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間,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如何有效防病?

防疫時期,幼兒在園一日生活各環節的防病工作該如何做呢?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環節主要包括:入園晨檢、戶外活動、喝水、盥洗、餐點、午睡、離園。

一、 入園晨檢:

晨檢是孩子進園的第一個環節,但高質量的晨檢,應該從家裡開始,例如家長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先為孩子測體溫,體溫正常方才送孩子來園;給孩子把早餐吃好,保證充足的營養;杜絕家長給孩子帶早餐進園。近期張文宏教授也發表觀點,疫情期間要特別注意孩子的營養。

上學途中做好個人防護,帶好口罩,不要在上學途中吃東西,切記邊走邊吃。

防疫時期幼兒園進行封閉式管理:每天固定人員在規定的時間點接送,所有接送孩子的家長不得入園,為避免人員聚集,硬件條件允許的園所可設多個出入口。


防疫期間,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如何有效防病?


的家長都不能進校園,要遵守5個一律。

洗手是孩子在園一日生活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最有效的防病措施,首先校園洗手池配備充足的洗手液,並在醒目的位置張貼“七步洗手法”宣傳指引幼兒來園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

專人引導洗手:校園門口有班級老師和禮儀小天使輪流值日,他們在洗手區專門引導幼兒洗手,給與溫馨提示:先洗手再晨檢。

近期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幼兒園應配有完善的流動水洗手設施,配置洗手物品:洗手液、擦手毛巾等,擺放整齊便於孩子取拿。

教會幼兒正確洗手,用七步洗手法:內-外-夾-弓-大-立-腕。寶寶每次洗手時,老師都要引導,並在手上搓洗停留15-20秒,如果寶貝年齡小,沒有時間概念,可以交給他唱一首生日歌,一邊唱一邊洗,一遍生日歌唱完,時間剛剛好。

洗手池配置一定要充足,高矮合適,避免聚集,防止家長和幼兒等待時間過長。特別是入園高峰期時間段要加強管理。

防疫期間,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如何有效防病?


還要時刻注意水溫,特別是寒冷的冬天,孩子怕冷,適宜的溫水就更合適了,建議安裝溫水和恆溫洗手設施。

為避免漏檢和保持間距幼兒園進行過道式晨檢

家長在園門口有序排隊等候,寶寶接受晨檢,保健醫生晨檢的流程:

一看:精神、皮膚和五官(外表)有無異常,如:衣服是否整齊,手指甲是否過長?等等。

二摸:測體溫看是否發燒,摸腮腺是否腫大。

三問:飲食、睡眠、大小便和患病情況。

四查:有無攜帶不安全物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五記錄

:對晨檢異常情況有追蹤有記錄。等晨檢後家長再離開,晨檢後體溫正常的孩子可入園,由班級老師帶回教室。

如發現體溫異常情況,現場告知家長到指定的醫院進行就診,保健醫生做好異常情況登記,跟蹤幼兒家長就診結果,及時瞭解病情的發展,如有異常及時上報上級相關部門並立即啟動突發應急預案,在園領導和保健醫生指導下開展全面消毒、測溫、做好家長溝通工作。

防疫期間,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如何有效防病?


防疫時期來園時,嚴禁小朋友自帶玩具和外帶食物,因防疫時期園內玩具進行每週至少消毒2次,小朋友在園所吃的食物食堂每天都進行至少48小時的留樣,從防病與安全角度著想,自帶玩具和自帶食物存在風險。

這一情況可以做到提前告知家長,比如在家長告知書寫明注意事項,或在新學期開家長會上進行溝通,並能得到家長支持。

幼兒服藥管理:防疫期間凡是與“新冠肺炎”有關的症狀,都不給與服藥,特別是因地域的原因,有的幼兒園很難拿到服藥病歷卡,希望借這次疫情的特殊時期,可以向家長說明帶病歷卡服用制度,如有家長委託有其他症狀的外用藥時,也必須提供病歷卡和處方,進行登記好才可以實行。

