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橋區五里鎮王店村:發展靠產業 脫貧有盼頭

平橋區五里鎮王店村:發展靠產業  脫貧有盼頭

河南日報農村版信陽訊(記者 李振陽 通訊員 葉琴 江新平)近日,來到王店村的田間地頭,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忙碌的景象,在帶貧企業的生產廠房,在致富帶頭人的葡萄園,在貧困戶自己的田塊,都能看到忙碌的身影。產業帶動發展,勤勞方能致富,正是在這種理念的推動下,在駐村第一書記和村支兩委的共同帶領下,大力發展產業,志智雙扶,激勵群眾自主發展的潛力,改“輸血”扶貧為“造血”扶貧,保障了貧困戶能夠有穩定收入,鞏固了脫貧基礎。曾經的貧困村王店村,如今變了樣,村組通了公路、自來水,產業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鞏固,群眾的日子是越過越美好。

壯大產業基地

平橋區五里鎮王店村:發展靠產業  脫貧有盼頭

面對王店村年輕村民外出務工,大片土地撂荒的問題,村支兩委積極謀劃,對接信陽雞公山酒廠,因地制宜發展紅高粱種植,2018年紅高粱種植面積達到1000畝,帶動100多名貧困人口脫貧。2020年,貴州茅臺鎮酒廠主動與王店村對接,簽訂1500畝高粱種植協議,並且免費為群眾提供技術指導,在紅高粱成熟以後進行統一收割。同時,明確以最低保護價對合作社的高粱進行收購。協議的簽訂,解決了紅高粱的銷售問題,給廣大村民吃了一顆定心丸,也為王店村集體經濟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有50多戶村民參與生產優質的釀酒高粱,群眾受了益,企業也得了利,實現了互利共贏。

培育致富帶頭人

平橋區五里鎮王店村:發展靠產業  脫貧有盼頭

在王店村柏樹窪有一個15畝的葡萄種植園,在平整土地、起壟、栽植、施肥等環節經常能看到幾個殘疾人在田間勞作。瞭解後才知道,原來他們幾個都是王店村的貧困戶。王店村駐村第一書記給我們介紹說,葡萄種植園是由返鄉人員馮軍創建,馮軍本人早年的在外“闖蕩”,為他積攢了財富和經驗,但他沒有忘記家鄉的人,回到家鄉創業,並聘用6個貧困戶幫忙,幹些力所能及的活,給予每個貧困戶每天100元的勞動報酬。這樣既解決了貧困戶的就業問題,保障了貧困戶收入的穩定,又解決了葡萄園種植的用工問題。而且他種植的都是無公害葡萄,不施化肥,不打農藥,全部用有機肥。且村裡為其聯繫好了專家,提供技術指導,並解決其後顧之憂。馮軍本人每天都會到園區轉一轉,看著茁壯成長的葡萄幼苗,很有信心發展壯大自己的產業,從而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

鼓勵貧困戶自主發展

平橋區五里鎮王店村:發展靠產業  脫貧有盼頭

王店村小王山組村民張有學,是黨員也是貧困戶。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他沒有置身事外,利用自身的條件,變被動脫貧為我要脫貧。在幫扶人的幫助下,積極發展種植,今年種植了2畝,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就緒。他很有信心說:“只要是按照科學種植方法,我一定會成功。不管是收益如何,我想我努力了,我勞動了,我就一定會把事情做成。當我有經驗的時候,我會帶領更多的人來種植,帶領更多人脫貧致富。”據瞭解辣椒種植技術成熟,投入較低,產量較高,收益可觀,是一條不錯的致富門路。為此,五里鎮積極探索,邀請專家開展辣椒種植技術培訓,積極拓寬致富門路。今年在全鎮推廣朝天椒種植1500畝。而且,五里鎮每年都會舉辦很多場技術培訓,通過向群眾宣傳講解不同的種養殖技術來探索產業發展新思路。

努力讓群眾掌握一種技能,學會一門本領,用產業帶動發展,實現真正的“造血式”扶貧,穩定群眾收入,一直以來都是脫貧攻堅的首要目的,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贏脫貧攻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