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及民進黨派系的智庫

臺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柳金財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10月號發表專文《民進黨派系共治的權力結構與智庫化發展》。作者認為,2008年5月20日政黨輪替民進黨下臺後,派系逐漸以智庫的形態呈現。民進黨除以政黨名義設置智庫外,各派系也紛紛進行智庫建設,提供聯絡交流及政策溝通平臺,以政策倡議進行政治動員,獲取選票極大化目標。民進黨的權力結構分配機制,已從傳統“草根政治”轉換至“知識治理”,從街頭抗爭轉型為智庫建設;各派系競爭能力與資源整合平臺,與智庫建設息息相關。文章內容摘要如下:

圖片

臺灣執政的民進黨在2020年7月召開“全代會”進行權力結構改組後,再度形成“派系共治、權力平衡”的權力分配格局,建立蔡英文兼黨主席為“派系共主”角色及地位。可以說,民進黨內已無任何政治領袖或派系,具有挑戰蔡英文政治威權及影響其領導決策的政治能量。

民進黨首次執政時,曾於2006年倡議廢除、解散派系運作,但事實證明這是不切實際、一廂情願的思考,政治權力賽局本是集團競逐,無法消除團體政治運作。2008年5月20日政黨輪替民進黨下臺後,派系逐漸以智庫的形態呈現,其運作則以“立法院”為重心。民進黨除以政黨名義設置智庫外,各派系也紛紛進行智庫建設,提供聯絡交流及政策溝通平臺,藉此提供集體性選擇誘因,以政策倡議進行政治動員,獲取選票極大化目標。

一、民進黨中央設置“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簡稱新境界基金會),是民進黨的智庫,1999年7月成立,創始人為時任黨主席林義雄。現任基金會董事長為蔡英文、副董事長邱義仁、執行長邱義仁及三位副執行長:陳錦稷、廖錦桂、吳怡農。

2020年8月11日該智庫官網公佈最新一屆董事名單,副董事長增至3位,除了原來的副董事長邱義仁,又新增基隆市長、“正國會”林右昌、前民進黨秘書長及英系大將洪耀福出任副董事長。董事包括:王震緯、何美玥、何飛鵬、李金龍、沈國榮、吳音寧、林萬億、林錫耀、柯建銘、高俊雄、陳正然、陳志柔、陳聖德、張建一、張富美、管碧玲、潘淑滿。

圖片

民進黨設置智庫目的在於為黨擘畫重返執政藍圖。此智庫為黨內大腦中心,曾以“十年政綱”為架構對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政策議題提出完整論述和主張。時任黨主席蔡英文是董事長,前新潮流大佬吳乃仁(因不滿2019年黨內初選已宣佈退黨)任執行長、前新潮流成員蕭美琴任副執行長。

智庫的工作是向黨部、候選人提出政策建議,對象是黨部與候選人,由智庫針對議題討論提供政策建議,達成結論後再提供給黨部與候選人參考。智庫扮演著政策幕僚的角色,候選人為最後進行決定的政治精英。2011年2月23日此智庫組織結構設置兩部分:1、“經濟與社會研究中心”:致力於經濟成長與分配、產業與創新、財政、區域發展與土地規劃、社會安全等領域的探討;2、“安全與戰略研究中心”,則是要提出與歐美日陸及亞洲各國的互動策略,特別是處理兩岸事務議題。以智庫為平臺,引進新血、新思考成為智庫要務。此智庫並不排斥兩岸智庫對話。

2012年7月新設22個政策議題組,包括中國政策、防務、外事、行政效能、經濟與產業、財政與金融、農業、交通、土地與住宅、環保、科技、司法、社會福利、勞動、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媒體與傳播、族群關係、性別議題、地方自治、民主憲政。此智庫吸納相關專長的學者、專家或前政務官擔任議題成員近200人。同時,智庫所吸納的年輕學者,年齡多在四十歲上下。主要來源有三個管道:一、與民進黨理念接近願意貢獻所學提供意見的純粹學者。二、行動力強、具有社運背景的學者,幫助民進黨掌握社會脈動,擴展黨將觸角伸向至社會。三、整合曾在黨內任職或任臺立法機構幕僚後轉而投入學界,具研究能量、政策積極性及務實性的兼具學術與實務的精英。

二、多元派系智庫建設

(一)臺灣新社會智庫

2008年新潮流系結合臺灣社會產官學界等人士共同發起,分為五組:兩岸與國際事務組、憲政法制組、科技經濟組、環境保護組、社會安全組,並出版《新社會政策雙月刊》。早在2006年7月民進黨“全代會”通過“解散派系”決議後,儘管新潮流系與其他派系辦公室均宣告解散,但與其他派系一樣皆是“名亡實存”,派系運作已盤根錯節無法根除。2008年民進黨執政下野,持續運作的新潮流系決定成立臺灣新社會智庫。