進班前班級老師要對幼兒進行二次晨檢。

有的班級會存在這樣的問題:班級晨檢牌與當天來的孩子實際人數不相符,比如:當天班級來了25個小朋友,數數晨檢牌只有20個,這就說明了一個什麼情況,也就是說這個班級有5個孩子漏檢了,如果這5個孩子中萬一有1個孩子得了傳染病,因漏檢沒能及時發現就進了班級,那麼對這個班級就造成了大面積交叉感染的風險,就像定時炸彈在身邊,影響了其他孩子的健康。

因此保健醫生要引導班級老師關注孩子的晨檢牌,如發現漏檢的孩子要在進班前進行補檢,使晨檢率達100%。

班級老師對因病和有事缺勤的孩子負責聯繫家長了解具體情況,必須在上午完成並彙總到保健室。

有的園所考慮到給孩子提供良好的衛生環境和便於孩子更好的運動,請家長給孩子準備室內鞋來園時進行更換。

所有的教職工每天入園要進行晨檢,要求和流程和幼兒一致。

二、戶外活動環節

為增強幼兒的體質,堅持每天至少1小時的戶外體育鍛煉,防疫時期避免集中體育活動,分批錯時,嚴格按照幼兒園時間表進行提前預約場地。

活動時先檢查場地是否安全。

防疫期間,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如何有效防病?


提醒孩子主動入廁、喝水,檢查幼兒的衣服鞋帶是否安全。

出活動室前保育員帶好紙巾、吸汗巾等。

注意觀察孩子的出汗情況,隨時為孩子增減衣服,必要時要配上吸汗巾。

關注特殊兒童,比如肥胖兒要適當增加運動量,體質較弱的貧血兒運動過量時提示休息、喝水。必要時可以進行拍照記錄,因為特殊兒童管理干預措施除了飲食管理外,體育活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這就是比較好的過程資料收集。

活動中保教人員一旦發現有安全隱患或是危險動作要及時制止,並給與幫助其糾正和引導,保證幼兒戶外活動的安全。

活動後幫助幼兒整理玩具擺放整齊,器械的保障和定期進行消毒,園所要有專人對器械定期進行檢修有記錄,及時消除隱患,保健醫生指導保育員對器械進行定期消毒,並有記錄,注意避免消毒液殘留,要防止消毒液對小朋友稚嫩皮膚的傷害。

活動結束後注意清點人數後再進班,進班時保教人員要及時洗手並正確引導孩子洗手、提示孩子先休息再喝水。

三、喝水環節:

多喝水可以增強抵寶寶抗力有利於防病。

早上入園時,經常聽見家長反覆叮囑

“寶貝記得多喝水”!

“老師,今天我家的寶貝有點上火,請多給他喝點水”。

由此可見,喝水看似簡單的問題,卻牽動著眾多家長的心,也是家長和老師共同關注幼兒在園的重點內容,所以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就成為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有人說:“水是維持生命的第二要素”,正因為水在人體內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幼兒在園是否主動喝水、每天的喝水量是否適宜,都會影響到他們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成長。

防疫期間,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如何有效防病?


保育員在幼兒來園前提供溫開水,(水溫以不燙手為宜,可以用手背試一試。)班級老師隨時關注幼兒喝水情況。保證幼兒在園的喝水量:每天上下午各兩次組織幼兒進行集體喝水,平時隨渴隨喝。託小班每次的喝水量50ML—100ML,中大班100ML—150ML.

為幼兒提供一人一杯,在茶杯架上有專用標籤,水杯當天消毒當天使用,如果有條件的園所可以為幼兒準備兩套水杯,上下午各換一套水杯。

根據幼兒在園及家長反饋中,發現孩子們喝水存在一些問題:

不喜歡喝白開水。

覺得水沒有味道。

喜歡喝飲料。

主動喝水意識淡薄(經常要不斷的提示多喝水)。

喝水時喜歡吵鬧(喜歡玩水龍頭)。

如何培養孩子喝水的良好習慣?

