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胡兄財觀”,政策分析、熱點解讀、投資心得
一、世界讀書日,中國人平均每人讀了多少本書
近年來,隨著移動網發展,尤其今日頭條、百度百家、喜馬拉雅等各類自媒體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移動閱讀成為閱讀行業的重要戰場。
人們可以使用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閱讀器等,或在地鐵上,或在開車途中,利用碎片化時間,瀏覽或收聽小說、報紙、圖書、雜誌、動漫及有聲讀物等內容。
那麼,真正系統地閱讀完一本書的人,又有多少呢?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每人年均購買紙質書達到5.5本,但讀書僅為4.66本。
世界其他國家如韓國人均每年讀書11本,法國人均每年讀書14本,日本人均每年讀書40本,德國人均每年讀書47本,俄羅斯人均每年讀書55本,猶太人均每年讀書64本。
如此可見,我們與國際上許多國家的差距還是很明顯,讀書鑄就一個民族未來的底蘊。
二、讀了哪些書,代表你是個什麼樣的人
讀書知人,我們一起來看看以下讀書清單,看看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
《人類簡史》《未來簡史》、《鄧小平時代》、《中國思想史》《儒學六講》《中國文化史闡釋》《中國書院史》《大國興衰》《心學大師王陽明》。
他就是和君商學院院長知名戰略專家王明夫先生,也被號稱為“市值管理教父”,近幾年重點就在忙和君教育小鎮的建設。
以上這些書,至少可以代表他近期的喜好和關注焦點:儒學、戰略格局、書院。
另一個就是胡兄一位老師,也是某985高校的教授,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方面教學和研究。
猶記得當年課堂上,老師給我們展示了她的書單,雖然由於時間關係,記得不清楚了,但基本上都是有關世界政治經濟方面書籍,包括地區局勢、大國博弈、期貨原油等等。
正如其所讀書籍,老師有別於傳統的哲學老師,她視野開闊,通過關注世界實時動態,用於生活,在股市、期貨等領域如魚得水。
比如2015年,在股市泡沫破滅前4000多點,老師就全部清倉,跑到老家100塊錢/畝的低價,租賃大批土地,開展有機食品種植。
通過以上簡單介紹,至少可以初步對老師有一個初步判斷。
事實上,如何快速瞭解一個人?一個是你的經歷,包括出生年月、教育背景、職場生涯等。
另一個就是你喜歡閱讀什麼書,閱讀了哪些書籍或雜誌等,印象最深的書又是哪些?
可以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育史。
三、我們該如何讀書
人們常說,底蘊的厚度決定你事業的高度,而讀書就是夯實你底蘊最好的方法之一。
越是成功人士,往往越注重閱讀。
比如湖南某知名企業家,每天忙碌,基本上是全國乃至全世界到處飛。
即便如此,他隨身攜帶著的物品中必包括稻盛和夫先生的相關書籍,如《活法》等,無論多忙,每天都會抽出時間閱讀。
他就是湖南大三湘董事長、量子高科(300149)董事周新平先生。
那麼,如何閱讀呢?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讀書方法,但胡兄認為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第一,定位,明確自己的方向。比如若你打算往金融方向發展,那麼就應該看金融相關的書,先精再博,畢竟每個人的時間都是稀缺的。
第二,形成自己的書單。書太多太雜了,而且每天不知道又有多少本書被出版,人這輩子是無法全部讀完的。
那麼我們只有圍繞自己的定位及興趣,建立完善自己的閱讀書單,至少明白哪些書值得反覆閱讀,哪些書可以淺嘗輒止,哪些書無需看。
這樣就可以有步驟地閱讀,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
第三,集中一段時間專注一個專題。正如軍事上有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戰術,這方面《亮劍》李雲龍乃此道高手。
通過把3600顆手榴彈以最短的時間投入川崎大隊的防禦工事中,最終形成對對方的最大殺傷力。
我們讀書也是如此,比如讀彼得·德魯克,最好就把老爺子所有的著作都蒐集起來,集中在一個時間段,專門研究。
如此,才能夠真正對其思想形成一個全面、立體的瞭解。
第四,不動筆墨不讀書。多年前,胡兄新入職某公司。上級領導交代我任務就是讀書。上班第一天過去,啥事都沒幹,一口氣讀完一本,有點沾沾自喜。
第二天,領導找談話,問讀了哪些書?內容是什麼?我頭腦一片空白,除了書名外,其他全都忘記了。
這就是沒有記錄梳理的結果。
所以,現在每讀完一本書或者一個章節,胡兄都會嘗試寫些文字,既鍛鍊文筆,又可以及時總結。畢竟書不能白讀。
四、結語
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幻想不閱讀,赤手空拳就闖蕩天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無論於國於家於己,都應該保持閱讀的習慣,如此才能夠不被時代所淘汰。
胡兄,商業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