圖片

臺灣新社會智庫辦公室就是新潮流系辦公室,臺灣新社會智庫會員是新潮流系成員,臺灣新社會智庫理事會是以前的新潮流系政協會議。目前未加入新社會智庫的前新潮流領導人,包括邱義仁(新潮流系發起人)、洪奇昌(前新潮流系總召集人,2016年退出流派、前海基會董事長)及黃偉哲(臺南市市長)。臺灣新社會智庫理事長是前新潮流系總召集人,徐佳青是首任理事長,吳乃仁擔任總幹事。2012年鄭文燦接任智庫理事長,2016年鄭續任之。

該智庫成員約為20-25人,在縣市長部分包括桃園市長鄭文燦,前高雄市長、“現任“監察院長”陳菊,前臺南市長、現任蔡英文副手的賴清德,屏東縣長潘孟安,前宜蘭縣長,前“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前彰化縣長魏明谷等。新潮流系在臺立法機構擁有18名民代,是民進黨立法機構黨團最大“次團”,包括:蔡其昌、鄭運鵬、林俊憲、李昆澤、周春米、段宜康、黃國書、何欣純、林淑芬、劉世芳、賴瑞隆、邱志偉、吳思瑤、許智傑、餘宛如、張廖萬堅、鍾佳濱、郭國文、鍾孔照,另結盟邱議瑩。

新潮流在2020年黨內選舉中,不僅成為黨內最大派系擁有3席中常委、11席中執委;同時在政府機構政權方面,賴清德、陳菊、蔡其昌均佔據高位;此外在縣市政府方面,鄭文燦任桃園市長,潘孟安任屏東縣長,政治聯盟合作者黃偉哲任臺南市長。

基本上,此派系與蔡英文維持緊密政治夥伴關係,雖然在2020黨內初選時,賴清德也曾挑戰過蔡英文的權威,但最後以失敗並被蔡英文收為副手而告終。這顯示民進黨內派系是既競爭又合作,派系共治的權力生態使得黨內派系不會進行零和遊戲,而是可以重新合作爭取選票極大化,再進行權力資源分配。就此而論,民進黨黨內“派系共治”權力分配生態,促使派系間在競爭後可以快速整合進行合作,以團結的民進黨對抗分裂的國民黨。2024年民進黨可能的候選人,以賴清德及鄭文燦出線的機會最大。

(二)臺灣世代教育基金會

臺灣世代教育基金會(簡稱臺灣世代智庫),為蔡英文嫡系(英派)成員包括“立委”陳明文及其人脈及子弟兵於2016年所組織的智庫,尚包括蘇震清、王定宇(海派)、陳其邁(前正義連線)、楊曜(親“正國會”)、劉棹豪(親“正國會”)、蔡易餘、羅致政、施義芳、江永昌等10席,成為民進黨立法機構黨團第二大問政團體,僅次於新潮流系的臺灣新社會智庫。所謂泛英系包括英派、蘇嘉全系統、黃承國系統,目前擁有中常委2席、中執委6席。檢視基金會成員組成,也看出英派與海派間具有政治聯盟關係,該基金會包括海派王定宇。

圖片

被視為蔡英文嫡系組織的“臺灣世代智庫”,其創辦人“立委”陳明文為“英派”掌門人,此次競選中評委主委並未當選;此外,蘇嘉全因其侄子“立委”蘇震清涉及《公司法》修訂及SoGo經營權貪瀆案,而立即請辭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陳明文、蘇嘉全因政治形象遠離政治權力核心,恐也衝擊蔡英文派系共主地位。該智庫發佈的民調,對蔡英文政府滿意度評價皆非常高,幾乎可以說是蔡英文執政的近衛軍。

(三)“正常國家文化基金會”

“正常國家促進會”(簡稱“正國會”),為目前民進黨黨內主要派系之一。創辦人為民進黨前主席、現任臺立法機構負責人的游錫堃,與謝長廷系統(謝系成員管碧玲、徐國勇、趙天麟、姚文智、李應元、蘇治芬等)友好,形成鬆散式政治聯盟合作關係,與現黨內最大派系新潮流系形成既競爭又合作關係。

“正國會”要員有臺交通部門負責人林佳龍、蔡英文辦公室副秘書長劉建忻、基隆市長林右昌、基隆市“立委”蔡適應、新北“立委”吳琪銘、余天、雲林縣“立委”劉建國、臺南市“立委”陳亭妃、宜蘭縣“立委”陳歐珀、臺東縣“立委”劉棹豪、澎湖縣“立委”楊曜、前“立委”高志鵬、前“立委”周雅淑、新北市議會前議員許昭興等等,為民進黨第三大派系。

圖片

此派系源自游錫堃擔任黨主席、林佳龍擔任黨秘書長時,於2007年力倡推動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主張公投新“憲法”、正名制憲、以臺灣名義參與聯合國。此派系曾支持陳水扁所倡議的“一邊一國”論、臺灣正名運動,其領袖游錫堃曾被邀請但卻婉拒擔任“一邊一國行動黨”主席。目前派系領袖游錫堃掌握立法機構,既可在“政府機構”平衡掌握臺行政機構的蘇貞昌系統,又可在政黨機器內平衡第一大派系新潮流,形成在政權與黨權權力分配上“派系共治”與權力平衡狀態。