可以制定相應的策略:比如可以以故事來引導、小小喝水記錄牌,你今天喝幾杯了?、言傳與身教,老師做榜樣主動喝水,家園溝通、家長和老師共同關注、共同配合做到要求一致。

加強自帶水杯的管理,疫情時期無特殊情況不建議幼兒自帶水杯,因自帶水杯存在隱患:如消毒管理不到位,我們不能第一時間知道家長是否每天對孩子的水杯進行消毒,自帶水杯的水溫很難把控,有的時候過燙容易燙幼兒。

防疫期間,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如何有效防病?


教給寶寶喝過後把水杯放在原處,擺放時杯口朝上,杯柄朝外。

喝水看似簡單,培養孩子自覺主動喝水卻不簡單,但是相信我們老師只要一如既往地堅持,並堅持做到細心觀察、耐心教育、那麼才會做到科學、正確的引導孩子喝水,為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打下更紮實的基礎。

四、盥洗環節:

盥洗室要常保持開窗通風、無異味,時時保持地面乾燥。

要讓小朋友知道什麼時候該洗手:飯前、便後、咳嗽、打噴嚏後、接觸動物後、外出回來後、感覺手髒時等。

要讓孩子知道怎麼洗:多洗手沒用,重點是要正確洗手,根據盥洗室空間大小、將孩子進行分流分組、保持盥洗室安靜有序,可以利用兒歌教給孩子洗手前挽起袖子,挽起至胳膊處,防止濺溼衣袖。

時常發現班級的盥洗室的洗手液,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原因是孩子喜歡玩洗手液玩把盥洗室搞的一團糟,這樣的做法不可取。

孩子的良好習慣要靠老師來引導,防病工作讓我們從孩子正確洗手的方法做起。

在這裡分享一個聰明而又細心的老師,教孩子擠洗手液的方法:她教孩子伸出食指手指頭,把洗手液擠在手指頭上以洗手液不滴下來為宜,如果你的洗手液滴下來說明你的洗手液量太多了,這樣的方法是讓孩子很快就接受了,同時也讓孩子對洗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有的老師為了讓洗手液放在規定的位置,利用5s管理,在洗手檯上做標籤固定,這樣定置管理非常好。

老師要教給孩子手洗過後衝乾淨在水池裡甩三下,再去擦手。

洗手後為孩子提供擦手毛巾(孩子的擦手毛巾應該是一用一消毒),但有的園所用一人一巾,要注意毛巾間距是否合理,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毛巾的間距至少15—20公分。

防疫期間,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如何有效防病?


一天中,寶寶進盥洗室的次數是比較多的,班級老師引導孩子進盥洗室注意分流避開擁擠。

託小班保教人員要教會幼兒學會正確的穿脫褲子並協助穿脫;便後學會正確的用廁紙方法(從前往後擦)。

大小便過後,及時按沖水鍵衝大小便,若是用馬桶,

便後蓋上馬桶蓋再衝水。

培養寶寶輕鬆入廁,告訴寶寶懂得入廁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讓孩子不要害羞,不要擔心與害怕在幼兒園入廁。

五、餐點環節:

老師在餐前組織幼兒安靜活動,保育員做好餐前準備,對餐桌進行消毒做到:清—消---清:第一遍清水毛巾擦拭桌面,第二遍用消毒液擦拭作用(20到30分鐘)後第三遍用清水毛巾擦拭殘留消毒劑。

保育員取餐前做好個人準備:帶好帽子,口罩、分餐專用衣,一次性手套。分餐流程保教人員三位一體要到位,一名老師盥洗室要組織引導孩子洗手,另一名老師組織孩子餐前安靜活動,保育員給孩子們進行分餐,注意飯菜保暖做到隨分隨吃。

分餐時注意遵循少盛多添的原則,分餐器具、用具專物專用,凡是與幼兒吃的、喝的所有用具,餐具都不能直接放在地面。

分發飯菜時,根據季節的不同進行,夏季先分湯再分飯菜,冬季先分飯菜再分湯。

協助分餐的老師要記得洗手、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孩子用餐時保持距離,儘量讓小朋友坐同一方向。

教會孩子餐桌禮儀,用餐時不講話。

咳嗽禮儀: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肘部衣服捂住口、鼻,不對他人咳嗽和打噴嚏。

小朋友進餐期間,保育員不要打掃教室,避免揚塵。

防疫期間,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如何有效防病?


