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跟“藍哥哥”一起夜巡故宮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 在故宮中,有這樣一群人。每當夜幕降臨、萬籟俱寂,他們會集體出動,穿梭於華美宮殿和無數國寶中……他們就是北京市天安門地區消防救援支隊故宮特勤站的消防員們。因為身著“火焰藍”的制服,他們也被很多網友親切地稱為“藍哥哥”。

“出火警時最大的追求是快速地把火滅了,但在故宮做消防員更需要把所有工作做在前面,防患於未然。”故宮特勤消防站政治指導員蔡瑞說。

故宮有大小宮殿數十座,房屋數千間。早在明清時期,宮內就有“春除草、夏注水、秋清葉、冬鑿冰”的防火傳統。如今這套承載古代智慧的消防體系仍為消防員們所用。

春秋兩季,消防員會對各宮殿屋頂及院落的雜草、落葉及時進行溼化和清理;夏季,未開放區域的防火缸內注滿了水,是撲救火災的“第一桶水”;冬季,金水河結冰後,隊員每隔數米鑿出冰窟窿,確保危急時刻可以就近取水。

除此之外,為了做到不漏“死角”,他們還將故宮劃分為10個巡查區域、55個單體。每當夜晚降臨,他們便穿著一身“火焰藍”開始“夜巡”,每天分區域檢查,確保在每一個季度內,所有地方都被檢查一遍。

每位消防員對故宮的建築佈局和行車路線都是如數家珍,通過每天的例行訓練,確保能夠在揹負消防水帶、空氣呼吸器等設備的情況下以最快速度跑步前往失火地點。

“太和殿前的廣場佔地有幾萬平方米,白天的時候到處都是遊客,沒有特別的感覺。”消防員鄭浩說,但晚上閉館之後,整個廣場沒有一個人。“這時候你才能感受到故宮的雄偉,走在其中甚至會有一種穿越感。”

在故宮工作,消防員會被問“夜巡時是否遇到過‘靈異’事件”。“最開始晚上夜巡的時候,故宮裡沒有燈,走在一些陰暗的小道里還是有些害怕的。但時間長了以後,就沒感覺了。夜巡時,排除過一些安全隱患,但‘靈異’事件誰都還沒遇到過。”一名“90後”“藍哥哥”笑著說。

“吃飯睡覺一間屋,洗澡要跑二里地,執勤保衛一整年。”這首順口溜是故宮消防員們的真實寫照。一年到頭,他們24小時駐勤備戰,與故宮朝夕相伴,即使請假外出也必須在宮門關閉之前歸隊。在後廚,炊事班禁用明火做飯,只允許使用電熱鍋,處處為這座古老文化寶庫的安全著想。

蔡瑞說,在他們值守時,讓故宮不受傷害,就是他們最大的成就。(記者塗銘、李放、吳文詡、謝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