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日寇的破鋒八刀,源自傳武,何止八刀!

威震日寇的破鋒八刀,源自傳武,何止八刀!

破鋒八刀,是指八十年前烽火硝煙瀰漫的抗日戰場上,中國大刀隊所使用大刀的八勢典型的刀法。其每招每式都簡單易學,招法實用,在實戰中乾淨利落地刀中敵寇之要害,曾被人們廣為傳頌。破鋒八刀是從中華傳統武功太極刀法中精選的,為抗日將士針對日本鬼子擅用刺刀的特點而編制的。

威震日寇的破鋒八刀,源自傳武,何止八刀!

29軍大刀隊

1933年3月,在抗擊日本關東軍喜峰口戰鬥中,中國軍人揮舞著大刀創造了抗日的奇蹟,二十九軍大刀隊勇士威風凜凜舉起大刀的形象已經固化為人們心中抗戰英雄的印象,大刀也成為捍衛和平、抗擊邪惡的民族精神的象徵。

威震日寇的破鋒八刀,源自傳武,何止八刀!

肩扛大刀的軍人

趙登禹親率大刀隊消滅日寇三千,令日本鬼子聞風喪膽,以致日寇在一個時期戴上了鐵脖套。當時日寇的單兵素質很高,各個都是拼刺刀的能手,為什麼在近戰中被殺得血肉橫飛呢,

就是因為二十九軍練就了李堯臣先生的“無極刀法”。

威震日寇的破鋒八刀,源自傳武,何止八刀!

李堯臣

李堯臣幼年就曾拜師習練太極功夫。1931年29軍副軍長佟麟閣特聘他教授部下大刀功法。他一上任,就根據將士的木身特點,結合國傳統刀法創編二十九軍獨有的“無極刀”刀法。刀法簡單實用,易於掌握。其後人總結出破鋒八刀歌曰:

迎面大劈破鋒刀,掉手橫掃使攔腰;

順風勢成掃秋葉,橫拒千鈞敵難逃;

跨步橫撩似雷奔,連環提柳下斜削;

左右防護憑快取,移步換形突刺刀。

二十九軍使用的戰刀是經過特殊設計的:它的長短與劍相仿,長約一米;刀面不像傳統的砍刀那麼寬,而是比劍柄略寬;傳統的刀是一面開刃,而他們的刀頭部分卻是兩面開刃;為了方便士兵使用時容易用力、刀把長8寸至一尺,近似中國隋唐時期的陌刀風格,可以兩隻手同時握刀,砍向對方。

在喜峰口戰役中,29軍大刀隊多次衝鋒陷陣,夜襲敵營,砍殺數百名日本鬼子,李堯臣和他的“破鋒八刀''隨即名震四方。

威震日寇的破鋒八刀,源自傳武,何止八刀!

“破鋒八刀”薈萃了中華太極刀等傳統刀法之精髓,柔中寓剛,動作簡練,威猛迅捷,招招兇狠,擊中敵人不死即殘,在實戰中體現出兇猛的殺傷力。筆者習練中華太極刀多年,根據習武心得及考證研究,特對“破鋒八刀”的刀法進行詮釋解讀如下。

迎面大劈破鋒刀

為傳統太極刀法“打虎式”之引申而來,當敵人用刺刀向我上半身偏右側刺來時,我閃身左足斜上一步,避其鋒後,乘勢向下或迎面大劈或斜劈對手;當敵人用刺刀向我上半身偏左側刺來時,我便可乘勢刀尖向下做逆時針“纏頭裹腦"掛開槍刺,並借力右閃,進而迎面大劈或斜劈對手。

掉手橫揮使攔腰

這一刀法應是“推窗望月”延伸轉換而來,技術動作是右足向左方進半步,左足再向左前方上一步,弓膝,右腿蹬直,全體重心均在左足,同時右手持刀向左前方撩出,刀尖向左前下方,刀刃向左前上方。左手立掌垂肘置刀與胸之間,實戰中當敵人用刺刀向我腹部刺來,我用刀撩開敵槍,乘勢上步掉手順槍而進,揮撩敵手。敵方即便躲開,也只能被迫退後,此時我便利可順勢再上步,雙手持刀轉鋒由左至右往對方腰部橫掃。

