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讀古文——六韜(3)

文韜第一篇:文師(3)

[原文]

文王曰:“願聞其情。”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魚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長,木長而實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親合,親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語應對者,情之飾也;言至情者,事之極也。今臣言至情不諱,君其惡之乎?”

[譯文]

文王說:“我願意聽聽這深奧的道理。”

太公回答說:“水的源頭深,水才能流動不息,水流不息,魚類才能生存,這是自然的道理;樹的根鬚深,枝葉就茂盛,枝葉茂盛,果實才能結成。這也是自然的道理;君子情投意合,就能親密合作,親密合作。事業才能成功,這也是自然的道理;用來應對的語言,是真情的文飾,能說真情實話,才是最好的事情。現在我說的都是真情實話,毫無隱諱,您聽了會反感嗎?”

[有感]

這一段裡有很多之字,之乎者也是古文長用的詞。

1)之字常用的有代詞,指代特定的東西。

如:以刀劈狼首,數刀斃之。(之:它,指狼。)

這一段中大部分是

2)之字也可替代“的”字。

如: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馬》)

3)作賓語前置的標誌。

如:何陋之有?

4)用在主謂結構中,表示了消句子獨立性。

如: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5)作定語後置的標誌。

如:雲之崔嵬。

所以說,找老闆找對象,都得找情投意合的,這才符合自然之道。生活當中,真的是有些人見了就覺得合拍,一見如故,一見鍾情就是這麼來的。如果不合適,就不要勉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