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一位衍聖公:軍隊守衛產房,出生後國家鳴13響禮炮慶祝

中國最後一位衍聖公:軍隊守衛產房,出生後國家鳴13響禮炮慶祝

1920年,山東曲阜,一座五間檁懸山式建築,屋瓦琉璃,極盡莊嚴。明朝嚴嵩揮墨題下"聖府"二字,府內十三響鑼聲嘹亮,震懾天際。

北洋政府在曲阜點燃十三響禮炮,耀眼的光,熾熱的煙,曲阜城內也鞭炮齊鳴,百姓歡慶。省長、將軍坐鎮,士兵包圍的產房裡,幾聲清脆的嬰兒啼哭,那時這個嬰兒還不知道,家族的命運,儒學的傳承,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天下文官祖,歷代帝王師

這個嬰兒便是第三十二代衍聖公,孔德成。"衍聖公"顧名思義,就是延續聖人血脈,此聖則為萬世師表孔子,是開闢儒家思想,為光明德行閃耀、為天下生民安居、為大美和至善尋道,為官政治清明,為師探索出先進教育思想,理想偉大,熱愛光明,擁有警世智慧的聖人。

中國最後一位衍聖公:軍隊守衛產房,出生後國家鳴13響禮炮慶祝

漢高祖十二年時,劉邦曾來到魯地祭祀孔子,又封孔子九代孫孔騰為奉祀君,劉邦主持祭祀孔子,開啟了中國皇帝冊封孔子後裔的先河。

漢元帝繼位後,拜賜孔霸為太師,賞爵關內侯、食邑八百戶,他的兒子孔福襲爵受封,以食邑租稅來祭祀孔子,以後的歷朝歷代或公或侯,皆可世襲且奉祀不絕,所有的聖裔亦可"免稅免役,非同齊民"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儒家思想一同獨尊的,還有孔子的後人。宋仁宗將孔子的第四十六代孫孔宗願封為"衍聖公",從此就有了衍聖公之名。"衍聖公",王朝變換更替,歷史滾滾向前,但衍聖公永受尊榮,是為"天下文官祖、歷代帝王師"、史稱"天下第一家"

孔府大門兩旁,懸掛著由清朝的紀曉嵐所寫的黑底金書對聯,書道:"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書寫奇妙內涵,其中的

"富"字上的寶蓋頭少了一點,象徵著"富貴無頭""章"字一豎拉長直通到上方的立字,寓意著"文章通天",透著千百年永不衰竭的聖人家的氣派風度。

中國最後一位衍聖公:軍隊守衛產房,出生後國家鳴13響禮炮慶祝

孔廟貫穿於南北中軸線,九進庭院,金黃瓦片,硃紅牆垣,精工細雕的橫樑,古樹蜿蜒入雲,廣大宏偉氣魄豪邁,由此可見,孔家之地位,也引出了這個千年風雲變幻中的沉浮人生。

雲霓之望:孔德成的出生

第三十一代衍聖公,孔德成的父親孔令貽,在初建民國,百廢俱興的時期,孔令貽自發捐款,並與曲阜六十多戶族人集錢兩萬餘千文,秉持著孔聖人的儒家思想,興辦教育,於全縣十六社都設立了初等小學堂,在城中也設立了高等小學堂。他喜詩文,擅於寫擘窠大字,蒼勁有力頗帶風韻,善畫墨蘭,為人風雅也質樸。

即使這樣,也奈何他身體孱弱,年紀未過三十,卻有了離世之象。膝下無子,正室妻子已經病故,妾室不曾爭氣。這時,孔令貽娶了自己的貼身丫鬟王寶翠,王寶翠的福氣佑著,生下了兩個女兒,未見男丁,眼看孔子正統血脈難以傳承,孔家憂心,政府也是心急如焚,天無絕人之路,終於在王寶翠的手腕上,摸到了喜脈。

