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多买房,小城市多生娃

大城市多买房,小城市多生娃


本文原创作者:柯谈

来源:柯谈地产观


10月29日十九届五次全会顺利闭幕,公报中只字未提房地产,而是提到“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结果个别大号就标题党的大肆宣传“房地产凉凉”,以次来博取点击率。这种专业水准和道德素质,应该尽早告别自媒体。


这次全会公报中提及到的两点正好是最近大家密切关注和热议的,一个是“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另一个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就这两点,我想深入的和大家探讨下:


1

房价


鉴于中美摩擦和疫情影响,前段时间高层开创性的提出了:“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很多半瓶子醋就开始鼓吹,国家要打压楼市了,楼市的好日子结束了。我觉得这帮人不是真蠢就是真傻。


毫无疑问,房地产行业同样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住和改善住房需求是民生最大的需求,是老百姓这辈子最大的消费。


没有了房地产,哪来的国内大循环,哪来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双循环和楼市根本不是对立的,双循环是完全包含房地产的。


重点发展实体经济,并不代表就是放弃房地产,更不代表房地产要凉凉。没有房地产,哪来的门窗行业,没有房地产,哪来的水泥行业,没有房地产,哪来的家装家具行业。没有房地产,一半的农民工都得下岗回家喝西北风。


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在10月30日介绍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发布会上就明确说到:“要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


啥叫“健康”?活蹦乱跳才是健康!


国家重视房价的程度其实远超你想象。年初疫情一来,高层当机立断,立刻给各大房企纾困,生怕他们资金链断裂倒闭。如果真的想要降房价,疫情这么好的机遇,直接逼迫开发商半价卖房不好吗?国家会让房地产凉凉,你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是扯淡!


很多外行会拿“房住不炒”当挡箭牌。你可以回想一下,从2016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住不炒”至今,这整整4年里,你所在的城市,房价涨了多少? 除了北上深在这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大涨之外,其它所有城市,都是从2016年才开始陆续翻倍的。
10月27日,蚂蚁集团计划两地上市,每位员工均摊826万元的新闻刷屏。先不论这826万元能不能变现,拿到手还剩多少。事件的直接结果就是蚂蚁总部拍地的杭州之江板块二手房价立刻跳涨百万。因为,杭州百姓不傻,他们早已看过了过去几年因为阿里巴巴的存在,未来科技城的房价是如何一飞冲天的。


其实,蚂蚁集团上市的事件,还有今年年中东莞松山湖因为华为的坐镇房价直冲6万,我们早应该看透,现在社会上的资金流向已经演变成了:科技赚钱→金融分钱→房产存钱。


无论何种途径赚来的钱,最终归宿永远都是房产。因为,我们目前还没有发明出承载财富的更好容器。


房产是现阶段最稳妥最安全的财富容器!没有之一。
10月29日,贝壳研究院在《2020城市刚需购房报告》中,公布了30座城市刚需上车门槛基准线,前三名分别是:北京350万、深圳345万、上海295万。


我承认这个300万总价在北上深只能买到市区老破小和远郊次新房,但是作为上车一线来说,这个门槛并非难以企及。


大学毕业在北上深工作的普通白领家庭,夫妻月入合计2.5-3万应该是普通水平。也就是说一年攒钱20万应该不是问题。那么5年攒够100万三成首付,买到300万的上车楼盘还是能够做到的。此外,假如夫妻双方父母可以资助一些,工作5年之内买房还是很有希望的。当然了,假如你月入只有四五千,那就不是房价的问题了,而是你自身的问题。


其实,我们所说的房价贵,只是我们太奢求一步到位了,一毕业就要住市中心三房两厅,宝马奔驰代步,衣着光鲜、出入体面。这些也只有在县城可以轻松达到,在一二线城市绝非易事。如果奢侈的生活,太容易达到,我们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不会再有发展的动力。


其实,没有那么多的大话可讲,你相信这个国家,就会安心买这个国家的固定资产,你看好这个城市的未来,就自然会心甘情愿的把自己最重要的资产放在这个城市。


房子的本质,其实就是这个社会主动给我们套上的一副枷锁。


大家都是打工人,就算你天资聪慧,早已看透了这个社会,又如何呢?还不是没得选择。


没有谁欺负谁,没有谁欺骗谁,所有人都是在被逼无奈的玩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玩的是傻子,但是不玩就得死!


2

生娃


从这次公报来看,应对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梁建章、任泽平等学者已经多次呼吁,应该尽早彻底放开计划生育,至少应该先放开三胎。


说实话,从只生一个好到鼓励生三胎,这个观念的180度急转弯,目前很多年轻人还是短期内无法接受的。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已经根深蒂固的刻在了我们当代国人的脑子里,已经变成了一种修养、一种素质,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
80后90后的这帮独生子女们,作为计划生育的产物,计划生育的拥护者,让他们自己去打破心中的信仰,谈何容易!


