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為什麼容易生病?這是小兒的身體特點決定的。家長不可不知

很多家長一直很困擾,為什麼自家的小孩很容易生病

,動不動就感冒咳嗽、便秘積食、拉稀、鼻炎、夜啼......

其實,小兒容易生病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這是由小孩的生理特點和發病機理所決定的。

一、小兒的生理特點

1、臟腑嬌嫩,形氣未充

北宋兒科名醫錢乙在《小兒藥證直訣》中提到小兒的體質:“骨氣未成,形聲未正,悲啼喜笑,變態不常,……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

小兒為什麼容易生病?這是小兒的身體特點決定的。家長不可不知

小兒藥證直訣

可見,小兒的五臟六腑都比較嬌嫩,猶如草木茸牙之狀,未經寒暑,嬌嫩柔軟。因此,小兒,尤其是初生兒和嬰兒、臟腑嬌嫩、肌膚柔軟、血少氣弱、神氣怯弱等生理特點是客觀存在的。

從臟腑的具體內容來看,五臟六腑呈現: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腎常虛、肝常有餘和心神怯弱的特點。

2、生機勃勃,發育迅速

小兒充滿生機,在生長髮育過程中,無論在機體的形態結構方面,還是各種生理功能活動方面,都是在不斷地、迅速地向著成熟、完善方向發展。

小兒為什麼容易生病?這是小兒的身體特點決定的。家長不可不知

這種生機蓬勃、發育迅速的生理特點,在年齡越是幼小的兒童,表現越是突出,體格生長和智能發育的速度越快。

二、小兒的發病特點

小兒的發病特點呈現:發病容易,傳變迅速;髒氣清靈、易於恢復的特點。

1、小兒發病容易

小兒的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呈現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腎常虛、肝常有餘和心神怯弱的特點,所以相比大人更容易生病!

小兒為什麼容易生病?這是小兒的身體特點決定的。家長不可不知

(1)、肺常不足:呼吸系統發病率佔兒科疾病的首位 。

(2)、脾常不足:小兒脾胃疾病為多 。

(3)、腎常虛:易發生先天元精不足而引起解顱、胎怯、胎弱、五遲五軟等 。

(4)、肝常有餘:易引動肝風,見手足抽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

(5)、心神怯弱:心火易動、易發驚惕、煩躁驚亂、神志昏迷。

2、小兒發病傳變迅速

由於小兒的臟腑嬌嫩,因此發病傳變十分迅速,呈現“易虛易實”和“易寒易熱”的特點。

(1)、易虛易實:一旦患病,邪氣易實,正氣易虛。比如:

外感風邪:感冒→肺炎喘嗽實證→心陽虛衰→陽氣暴脫 。洩瀉:外感時邪,或內傷乳食的實證 →暴吐暴瀉,津傷液脫的傷陰虛證。

小兒為什麼容易生病?這是小兒的身體特點決定的。家長不可不知

(2)、易寒易熱:稚陽稚陰,易向兩極轉化,指疾病過程中,疾病性質轉變之快。比如:

如風寒之邪可迅速化熱傳裡,變為裡熱證 。急驚風在實熱證時 ,轉瞬出現氣陽外脫之虛證。

小兒為什麼容易生病?這是小兒的身體特點決定的。家長不可不知

3、臟腑清靈、易於恢復

小兒患病之後,常常病情好轉也比成人快,治癒率也比成人高。

小兒患病後易趨康復的原因,一是小兒生機蓬勃,活力充沛,修復再生能力強;二是小兒痼疾頑症相對少於成人,治療反應敏捷,隨撥隨應;三是兒科疾病以外感六淫和內傷飲食居多,治法較多,療效較好。

小兒為什麼容易生病?這是小兒的身體特點決定的。家長不可不知

三、小兒生病以後怎麼辦?

1、預防未病

與其說小兒生病後怎麼辦,不如提前進行預防。

鑑於小兒“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腎常虛和肝心有餘”的特點,我們在平時可以針對性地撫養小孩:

(1)、常規預防:飲食、著衣和體育運動等(另文詳細介紹)。

(2)、心理預防:性格引導、道德培養、避免驚恐、勿使惱怒......

(3)、“內病外治”預防:糯米包覆法(推薦)和小兒滾雞蛋法(推薦)等,及時祛溼排寒,可以有效改善小兒的脾胃和肺臟等功能。

小兒為什麼容易生病?這是小兒的身體特點決定的。家長不可不知

2、及時治療

鑑於小孩發病傳變迅速的特點,小孩生病需要及時治療,以免耽誤治療後,小病而發展成為大病。

3、找對方法,欲速則不達

小孩臟腑輕靈,易於恢復。因此,小孩生病的時候不能過於著急,而導致過度治療,特別是儘量避免寒涼等抗生素藥物,從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副作用影響。

欲速則不達,找對方法很重要,如果是小兒便秘、小兒拉肚子、咳嗽等常見問題,則建議在就醫的時候,可以採用一些內病外治方法進行調理,比如:糯米包覆法和小兒滾雞蛋法。

參考資料:《中醫兒科學》、《小兒藥證直訣》、苗族小兒滾雞蛋法和糯米包覆法。


健康養生貼身管家:

弘揚民族醫學服務家庭健康;歡迎來信交流,獲取更多健康知識!

“點贊&關注&轉發&評論&收藏”↓↓↓,是一種鼓勵,謝謝!

#健康科普排位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