中國最後一位衍聖公:軍隊守衛產房,出生後國家鳴13響禮炮慶祝

孔令貽喜出望外,但他知道,孩子尚未出生,男女未定,即使現在他的身子已經是藥石難醫,依舊上書懇詞:若王氏生男,請襲封"衍聖公"之爵,以符定例。或如生女,再當由族眾共同酌議承繼之人,以重宗祀。後,不久撒手人寰。

從此,王寶翠成為了一切目光的焦點,衣食住行細緻入微,皆有隨從跟隨。孔子有靈,也會看到,無數的後世之人,不論虔誠與否,都在小心翼翼的護佑著這個未出世的孩子,竭盡全力的守護著孔子正統血脈。

當王寶翠即將臨盆之時,為護王氏及孩子平安,也是害怕會出現"狸貓換太子"的情況壞孔子一氏血脈,北洋政府派來大批的士兵圍住了產房,山東省長、政府將軍紛紛趕來坐鎮,曾子、顏回、孟子的後人也聞訊而來,孔府請來有經驗的長輩太太們來監督生產,後遇王寶翠難產,眾人聽了,紛紛獻策。

最後,皇帝出巡才可開啟的重光門及曲阜正南門緩緩打開,不久,產房內便傳出了清脆的啼哭。眾人立馬喚來穩婆,穩婆報喜,確定為男嬰。然後便有了

鑼聲炮聲十三響,舉國歡慶驚天亮的開篇所述的宏大場面。

問為何而慶?慶之傳統文化之衍續生息,慶之孔子精神之傳承光大,慶之此時代之綿延不絕、繁榮昌盛。

中國最後一位衍聖公:軍隊守衛產房,出生後國家鳴13響禮炮慶祝

末代衍聖公:責任與意願

百天之後,經北洋政府授予,孔德成終於成為了真正的衍聖公。

這個從出生就享盡一切榮耀的孩子,本就有著與其他人不同的責任與使命。五歲開始,在孔府的安排禮遇之下,飽讀詩書,勤求學問。書香氣的浸潤中,孔德成出落成人,一襲長衫馬褂英俊端厚,身懷志向願"詩禮有問,教宗光大"

然而反孔思潮衝擊社會,政治形式變幻莫測,蔡元培,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院長,廢止學校讀經祀孔,此後,越來越多的對於孔子、對於儒學的的變更之聲。

新思想,新青年的社會風氣也給孔德成有了認識自己,反思自己的機會,他重新審視了時代的真正需求,自身肩負的責任,他發出了請求,撤掉衍聖公之稱。那個產房裡無數人矚目的嬰孩,自己親手在一代衍聖公此處,畫上了句號。自此,再無衍聖公。孔德成也成為了最後一代衍聖公,成為了歷史中的寥寥幾筆。

九一八事變,日本成立偽滿洲國。一切政權的建立都需要四個字"名正言順",所以,日本侵略者採取尊孔一策,把孔德成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邀請他赴日參加孔廟落成儀式,日本侵略者的勢力已從東北侵入華北腹地。

中國最後一位衍聖公:軍隊守衛產房,出生後國家鳴13響禮炮慶祝

他們以為武力之下,一個十五歲的孩童必會屈服,然而,孔德成毅然拒絕,肩負責任怎能忘那少年壯志,不畏於人,以詩相辭:"餘病未能延國賓,雲濤萬里聚風萍。江川洙泗源流合,況是同洲豈異人。"

在政治紛爭之中,他一直緊守著自己作為孔氏嫡裔的責任,不棄家學、恪遵祖訓。他也一如祖先,不因自己的出身身份謀求權位,而是把畢生精力投入到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孔子學說中。

如何驚世傳奇的人物,終是化為星子,墜入歷史星河。我們常人又何嘗不是自己人生的春光籬落,聽小樓夜雨,看山川日灼。夢迴千年,與詩人把酒罈碰破,望皇城是繁花似錦還是荊棘落寞。

從孔林飛過,翠柏挺立,蒼檜筆直,潺潺水聲流入洙水河。飛過孔廟,和孔子一同打坐,再悄悄地告訴他,孔氏後人平安康樂,志向遠闊。大道光明,世人執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