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人相信“修行”可以終結痛苦、獲得幸福?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想去修行呢?我身邊很多人都曾參與過某種禪修、短期修行,辟穀班之類,或者喜歡穿有中式帶有禪和道感覺的服裝,有的還會吃素和研讀《道德經》。去年各大名山旅遊收入最多的是武當山,收入52億超過黃山和泰山等的收入總和,其實要說風景,武當山可能還真比不過黃山、泰山,這其中很多是將登武當山當做一次身心的“修行”之旅。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相信“修行”可以終結痛苦、獲得幸福?

作者在武當山修行

如果一個人生來一直處在快樂當中自然就想不到修行的事,就像一個從來沒有胃病的人不會想去了解嗎丁啉是什麼。經歷過痛苦、煩惱就必然會去找尋解決的辦法,就像胃已經痛了,你肯定會去吃藥或者上醫院一樣,為了治療你都會去尋找解決辦法。

有一種人認為是錢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所以就拼命賺錢,賺到了足夠多的錢,可是發現痛苦煩惱還是在,就繼續尋找,物質的滿足不能解決問題,就找到人的心靈和精神層面,因此開始修行。

第二種人先也是認為錢能解決,拼命去賺錢,但是結果賺不到錢,怎麼辦,那他就會想為什麼賺不到錢,物質上的問題不能解決,只能到心靈和精神上面找答案,結果往往就會有種結論:因為自身的思想和精神層面出現了問題,或者自己思維的高度有侷限,導致行為無效,所以就賺不到錢,那要賺錢就要通過修行來改善自己內心和因果,解決問題的路徑就成了修行——賺錢——解決煩惱痛苦,這也導致他開始修行。

第三種是通過思考發現痛苦煩惱根本就不是用錢能解決的,所以感覺為了世俗的物質世界,為了賺錢而活根本就是抱薪救火,只有通過修行節慾才是釜底抽薪的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三種人都是因為產生了痛苦、煩惱而最後又都走上了修行的道路。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相信“修行”可以終結痛苦、獲得幸福?

因為經歷過痛苦,所以大家走上修行之路

為什麼說沒有修行就無法終結痛苦而獲得幸福呢?慾望得不到滿足就是痛苦。一是因為人性中的某個慾望不會因為達成而持續滿足,一旦某個慾望達成,那麼在短暫的滿足過後,就會感到厭倦、空虛,重新回到煩惱和痛苦的泥潭中;二是慾望不會自動消失,而是一旦達成,一個升級的更高的慾望就必定會產生,陷入黑洞化。

人生快樂是點,幸福是線,痛苦是面!當某種需要被滿足的那一刻我們所產生的滿足感就叫快樂,比如吃到一個很好吃的事物可以獲得快樂,買一件喜歡的衣服,完成了一個自己的作品……當滿足的那一刻快樂以點的方式出現,然後如潮水般退去,比如男女之間愛的滿足通常是人的最快樂的高峰體驗,伴隨多巴胺的分泌,快樂的峰值只在幾秒或者幾十秒以內,然後一瀉千里,回到谷底。

幸福的滿足感相比快樂要弱一些但是相對穩定和持久,它獲得是平靜、安全、穩定、舒適的感覺,而不是火山爆發式的激烈體驗,所以說長久的、淡淡的快樂就是幸福。快樂和幸福就像心電圖裡的曲線,一個快樂峰值以後就是平穩的水平線。而痛苦是個面,就是畫著點、線的那張紙,在沒有畫下快樂和幸福記號的地方都是痛苦。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相信“修行”可以終結痛苦、獲得幸福?

有很多人去尼泊爾尋找幸福的來源

比如我們刻苦讀書,只有在每次考試取得好成績的那一刻快樂,只在參加比賽獲得名次和被錄取的那一刻快樂;我們努力的工作只在拿到工資買一件孩子心儀的玩具時快樂,只在能用錢將孩子送到好的學校學習時快樂,只在拿到房產鑰匙、車鑰匙的那一刻感到快樂幸福,除了這一個一個點外,在大片、大片的時間裡我們陷入的是煩惱、焦慮、辛苦、壓力等各種痛苦中。

那修行為什麼可以終結痛苦?首先痛苦的根源就是慾望沒有滿足,得不到滿足有兩個原因,一是由於一般人期待的滿足是外界給予,外界是否能滿足自己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不由人的意志決定,所以我們無法把握是否能獲得快樂。二是因為慾望具有無限性,根本是個填不滿的無底洞。

而修行就是在這兩個根本點上用力,來徹底解決痛苦的根源。一是把自己看做一切事物發生的根本,從改變自己的思想、行為、性格、習慣來影響和改變周遭的人和事,這種改變最終會以某種方式反饋到自身,從而改變了外在事物和環境。讓人重新獲得了人生快樂痛苦的主控權。二是修行提倡節慾,把慾望這個無底洞替換成遲早會被填平的“坑”而已。既然慾望無止境當然痛苦不終結,如果慾望是有止境的,那一旦達成不就可以持續幸福滿足下去嗎?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相信“修行”可以終結痛苦、獲得幸福?

作者在練功,為了避免產生疾病的痛苦

所以真正的修行並不是為了逃避,相反是一種很積極的生活態度。通過自身的修行,讓痛苦成為自身完全可以駕馭和解決的問題。當人們通過修行感受到了痛苦在減輕、煩惱在減少,幸福感在增加,自然就會相信,並且會投入更多時間和經歷堅持下去。所以說修行可以帶來幸福,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因為親身體驗而越來越相信!

本文為向舜麟原創,一切修行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