瓷先学辨釉:明清瓷器釉色识别,那是不一样的“色诱”

豇豆红器无大件,多见小型的柳叶瓶、菊瓣瓶、菜菔尊、太白尊、水盂、印盒等文房用具,均为官窑产品。

3、霁红

创烧于康熙后期,它是一种纯粹的深红釉,以铜为着色剂,在1300℃左右高温的还原焰中烧成。霁红釉汁凝厚,釉面密布细小的棕眼,如同橘皮。色调深红,似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因而有"霁红"之名。

藏瓷先学辨釉:明清瓷器釉色识别,那是不一样的“色诱”

霁红釉盛于康、雍、乾三朝,常见器型有僧帽壶、梅瓶、钵、盘、碗、小碗、高足碗等。明清颜色釉还有永乐甜白、雍正仿宋代汝、官、哥、钧釉以及胭脂水、紫金釉、鸟金釉、珊瑚红、瓜皮绿、孔雀绿、松石绿、洒蓝、天蓝、茄皮紫、茶叶末、铁锈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