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与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宜昌撤退

第一次听见卢作孚这个名字,可能会把他当成大军阀吴佩孚,他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人物,年轻人可能不了解他,但他在民国可是名动一时的风云人物,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民生公司创始人,被誉为“中国船王”。

卢作孚与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宜昌撤退

毛泽东说他是中国实业界四个“不可忘记”的人之一。

周恩来评价到“卢先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党和政府方将畀以重任,以展其才,可惜竟遽尔辞世。”

1940年,一个名为敦刻尔克的港口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德国军队将四十万英法联军追到这个居民仅仅万人的小镇,而敦刻尔克就是他们唯一的生路。在大批船员的营救下,一周时间,撤退了三十三万人。

卢作孚与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宜昌撤退

这次撤退保留了大量有经验的老兵,保存了继续战争的有生力量,这些都为二战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再此两年之前,遥远的东方也出现了一次伟大的撤退,宜昌大撤退。

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所有的行政机构都迁往抗战的大后方四川。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所有的物资设备都是通过长江水道运往四川,而长江边的宜昌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周转港。

1938年武汉沦陷,距离武汉300里的宜昌就成了中日关注的焦点,它是四川的门户,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卢作孚与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宜昌撤退

当时的宜昌一片混乱,大批后撤的物资设备都堆积在港口,因运力不足,只能白白的着急,而此时的日机更是不停的轰炸宜昌。

更糟糕的是40天后就是长江的枯水期,也就是说所有的人都要在四十天内运走,当时专家曾经计算过,以宜昌的运力,需要整整一年。

时任民生公司总经理的卢作孚到达宜昌,组织民生公司船队,参加抗战救援。

卢作孚与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宜昌撤退

有关资料显示,到宜昌沦陷前,民生公司运送部队、伤兵、难民等各类人员,总计150余万,货物100余万吨,其中包括两万吨空军器材和广东炮厂的物资。1939年元旦,卢作孚获得了国民政府颁发的一等一级奖章

这次撤退,保存了中国的工业体系,如果没有卢作孚,抗战的走向未曾可知。

宜昌撤退,在中外历史上实属第一例,完全由民间人士主导的撤退。

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