教會孩子養成飯後擦嘴、漱口的習慣,漱口時要用茶桶溫開水,託小班建議飯後喝1—2口溫開水,為保護口腔衛生和安全。

飯後老師帶寶寶進行15分鐘的安靜活動,如:看看繪本,慢慢散步,講故事等等。

六、午睡環節:

保持午睡室開窗通風,防疫期間禁止使用空調,午睡室配溫度計,提供合適的溫度:冬季室內溫度保持(16度—18度),夏季室內溫度保持(25度—28度)

入午睡室前,對孩子進行午檢,測體溫、檢查是否嘴巴含飯、小口袋是否有異物。

床間距保持60釐米,如果條件允許,床間距還可拉的更開一些。為避免呼吸道傳染,幼兒頭腳交叉睡。

幼兒午睡時保教人員不得離崗,特別是值班老師一定不能離崗,每15分鐘巡視一次並及時記錄。巡視記錄與實際不同,有發現園所午睡時間還未到,卻把記錄已經做好了,這一情況存在班級老師對午睡巡視不重視的態度,如果在當天午睡突發狀況要追查起來,就會發現記錄有問題,因為上面有班級老師的簽名,這個簽名不是隨便籤的,老師要為你自己的簽名負責到底。

班級臺賬和各種記錄表,表單,雖然是一張紙,但它是對老師工作是否負責留下痕跡。

午睡是意外頻發的時間段,.注意午睡室的光線要以看到孩子的臉色為宜。午睡時會有突發狀況,比如高熱驚厥,發燒往往會在午睡的時候發生,如果因午睡室的光線太暗沒能及時察覺到小朋友的突發情況,將會錯過急救的最佳時間,將後果不堪設想。

起床小朋友直接坐地上穿鞋子,這樣不衛生而容易造成孩子生病、地涼孩子也容易著涼,坐在地上不小心會被踩到容易出安全問題。這一環節希望能引起管理人員的注意,所以,午睡起床後,引導孩子坐在自己的小床上穿衣服。

防疫期間,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如何有效防病?


午睡起床後給孩子測體溫,一旦有發現體溫異常立即帶到保健室,馬上採取隔離措施,通知家長接回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班級老師和保健醫生做好登記。

有的園所午睡室和活動室一體的,要注意幼兒吃點心的時候,避免班級老師給孩子在餐桌旁梳頭,杜絕保育員疊被子,這樣有灰塵不衛生,定期對孩子的梳子進行清洗和消毒。

起床以後,要清點人數,特別是午睡室和活動室分開的,更加要注意。

七、離園環節

錯時錯峰:分時間點、分年齡段、分區域進行有序排隊離園。

幼兒在班級老師的帶領下,在規定的地點等待家長來接,家長都會關心自己的寶貝在園的一天情況,可能會問一些問題,老師與家長溝通時間把控好,原則要保持不逗留不聚集人群

如果遇到雨天的情況,園所要有相對應的措施,各園結合自己園所的實際情況做好雨天接送孩子的措施和預案,使孩子安全的離園。

等孩子都離園後,保育員做好清潔衛生,進行集中消毒,整理好活動室,關閉門窗、電器,水龍頭等,開啟紫外線消毒燈,做好消毒消毒記錄。

防疫期間,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如何有效防病?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防病就是要抓好,寶寶在園生活中的各環節的每一個細節,對待每一個寶寶視如己出,請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每一個寶寶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