但是,劳动力红利的结束、老龄化的到来以及人口负增长的陷阱,确实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枯燥的数据,也不用我再罗列了。


我的建议非常明确,就是彻底放开生育,想生几个生几个。指望国家出台奖房子奖钞票的鼓励政策可能没那么容易,但是至少让想生的家庭多生几个,可以以此来弥补少生和不生的家庭。


有孩子的家庭,一定深有体会,就是一个孩子从无病无灾的出生,然后顺顺利利的成长,到成为可造之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且概率很低的事。


从在娘胎里开始,父母就会担心会不会畸形,有没有残缺。生下来之后,说话晚了,担心是哑巴,走路晚了,担心发育不健全,长的矮了,担心是侏儒,学习差了,担心是智障。


从幼儿园就得接送,一路护送到高考结束,过马路都不敢让他自己过。有个小病小灾的,一家人焦虑的团团转,生怕过不了这个鬼门关。


身为家长,我也时常会感叹,从一颗受精卵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原来要经历太多的风险和磨难。


更别提学业有成了。在上海,清华、北大、交大、复旦这四所高校的名额,基本上都被上海中学、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交大附中这四所顶级高中包揽。只要考上这四所高中,就是交大保底,而上不了这四所高中的,这辈子就基本无缘名校了。


在上海,中考才是名副其实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远远比高考要难的多!而一路披荆斩棘入读名校,不仅要孩子天资聪慧,更需要家长白花花的银子铺路。


上海这么多年来,初中毕业能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只有50%,也就是说,只有一半的人可以读高中,另一半就要读技校、职校、中专了,毕业了出来就是流水线工人,地铁站服务员、商场服务员这种工作。


所以,你生一个身心健康、活泼开朗的孩子的,如果再要求他能考上清北复交等名校,这个可能性基本和中500万彩票的概率一样!


其实从根源上讲,多生娃的本质,就是为了分散风险!


我身边就有两个悲痛的案例,一个是独子因为廉政问题被判入狱16年,父母退休后无人照看;另一个是中年丧子,老两口既不能再生育,又丧失了生活的意义。


其实,现实中,很多有钱人和明星都是倾向于多生的,比如黄磊生了3个,陈小春生了2个,谢娜、张雨绮则是直接做个双胞胎,一次性解决。


我周围很多朋友都时常袒露心声说,要不是因为经济压力大,真希望多生几个,因为只抚养一个孩子的风险还是太大。


而现在的社会现实是什么样呢?要么是想生生不起,要么就是索性不婚不育。


我2015年卖房子的下家就是一个1975年的单身女白领,高学历高收入,计划单身一辈子,自称“单身公害”,给很多人希望但又让很多人绝望。而现在我的房客,也是一个搞网上在线教育的大龄单身女青年,1976年生人,每周好几次读书分享会,朋友圈都是各种搂搂抱抱的聚会,活的潇洒自在,她总说活在当下,不奢求未来。而和她关系很好的的隔壁邻居,是一对90后精致帅气的男同,三个人情同姐妹,经常串门吃饭。有次我去收租,他们三个还邀请我一起喝酒,被我婉拒。我们单位年轻人不算多,但是很多还是单身狗,而且以女生为主,88年90年的几个女孩连个男朋友都没有,反而很多男孩同事倒是结婚很早。


其实,在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大龄单身独居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状态。在小城市,他们也许不被接受,但是在大城市,他们并不孤独,并且成群结队。而且,这种状态,居然有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


老龄化直线上升,出生率断崖下跌,仅存的年轻人要么不婚,要么不育,敢婚敢育的还生不起。如此下去,哪里去找社会主义接班人!


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现在正在进行。过不了多久结果就会揭晓。人口危机,也许比我们预想的还要严重!


梁建章和任泽平一再呼吁,尽快放开计划生育,别再让人为延误的政策再继续延误下去。


我也赞同这个观点。让那些有钱的人,有名的人,有社会地位的人赶紧多生几胎,这样也能更快的提高整体人口素质!


3

选择


出生率下降,老龄化上升,对于大城市来说,不是问题。因为大城市可以人才引进,可以落户补贴,可以落户送房。不用花钱培养直接拿来主义。但对于中小城市而言,生了孩子也留不住,留住的也不优秀。


小城市年轻的韭菜,注定是等待大城市来收割的。而小城市唯一要做的就是,维护好这片肥沃的庄稼地。


其实,答案已经很明了啦,要么养儿防老,要么靠房养老。


作为普通百姓的你,要么在大城市多买房,因为有房才能养娃;要么在小城市多生娃,说不定鸡窝能飞出凤凰!除此之外,想要翻身,你已别无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