值得關注的是,該派中生領導人林佳龍是該系中最具政治潛力競逐地區領導人大位的中生代政治精英,與新潮流鄭文燦、賴清德具有潛在競爭關係。

(四)臺灣智庫

2001年12月30日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鐘雄、臺灣高速鐵路公司董事長殷琪、奇美實業董事長許文龍及臺灣工業銀行總經理駱錦明、義美食品副董事長高志尚等人,捐助成立。現任董事長為林佳龍、執行長莊國榮、副執行長賴怡忠。

圖片

臺灣智庫定位為一個第三部門公共政策平臺,業務包括議題評析、政策研究、民調執行。其三大核心價值為:一、“國家”主體性;二、參與式民主(審議民主);三、重視均衡發展與經濟安全。臺灣智庫目的在於成為公共政策的研究、論述與溝通平臺,集結所謂追求進步改革之士,共同擘畫臺灣社會發展的願景。

(五)“新臺灣國策智庫”

“新臺灣國策智庫”成立於2010年1月,創辦人為“獨派”大佬辜寬敏。成立宗旨為提供政府政策諮詢顧問與政經風險評估,內容包括促進臺灣、區域、乃至全球的和平、經濟發展、政府治理,執行長為陳致中。

圖片

2016年8月1日,“新臺灣國策智庫”宣佈在“本土政權”蔡英文政府執政後,智庫已完成階段性任務,倡議“在本土政權執政下將逐步實現新臺灣‘國家’願景”。2016年9月1日,辜寬敏宣佈將“新臺灣國策智庫”,捐贈予凱達格蘭基金會運作。

(六)臺灣新動力智庫

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各派系急思轉型,除以挺蔡英文為名義、由陳明文成立的“臺灣世代基金會”外,綠色友誼連線的民進黨中常委陳勝宏運作成立“臺灣新動力智庫”,鎖定兩岸、產業議題進行深耕。陳勝宏與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皆屬於傳統美麗島系,許信良在接任亞太和平基金會後,認為兩岸一軌、二軌、甚至亞太和平基金會與對岸皆失去聯繫,冀望此基金會搭起兩岸溝通管道,此基金會著重在兩岸與產業議題探討。

圖片

臺灣新動力智庫由民進黨前“立委”、現任陽信商業銀行董事長陳勝宏成立。陽信銀行在上海設有子公司、陽信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臺灣新動力智庫董事長由陳勝宏擔任,其子(前民進黨臺北市議員、現任“立委”)何志偉擔任召集人,主要關注產業、兩岸與國際經濟發展議題;關注兩岸青創成功範例,為想創業或創業中的青年提供相關經驗。

(七)新未來智庫

2016年臺灣選舉後,由蘇貞昌系統“立委”所成立的聯合問政辦公室,為長期與蘇貞昌友好的幕僚智囊所籌組,延續蘇系長期與新系友好合作的聯盟關係。成員包括以新北選區為主的民進黨籍民意代表,包括:蘇貞昌女兒蘇巧慧、吳秉叡、張宏陸、呂孫綾和陳賴素美。目前擁有中常委1席、中執委2席。

新未來智庫成員主要是蘇系,與新潮流系、綠色友誼連線組成鬆散派系政治聯盟,簡稱“新蘇連”。派系領導為現任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與南新潮流現任蔡英文副手的賴清德關係密切。智庫專注研究公共政策,透過聯合問政辦公室規劃草擬法案。

綜合分析來看,民進黨的權力結構分配機制,已從傳統“草根政治”轉換至“知識治理”,從街頭抗爭轉型為智庫建設;各派系競爭能力與資源整合平臺,與智庫建設息息相關。2014年民進黨曾在“華山會議”總結報告的前言中,揭櫫倡議“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兩岸交流是必然的趨勢,本黨應該積極自信參與兩岸交流,包括智庫與地方執政縣市的城市交流”。顯見,民進黨並不排斥兩岸城市交流,也不排斥第三軌道的兩岸智庫交流。此為民進黨首次將智庫在兩岸交流中的重要性及角色,明列在黨的政策文件中。

換言之,民進黨希望兩岸智庫進行交流,也曾表達希望黨智庫派代表“登陸”,甚至也曾與大陸智庫合辦研討會活動。民進黨並不排除以兩岸智庫交流形式,作為溝通對話平臺。兩岸關係在無“九二共識”前提下陷入緊張、敵對,若能啟動政府機構、政府委託機構之外的第三軌道對話,將有助於促進相互理解及降低敵對關係。相對於民進黨已將派系運作“智庫化”,國民黨黨內各派系未能有效凝聚,顯然將影響黨內團結,進一步喪失政策話語權及主導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