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的涵義,何止“中國情人節”這麼簡單~

農曆七月初七,民間傳說中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的日子。近年來,在部分商家的炒作與年輕網民的“推波助瀾”之下,被髮展為所謂的中國情人節。七夕節的涵義,其實何止於此啊!

農曆七月初七,稱為七夕節,又叫乞巧節。鼎早辰光,乞巧節並不是為了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的。神話傳說當中,織女排行老七,民間稱“七姐”。七夕節首先是女子的節日,而織女被看作是紡織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對象,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當然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得一位如意郎君。

據《東京歲時錄》載:“七夕家家錦彩,結為乞巧棚。”

就是講七月初七,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盛況空前。“乞巧”活動,其實就是女性向織女乞求心靈手巧、獲得智慧,未婚女性還希望得到情投意合的小官人。

漢代就已有乞巧習俗;南北朝時,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到唐代這一風俗花樣經更加透了。到了明清,又演變為“七娘會”,就是由七位未出嫁的姑娘相約一道,用通草、彩紙、米麵等為材料,包成各式花果人物、小的房子等物事,於七夕晚上陳列在自家屋裡門前的八仙台上,供路過的行人評賞,啥人做出來的物事最好看。然後對著月亮穿針引線、最後是以各自勿同的心思祭拜織女。

七夕是中國古代年輕女性最為重視的節日,有著像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曬書曬衣、拜織女、拜魁星、吃巧果等多種習俗。

現代社會,尤其進入了經濟高速發展的電子時代,善於開發商機的商人,拿乞巧節炒作成中國情人節。實事求是地講,名正言順的中國情人節確實是沒有,中國古代是封建社會呀。假使講內涵有點接近,格麼我認為正月十五元宵節倒是有點符合的。因為古代年輕女性、特別是未婚的姑娘是勿能出來見人的,只有正月十五是例外,可以出來賞燈、看元宵燈會。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

有心想要自家看中對象的青年男女,

就在這一天,

出來尋尋覓覓、相會了。

當然,現代社會自由戀愛的青年男女,每一天都是好日腳。想要七月初七造一個新的情人節出來,過過兩人世界,我覺著也沒啥勿可以。而對商家來講多了商機,拉動了消費,對發展經濟是有好處的。

以上內容選自嘉定電臺

滬語專題《嘉定故事》中

的非固定欄目《往事如風》。

《嘉定故事》自2007年開播至今,致力於傳播嘉定傳統歷史人文和地方風物的精髓,為弘揚本土文化作出了積極的努力與探索,已打造成滬郊獨樹一幟的滬語品牌廣播節目。節目形式以訪談為主,加上不定期的小欄目《往事如風》,表現手法上顯示了靈活性與多樣性。《往事如風》為配樂的滬語播音,作品由主持人撰稿或嘉賓、聽眾投稿,主要是懷舊的生活類散文、隨筆。

《嘉定故事》每週一至週五的中午12:30分首播,當晚18點重播。

播出頻率:

FM100.3兆赫,

嘉定人民廣播電臺

撰稿、誦讀:俞慧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