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情怀,右手现实

当决定拿起电脑码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在我犹豫了好几天之后才开始动的手,总是想着要再酝酿一会儿,以此来把这样一个关于“情怀和现实”的主题写好。

左手情怀,右手现实

这篇文章最早的启发来源于一个与我有七年交情的朋友。他叫吴昊,是我从高中就开始认识交往的好朋友了。可以说,在这么些年的学校“革命友谊”中,我们之间早已是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


所以在当初的关于选报大学的专业时,他就曾认真地问过我的想法。其实,对于他的专长与兴趣,我是有了解的。所以在他特别犹豫地问我他想去选择文学系合不合适的时候。


说实话,我还是多少都有点为他的想法感到焦虑的,作为一个从理工科中出来的男生,选择这样一个不太“对口”的专业确实不太合适,多少都有些跨界的嫌疑。而且众所周知的是,文学类专业与未来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是拥有较大的反差的。更别说要与他的那些文艺事业相关联了。


所以,作为朋友,我还是把我脑海中的相关疑虑都告诉他。之后,他也确实是犹豫了好一会儿,而后没再说话就独自回家了,我想他大概是要去问问他父母的意见去了。


不过这么多年的交情以来,对于吴昊的性子我多少都是了解的,他的“倔”一直是公认的了,所以一般来说,只要是他脑海里已经决定了的事,外人是很难再去改变他的想法的了。所以,他对我们的咨询更多的是希望的到一个来自朋友间的肯定。


所以最后的最后,他还是做出了意料之中的决定。选择了他钟情的文学系,对于他这样近乎执拗的思想,作为朋友确实有些为他的未来担心。但没办法,谁叫他喜欢那么些文艺的东西呢。

左手情怀,右手现实

从小到大,吴昊这样一个名字在我的世界里还是比较让我印象深刻的。其实,相对于我那么些朋友,他的存在一直是最特别的。不同于一般的男孩的浮躁好动,吴昊是一个特别安静的人,自我认识他以来,他就一直都是这样一种近乎“圣贤”状态般的存在,不管外面多么的热闹,他总是喜欢安静地在一个角落里去看一些古文类的书籍,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到明清的小说,只要是关于古代那些“文绉绉”的东西,他都能够表现出极为执着的热爱。

左手情怀,右手现实


所以,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他为什么会那么钟情于文学系了,毕竟他的整个情怀都在那里。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与他因为是不同的学校,而且还是不同的省份,所以我们之间渐渐少了联系,只是偶尔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会发来几条祝福语,然后就很少知道彼此的状态了。


而最近的一次状态是来源于我们毕业后快一年的深夜里,记得那晚和往常一样,我是从公司回到家后就匆匆地洗完澡躺在床上早早地入睡了。可就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放在桌子上正充着电的手机开始响起来了。我从床上爬了起来,带着睡眼惺忪状态按下了接听。


手机的一端开始传来了熟悉的声音,是吴昊打来的。说实话,一听到声音马上困意就去了大半了,久别重逢的声音放在我这么些平静的生活上来说,算得上是一个特别的惊喜了。

左手情怀,右手现实

而后我们都带着较愉悦的心情聊了很多,从我们的校园时代再到后来的社会经历,从天南再到地北,无所不聊,好不畅快。然后,不知觉中我们便把话题聊回到了今晚的主题上来了,随着吴昊话语的渐渐凝重,我也开始慢慢调整心态安静下来等待着他接下来要与我诉说的“大事”了。


其实,自听到是吴昊打来的电话我大抵都是知道了他可能是遇到了一些特别矛盾的事情。不然他是不会再这样一个深夜打电话给我的,我与他自从认识之初开始一直都保留着良好的作息时间表,无论外界的怎样变化,我们大都是不会改变这样的一个规律的。


在接下来的话语中,吴昊开始跟我交谈他的想法了,他说他已经从他的工作单位中辞职了。听到这样一个消息,真的是让我感到难以置信,若是换成平常时刻,我倒是为他的这样一个决定没有什么不妥,但现在是特殊时期,在疫情的背景下,他这样的操作真的是太不理智了。


但没办法,他显然是来通知我一下的,该做的他都已经做了。其实总的来说,吴昊所工作的那家单位也还算是可以的,他每天的工作相对来说也比较轻松,就是每天对着电脑码码字罢了。


这样一份在写字楼里工作的机会相对来说还是挺有发展前景的,毕竟他还年轻,又拥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只是说来也是奇怪,大学毕业的校园招聘会上,他总是想选一个于他专业对口的工作,但却是屡屡不中。所以他才会选择这样一份与他专业仅沾点边缘的工作。


他在这样一个公司里工作了也快有一年了,各个方面的表现也是挺优秀的。但我知道,他心里的那份“情怀”始终是埋藏在心底的,而他也可能自始至终都在与现实做着斗争。而我也相信他迟早会为了他心里那份关于文学的情怀而贡献他的整个生命,但我没想到的是这一天会来得那么快,来得那么突然。


我问他接下来要干什么,他跟我说他想去往文学的道路发展。这倒没有使我感到他惊讶,我只是觉得这条路有点难走罢了。但他跟我说,在这接近一年的工作时间里,他存了将近五万元的人民币,这笔钱已经够他为了他的情怀去奔跑三年了。


我知道,此时此刻的他可能会有很多压力,而且以后也会有很多的未知。但毫无疑问,在现实与情怀的博弈中,他选择了先为他的情怀买单。对于他这样的一个决定,我多少是有些为他难过的,我深知他这样一条文学的情怀路是有多么地难走,而且他才二十四岁,不管是社会阅历还是人情世故,他都是“门外汉”。


很多时候,时间就是这样的无情,不管世间发生地一切,他只会一直推着你往生命的尽头走去。人生中的短短几十年,一面是赤裸裸的现实,一面是软绵绵的情怀。我们终其一生,该为什么而生?为什么而死呢?我想我此刻是没有答案的,因为我在两者中间,左手情怀,右手现实地活着。

左手情怀,右手现实



但惟愿那个勇敢的少年在历经千帆后,归来仍是如初年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