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 半導體產業走向何處

後疫情時代 半導體產業走向何處

圖片來源:本報圖片庫

戈清平

本應在今年迎來複蘇的半導體行業因新冠肺炎疫情放慢了腳步。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也給全球半導體產業帶來負面影響。那麼,在後疫情時代,半導體行業如何快速止血,從複雜的市場環境中尋找機會,重振行業信心?

近日,畢馬威與全球半導體聯盟(GSA)聯合發佈《全球半導體行業展望報告》認為,後疫情時代,半導體行業要注重提升研發效率,在變化的環境中,準確把握時間、資金和市場窗口;同時,要在全球關稅上行的保護主義下,通過實施原產地調整、收回或降低新關稅成本、改善供應鏈結構、明確戰略重點、為全球貿易管理建立強有力的治理架構等戰略,積極應對不利影響,提升公司競爭優勢。

行業受創應從研發中提升效率

近日,兩大市場調研機構再次大幅下調202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其中,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s已連續兩個月下調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而另外一家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半導體收入預計降至4154億美元,比上一季度的預測減少了550億美元。2020年的總體市場增長率將從12.5%降至0.9%,非存儲器業務預計下降6.1%,存儲器業務預計增長13.9%。

此次畢馬威與GSA發佈的《報告》發現,儘管半導體行業受影響,從業人員的收入也有所下降,但半導體從業人員仍持樂觀態度。多數受訪者認為,最近半導體行業的收入下降僅僅是長期行業表現中的一個暫時性波動。更多受訪者表示,要充分利用復甦機會,戰略性投資於設備、技術與人才,與高增長機會保持一致。

那麼,如何在行業受創的背景下尋求新的機會?

畢馬威中國IC智能產業合夥人王軍表示:“隨著國家扶持政策的落地,以及中國企業的奮起發展,中國芯片行業將會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但人才短缺將逐漸成為我國芯片行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其中資深半導體經驗人才短缺、行業人才佈局分散、人才成本居高不下三個方面尤為突出。在這樣的背景下,股權激勵作為企業吸引人才和保留人才的重要手段,與企業短中長期激勵體系相輔相成,對企業穩定和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而作為高度注重研發的行業,半導體行業要獲取最新材料、技術、芯片設計和製造工藝,這是競爭的核心所在。但在當今高度互聯的世界裡,研發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這也意味著更多的支出。《報告》發現,9%的研發支出未與市場機會保持有效一致;32%令人生疑。對此,畢馬威中國IC智能產業合夥人李吉鳴表示,擁有靈活的產品組合管理有助於高效使用研發預算,從而實現創新投入與新興市場需求保持一致,並將資源分配至最具有潛力的機會。“半導體行業是一場人才的戰鬥,也是一場時間的競技,半導體企業需要在變化的環境中,準確把握時間、資金和市場的窗口,才能取得成功。”

關注全球貿易環境變化優化供應鏈

《報告》發現,當前“以我為先”的貿易環境對全球半導體行業構成了嚴峻挑戰,由此衍生的全球關稅上行將對全球半導體行業實現2020年預期收入增長產生不利影響。如何管理新增的貿易成本已成為擺在半導體企業管理者面前的現實問題。

《報告》表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會對全球半導體產業帶來兩大負面影響。一是導致全球關稅波動加大加劇企業成本壓力;二是給會給半導體企業全球供應鏈施加壓力。

《報告》調查發現,關稅變化會對企業運營產生影響。其中,在新地點尋找供應商的佔18%;在新地點部署新增製造/組裝基地的佔17%;在當前製造/組裝基地轉移的佔9%;設計地點轉移的佔8%;產品原產地轉移的佔7%;認為對公司無任何影響的佔42%。

在這種情況下,《報告》建議,半導體公司要通過實施原產地調整、收回或降低新關稅成本、改善供應鏈結構、明確戰略重點、為全球貿易管理建立強有力的治理架構等戰略,積極應對不利影響,提升公司競爭優勢。同時,半導體企業還可以通過申請進入關稅排除產品目錄、考慮選擇降低進口產品估價,以及充分利用“退稅”計劃,來減輕貿易保護主義對企業發展的不利影響。

正如畢馬威全球半導體業務合夥人Chris Gentle所描述的:“當前的全球貿易環境預示著一個通過重新調整關稅節省戰略和優化全球供應鏈可實現的潛在節稅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