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用哪首詩寫盡盛唐危機,千年之後讀之仍然讓人感慨萬千?2

上一篇文章解讀了杜甫的同諸公登慈恩寺塔的前八句,今天一起讀這首優秀詩篇的中間八句。

經過昨天的解說,相信大家會覺得這首詩其實一點也不難懂,敘述登塔的過程同時又隱約透露出作者對社會的擔憂,那他具體擔憂什麼呢,今天繼續解讀。

杜甫的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前八句就像杜甫隨身攜帶一臺攝影機,由遠及近再到塔內攀爬,場景壯觀如真,語言奇絕,氣勢非凡。那在杜甫描寫到始出枝撐幽就是登臨到塔的頂層後,又會用怎樣的描寫才可以匹敵之前的氣勢,從而文氣不衰呢?

這是這首詩的中間八句。

七星在北戶,河漢聲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

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

七星在北戶,河漢聲西流。這句真是奇思妙想,北斗七星就在北窗外的太空中,耳邊可以聽到向西流淌時發出的浩蕩水聲,此句是登臨塔頂後極言塔高,照應之前作者塔外從遠處觀塔的首句高標跨蒼穹。而杜甫的在寫這首詩的十多年後寫的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和七星在北戶這句手法相似。

杜甫用哪首詩寫盡盛唐危機,千年之後讀之仍然讓人感慨萬千?2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這句和前兩句一樣是寫杜甫平視或仰望時眼中所見。羲和是神話中御日之神,駕駛龍車載日在太空中行進。少昊是三皇五帝之白帝,秋之神。這句詩即是寫眼中所見,又是補寫時間地點。鞭字比較緊迫,暗示時間已是黃昏,少昊是秋之神那季節就是秋季。

平視或仰望時眼中所見寫完之後,那在這秋日黃昏,作者接下來俯視大地看到了什麼?

秦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秦嶺大地居然是破碎的。而往日涇渭分明的清清的渭水和渾濁的涇水居然混淆在一起,清濁不再分明。

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無論俯仰觀看天地都朦朧一片,模糊不清,往日氣正風清的長安我再也分辨不出來了。

這四句真是觸目驚心,即是寫景,又是寫當時的政治現實。

杜甫用哪首詩寫盡盛唐危機,千年之後讀之仍然讓人感慨萬千?2

這次登塔的年份是公元752年,已是唐玄宗在位後期,不再勵精圖治,轉以聲色自娛,政事悉委奸相李林甫,而李林甫一意媚上固寵,妒賢嫉能,排斥異己,封堵言路,從而使朝政黑暗,社會危機四伏。

杜甫用哪首詩寫盡盛唐危機,千年之後讀之仍然讓人感慨萬千?2

杜甫當時已來長安多年,初來長安希望在政治上有一番事業的理想越來越難以實現,生活也日漸困頓。但正是在長安經歷的磨礪成就了這位偉大的詩人,他看清了當時的危機。大唐的危機除了內政上的,還有軍事上的。觀察力敏銳深刻的杜甫接著的所見所想又是什麼?請看杜甫用哪首詩寫盡盛唐危機,千年之後讀之仍然讓人感慨萬千之3完結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