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鬆成:南京樓市新政思路正確 調控需五位一體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院長盛松成近日撰文指出,南京5月13日發佈的樓市調控措施是其看到的迄今最全面、完善的房地產調控文件之一。該調控政策勾勒出了房地產市場長效調控的輪廓,即有效的長效機制必須符合市場規律,以市場調節為主要手段,實行土地、財政、金融、稅收和保障五位一體的系統性調控組合。

文章稱,南京本次調控政策體現了供給與需求相結合、城市發展與人才建設相結合、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相結合、短期調控與長期疏導相結合的調控思路。同時,仍有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有些方面還會涉及到深層次的變革,比如戶籍制度、土地財政等。文章刊登在“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微信公眾號。

具體而言,513南京調控政策主要包括十個方面的措施:加大住宅用地供應;加強土地供後監管;提高土地市場準入門檻;調整優化土地出讓方式;加大人才安居房供給;購房人新購住房在取得不動產權證後,三年內不得轉讓;指導開發企業按照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合理申報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嚴格落實購房實名制;加強二手住房交易管理;進一步強化房地產市場綜合執法。

盛松成說:“南京此次調控政策勾勒出了長效調控的輪廓,當然仍有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有些方面還會涉及到深層次的變革,比如戶籍制度、土地財政等。南京的調控思路對於其他城市乃至國家層面均有較大的借鑑意義。”

他指出,當前大量資金湧入房地產行業,根本的原因就是房地產的投資收益遠遠高於其他行業。因此,需要房地產行業內的調控和行業外的疏導相結合。當房地產行業的平均利潤率與其他行業大致相當時,社會資本就會趨於穩定,樓市過熱的現象就能消除。他認為,南京本次出臺的調控政策就是基於以上思路。

首先是加強房地產行業內的調控。短期內通過加強土地監管,提高土地市場準入門檻,調整優化土地出讓方式,採取合理的價格申報及限購和限售等政策,以抑制需求的方式,減少社會資本對房地產行業的衝擊。

“這樣的調控在短期內往往是有效的,但從長期來看效果有限。因此,疏導需求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盛松成說,疏導需求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居住需求,有效增加供給,建立長期的土地供應計劃,信息公開透明,穩定市場預期,避免需求恐慌性集中入市對市場造成短期衝擊;二是對開發資金的疏導,要加快工業化的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改革,加強城市的創新產業,提高其他行業的利潤率,把資金引導到其他行業中來。

他說,回顧以往房地產調控的內容,政策重點瞄準需求端,主要從控制需求的角度進行。通過限購、限貸等行政手段,短期內部分需求被抑制。但從長期來看,這部分被抑制的需求只是被後置,一旦調控出現鬆動,這部分需求就會再次集中湧入樓市,對市場造成比以前更大的衝擊,這也是為什麼房價調控越調越高的原因之一。

南京此次調控側重增加供給,把供給和需求結合起來。明確了未來五年5150公頃的住宅供地計劃。南京過去五年間商品住宅用地供應量為2300公頃,保障住宅的供地面積約為1650公頃,而未來五年住宅用地的供應量整體較過去五年增長30%,年均計劃供應量比2016年提高47%。

此外,盛松成提到,南京的十三五規劃設立了創新型、服務型、樞紐型、開放型、生態型“五型經濟”經濟發展模式及配套政策,對於建立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也是很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