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朝聖之路—《早晨從中午開始》路遙

動搖是允許的,重要的是最後能不能戰勝自己。

—題記

孤獨的朝聖之路—《早晨從中午開始》路遙

《早晨從中午開始》只能說是一個創作隨筆,主要記錄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前後經歷的事和心路歷程。


雖然只是隨筆,給我的震撼一點都不比《平凡的世界》小。


偉大的作品都是作家用青春和生命寫就的絢爛。


孤獨的朝聖之路—《早晨從中午開始》路遙


《人生》獲得巨大成功後,各種約稿,拜訪紛至沓來。

路遙雖然欣慰作品得到認可,卻也很快感到心裡的不滿足。

他在書中說:

作家的勞動絕不僅是為了取悅於當代,而更重要的是給歷史一個深厚的交待。

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種沉重。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會活得更為充實。

而後想起少年時期一個偶然的夢想,寫一本自己規模最大的書。


至此一場曠日持久的準備和寫作拉開了序幕。

作品的框架確定為:

三部,六卷,一百萬字;

時間跨度從一九七五年初到一九八五年初;

為求全景式反映中國近十年間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

反覆的思量過後,他決定採用現實主義手法構建這部作品。

《平凡的世界》一共用了六年的時間,三年準備,三年寫作

準備工作是繁雜且龐大的,這十年中國社會發生太多重大歷史性事件,又處於大的轉型期。

準備工作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一、大量讀書,各種長篇小說,也有其他各種雜書。

二、準備作品的背景材料,路遙找來十年間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參考消息》、一種省報和一種地區報的合計本。

清楚記得書中有一段細節,描述了路遙當時的狀態:

“眼角糊著眼屎,手指頭被紙張靡得露出了毛細血管,擱在紙上,如同擱在刀刃上,只好改用手的後掌(那裡肉厚一些)繼續翻閱。”

三、到實際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才能最終填滿小說中每個人的血與肉。

三年過去了,資料收集了幾個大箱子。

小說中,人與人,家庭與家庭,群體與群體,相互的交叉與重疊,不斷排列,不斷否定,不斷演變,這些都一遍遍在腦海中勾畫著。

終於到了要動筆的那一刻,三年的準備,一生的夙願,就要開啟了。

第一部選在了陳家山煤礦為寫作地點,一是可以為以後的小說情節積累生活經驗,二是他覺得只有艱苦的環境才能鍛鍊意志。

開始總是艱難的,前三天,陷入了對自己深深的懷疑,一個字都沒有寫出來。

究其原因就是太想一鳴驚人,慢慢調整以後,寫作緩慢而有節奏的運行。

寫作是艱苦的,生活也是艱苦的。繁重的工作量,簡單匱乏的飲食,日夜顛倒的作息,巨大的孤獨伴隨著路遙走過那段創作之路。

第一部共五十三章,就這樣完成了。


孤獨的朝聖之路—《早晨從中午開始》路遙

第二部的寫作安排在了機關院子房間裡。

此時路遙身體已經出現很大問題,第二部寫完以後,身體徹底垮了,純粹依靠精神在支撐身體。

到處求醫問藥以後,身體逐漸有了好轉,按理說應該休息一段時間,可是路遙不敢休息,他害怕沒有完成的小說會成為永久的遺憾,也接受不了漫長的平靜生活。

寫第三部時,路遙來到了榆林賓館,他開始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堅持吃藥,鍛鍊。


小說創作也終於慢慢來到了尾聲。


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最後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創作。


六年的時間,幾乎沒有休息,精神、思緒和身體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

幾乎不與外人接觸,寫完小說很長時間,路遙覺得自己變得痴傻了。

再看《平凡的世界》,就會一次次想起那是多少個孤獨的日子呀。

想起夜晚總是陪伴他的那隻小老鼠,一支支燃盡的煙,和堆積如山的資料。

這是一次漫長的人生孤旅,一個作家用生命造就了一部史詩。

孤獨的朝聖之路—《早晨從中午開始》路遙

《平凡的世界》完成三年以後,《早晨從中午開始》這本書寫完大半年。

路遙永遠離開了。那年,他42歲。


他在結尾處說:“我剛跨過四十歲,從人生的歷程來看,生命還可以說處在“正午”時光,完全應該重新喚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這莊嚴的勞動之中。那麼,早晨依然從中午開始。”


如果能多給他幾年的時光,誰又能知道他會帶來怎樣的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