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读《边城》

01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边城》的情节并不复杂,只是描写了淳朴少年天保和傩送与翠翠的曲折爱情故事。

没有什么离奇转折、勾心斗角,也没有什么嘲讽隐喻,沈从文只是用极美的文字,描绘出一片山水,一方人,为读者展现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文一开篇,没有精心的铺陈,没有绮丽的文字,只手一缱绻,一幅“溪水人家”的画卷就在眼前流动了开来,让人不自觉的便沉静了下去。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02

《边城》是一部清澈的小说,清澈的情节,清澈的字句,不管是幸福的瞬间还是悲伤的转折,都同样用一种清透的文字如实描述,质朴的接受一切,并不回避悲剧,也不回避死亡,有一种传统中国的自然和谐的韵味。

《边城》中的一切都是纯净自然的,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

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溺亡,傩送出走,爷爷去世,白塔倒塌,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但作者却把那悲痛写的淡而克制,甚至让人忘记作品里隐伏着的极深的悲剧感。

在沈从文笔下,那些动人的向往与误会不是为了使最终的终成眷属更加甜蜜、难得,它们只是稍纵即逝的美丽幻象,就像才点燃的微弱火苗,在眼看要越来越炙热的时刻,一阵风,只剩下往事,如烟。

沈从文总是用这样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欠然,人生的底色,总是无法细看的。

如同他自己说的,一切都是善,一切都是高尚美好的希望,然而处处是不凑巧。

因之,不得不产生悲剧。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03

生命的悲剧不可避免,但生命本身却很美,这本书正是告诉人们生命何以为美。

依稀还记得当初看完书的时候,对悲剧的结尾难以释怀,执着于作者为什么不能安排一个好结局?

然而越长大,经历的越多,就越能品味那苦后的甘甜。

时过境迁,当再次去读这个早已熟悉的故事,读到最后的那一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时,心底的那份惨然和惋惜尚在,却多了几许释然,并不再过多地执着于因那些巧合误会所导致的有情人未成眷属的收场。

沈从文说:“很多人看我的书近似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视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视了”。

若说以前这个故事让我感到的是温暖中透出凄寒,那么如今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全篇无处不在的寂寞孤独,还有其中几许温暖的色调,依旧昏黄,却足以照亮我的心房。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04

三四十年代的作家,甚至到现今的作家,都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不自觉就会夹带一些拉美腔、翻译腔的味道,用词遣句架床叠屋,少了灵动,如茅盾、冰心、丁玲等,就连鲁迅,有时也难免于此。

然而沈从文先生的文字古朴清透,充满韵味,完全展现了汉字那种意味深远,和煦内敛的味道,读惯了汉译西方小说的人读《边城》会感觉,这才是汉语,这才是汉语该有的样子!

《边城》是一部散文诗式的小说,语言精练充满韵味,有着中国独特的人文意境,读之,意味悠然。

语录文摘

1、很多人一旦分开也许会永远都不再见面。

2、当一个女子在看天空的时候,她并不想寻找什么。她只是寂寞。

3、痛彻心扉的爱情是真的,只有幸福是假的。那曾经以为的花好月圆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4、有些事情在劫难逃。

5、任何东西都可被替代。爱情,往事,记忆,失望,时间都可以被替代。但是你不能无力自拔。

6、如果有过幸福。幸福只是瞬间的片断,一小段一小段。

7、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

8、爱的,不爱的。一直在告别中。

9、聪明的女子值得同情。

10、人的寂寞,有时候很难用语言表达。

11、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12、我的世界是寂静无声的,容纳不下别人。

13、我们一直是在离别中,比如和爱的人,和伤害,甚至和时光.

14、水是各处可流的,火是各处可烧的,月亮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

15、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