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肺癌大咖聚焦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给患者带来希望

4月18日,主题为“生命之间”CSCO小细胞肺癌大会通过网络多地连线的形式举办。大会上,全国肺癌领域顶级专家共同聚焦中国“小细胞肺癌”,首次就大家所热议

的肺癌免疫治疗国内外重要研究和人文科学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分享免疫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生存质量和更多创新成果。据悉,此次大会全国同步在线观看人数近600万人次。

警惕!这种癌恶性程度高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肺癌年发病78.7万人,死亡63.1万人,肺癌是中国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癌种。

肺癌根据病理类型,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15%-20%。小细胞肺癌是一种侵袭性强,增殖迅速的恶性肿瘤。

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在会上表示,在肺癌诊断中,如果确诊是“小细胞肺癌”可要提高警惕,因为这类肺癌的恶性程度高,它身上的标签往往是进展快、易复发、生存时间短。

小细胞肺癌若不及时治疗,中位生存期仅为2个月~4个月。目前化疗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案,但仅有20%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治疗后会出现症状完全缓解,往往很快又出现耐药,5年生存率极低。

全国肺癌大咖聚焦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给患者带来希望

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吴一龙教授

小细胞肺癌一直面临“药荒”

相比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不断取得新进展,30年来小细胞肺癌(SCLC)进展缓慢,一直面临“药荒”的尴尬局面。

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介绍说:“全球科学家一直在针对小细胞肺癌进行各种创新药物研究。自1970年以来,全球有40项针对小细胞肺癌的三期临床试验,但绝大部分试验都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些失败也是今天成功的基石,对于小细胞肺癌的探索全球及中国从未止步。

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来说,即便生存期能延长几个月,对他们的意义都是无比重要的,这意味着他们有机会享受更长时间的亲情与关爱,对未来长期生存的改善和获益都是很明显的,今年2月阿替利珠单抗的获批也意味着中国小细胞肺癌进入了免疫治疗时代。”

全国肺癌大咖聚焦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给患者带来希望

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

肺癌免疫治领域在不断探索更多的创新治疗模式。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暨北京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主任王洁教授指出,近些年来小细胞肺癌的多学科协作,让很多患者从中受益。特别是随着免疫2.0时代的到来,临床上可以进行更多尝试,比如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不同方式的联合,针对不同亚型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等,相信今后中位总生存期的提升会是5个月、10个月,甚至更长,这让更多医生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建议肺癌高危人群要做低剂量CT筛查

提高公众肺癌科学预防认知,强化公众自我检查和定期健康体检的健康意识是是降低肺癌高发病率最有效的预防策略。吉林省肿瘤医院院长中心主任程颖教授呼吁:“小细胞肺癌与吸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100个患者里面大概97或98个人是吸烟人群,只有两三个不吸烟。

全国肺癌大咖聚焦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给患者带来希望

吉林省肿瘤医院院长中心主任程颖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女性和青少年的吸烟率在逐年增加。这让肺癌特别是小细胞肺癌的发生率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除了尽早戒烟,《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9年版)》指出,治理大气污染、尽量减少烹调油烟的刺激、加强职业接触中的劳动保护、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等措施都是预防肺癌的建议。”

另外,肺癌高危人群,如年龄在45岁以上、吸烟史在20年以上,有肺部疾病史、有肿瘤家庭史,这些肺癌高危人群更需要定期体检,使用胸部低剂量CT进行肺癌筛查。目前已经有大量证据表明使用胸部CT做肺癌筛查可以及早发现早期肺癌,并能够降低20%的死亡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