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狄仁杰的故事

狄仁杰

古代名人-狄仁杰的故事

狄仁杰是唐朝前期著名的宰相,他公正廉洁,执法严明,深得女皇武则天的信任。狄仁杰担任宰相的职位前后相加有几十年的时间,武则天尊敬地称他为“国 老”。

狄仁杰早年担任过豫州刺史(今河南一带的地方官)。他在任期间 ,唐宗室越王李贞起兵反对武则天, 武则天派大将张光辅加以清剿、镇压。张光辅生性残暴,加上奉旨平叛,因而非常嚣张跋扈,经常任意向地方上勒索钱财,其他官员不敢违抗,只得照办。惟独狄仁杰对他不加理会。张

光辅大怒,当面指责狄仁杰轻视自己。厂0

狄仁杰不慌不忙,回答说:“ 以前,河南一地只有越王李贞一个人作乱,现在李贞死了,却出现了一万个李贞。”张光辅是个粗人,不明白狄仁杰话里的意思。

狄仁杰说:“ 您统率30万大军要杀的只是越王李贞一个。可是现在您放纵军队疯狂抢掠,杀死无数百姓,这与作乱又有什么区别?我恨不得能把你亲手杀掉。”张光辅无法反驳。

李贞叛乱平定后,朝廷下令惩治越王李贞的党羽,当时要判罪的有六七百家,籍入官府充当奴婢的就有几千人。狄仁杰认为处罚力度太重,便向武则天密奏,说:“李贞的党羽都是受连累的,牵涉太多恐怕违背了陛下仁爱怜悯的本意。”武则天接到奏折后,采纳了狄仁杰的意见。豫州地区的百姓才免于过多的牵扯,百姓们非常感激狄仁杰。通过这件事,武则天感到狄仁杰能根据事件的本身进行判断,而不是完全根据上司的意思办事,觉得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就把他调到京城担任宰相。

狄仁杰在豫州做官得罪了不少权贵,狄仁杰调到京城后,有很多人向武则天告密。一天,武则天特意为此事召见狄仁杰,告诉他说:“你在豫州做官,名声很好,但也有一些人写来告密信,你想知道这些人是谁吗?”

狄仁杰听了,回答说:‘别人说我的过错,如果确有此事,我一定会认真改正,如果别人在诬陷我,我也不想知道,假如我知道了,我在执法时难免会带上一些个人的偏见,不能正确处理政事。

武则天听了,觉得狄仁杰气量大, 而且还识大体, 因而更加宠信他了。

公元698年前后,武氏、李氏争夺君主继承人的斗争日趋白热化,许多大臣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大都绝口不谈王储之事,惟恐得罪了哪一方,招来杀身大祸。狄仁杰不顾凶险,多次上书明确表达自己立李姓为储的意见。在狄仁杰的极力劝谏之下,武则天终于放弃立武姓子弟为太子的想法。

推荐贤明有才能的人入朝为官,是旧时宰相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狄仁杰时刻不忘物色人才,及时向武则天汇报。

狄仁杰听说荆州地区有个地方官名叫张東之,年纪虽然老了一些,但此人极有才华,办事老练,非常适合担任宰相的职位。

武则天得到狄仁杰的推荐,便任命张東之担任东都洛阳的司马,掌管军队。

过了不久,武则天又向狄仁杰提出推荐人才的事。狄仁杰回答说:“我上次推荐的张束之,皇上还没有任用呢。

武则天很奇怪,说:“ 我不是已经任命他了吗?

狄仁杰回答:“我向陛 下推荐的是一个宰相,不是让他当司马的。

武则天听了,这才把张東之提拔为宰相。

狄仁杰先后推荐子几十个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唐代的名臣。人们向狄仁杰祝贺,说道:“治理天下的贤臣,都是出于您的推荐啊!

狄仁杰听了,谦逊地说:“举荐贤才是为国家着想,本来就是宰相的工作,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公元700年,狄仁杰因病去世,武则天流着眼泪说:“朝堂再没有可以依靠的师长了!”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大臣们无法决断,武则天就会叹息道:“老天为什么那么早地夺去我的国老呢!”其实,狄仁杰算是一个长寿之人,去世的时候已经90多岁了。

本文来源:名人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