順風勢成掃秋葉

這是太極刀法“七星式”的運用,當敵人用刺刀從我左側刺我胸部,我迅速旋轉手中之刀,向左側掛開敵槍,此時刀柄向下,刀尖向上,左手立掌垂肘。敵人慣性前衝,我則順勢扭轉刀鋒掃敵之脖項,力到之處,敵頭似秋葉落地。

橫掃千鈞敵難逃

橫掃千鈞傳統的太極刀法,又稱“橫掃千軍”,這是一個馬步下蹲動作,右手持刀提至面前,然後橫刀向左方平掃,目視刀尖。當敵人用刺刀向我胸部刺來,我順用刀掛開,敵抽槍後退,我乘勢用刀橫打敵人之頭。

威震日寇的破鋒八刀,源自傳武,何止八刀!

跨步挑撩似雷奔

從這句形象化的描述上,可以看出這是太極刀法“燕子入巢”及“迎面刺”之刀法實戰應用。當敵人用刺刀從側來刺,我轉身用足踢開,乘勢用刀撩取敵手,敵連忙後撤抽槍躲閃,我乘勢似雷奔進步用刀刺敵之喉。

連環提柳下斜削

太極刀“臥虎式"招法,技術動作的開展是右手持刀由右後方向右前方繞頭半周,至左前下方,然後向右後上方橫打。定式動作為右手持刀柄於左肋邊,刀背向己之背,刀刃向左後方,左手橫掌置於頂上,面向左方,目光平視。實戰中就是當敵人用刺刀從胸部來刺時,我用刀背格開對方的刺刀,而刀背格開走化的同時,刀鋒由虛轉實已經在砍殺位置,這時候曲中求斜削斬敵之頸項,一刀斃敵!

威震日寇的破鋒八刀,源自傳武,何止八刀!

左右防護憑快取

這是左右開攻均可使用的刀法,在太極刀法中就是“左摘星”和“右摘星”刀法。“左摘星”的具體運用時,當敵人用刺刀從胸部來刺時,我用刀掛開,敵抽槍後退,我乘勢進步以刀斬敵人之頭;“右摘星”是當敵人用刺刀刺我下部時,我用刀將槍向外撥開,然後用刀進斬敵人之頭。

為什麼說憑快取呢?其實在刀法運用時,關鍵是此勢用的不是刀背撥開或掛開敵槍,實際上運用的是左右刀面,在擊打敵槍的同時,瞬間借力後刀刃加力斬向敵人之頭,恐怕在實戰中,敵人還未來得及抽槍躲閃,就已中招斃命。

移步換型突刺刀

最後一法乃是太極刀“分心刺”之招,“分心刺”在實戰中的具體運用是,當敵人用刺刀來刺,既然被我擄化,狡猾敵人會迅速抽槍再次來刺,這就要求我方一定要在敵抽槍之際,切莫錯失戰機,根據當時對峙中的形式,迅速移步換形進步用刀直刺敵人之胸。

應該說明的是筆者以太極刀法詮釋破鋒八刀,其中刀法可能在各流派刀法中也有異曲同工的例子,即使同是太極刀法,可能也存在招法冠名的差異,但是,其招法及運用的功能卻是一致的。

其實,筆者認為雖名曰破鋒八刀,其實何止八法。如果單純僅用八招去理解中國軍人斬殺日寇,未免類似當今一些抗戰影視劇一樣把日軍看得過於簡單和不屑一擊。日寇是兇殘的,同樣二十九軍的將士們也是血性陽剛、英勇頑強的,二十九軍的將士在平時的刀法訓練中滿懷著愛國激情,帶著對日寇的仇恨,一定付出了太多的汗水。

威震日寇的破鋒八刀,源自傳武,何止八刀!

這首“破鋒八刀”歌實際道出的是最具殺傷力同時也最讓日寇膽寒的斃敵八法,面對強大的日寇,對手刺刀兇狠莫測,這就更需要中國軍人在對敵戰場上達到刀無定勢,法無定法,衝鋒破陣,視死如歸,盡忠報國,中國軍人以自己的戰績實現刀法與斬敵的完美融合。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華武術》雜誌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魏博

責任編輯:錦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