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名將為什麼沒有吳起

戰國四大名將大家都很清楚,白起、王翦、李牧、廉頗,這四位可以說是那個時代最著名的戰將,但這個評選用嚴格的眼光去看待,真的科學嗎?

首先四大名將是由南北朝時,梁武帝命侍郎周興嗣編著的《千字文》開始流傳出來的,文中說:“起翦頗牧,用軍最精”。

於是民間開始出現四大名將的說法。之前並沒有誰高誰低的排名,也就是說這四人的當選更多體現了周興嗣的個人喜好。假如換個人編著千字文,可能四大名將就是另一個版本。

那我們來評價下:

白起,四大將之首,一己之力殲滅了六國百萬兵力,佔戰國時期一半。長平一役更是另六國驚懼,綽號殺神。他的當選沒問題。

戰國四大名將為什麼沒有吳起

王翦,老謀深算的名將,與其子滅了六國中的五國,從軍功上來看,可以說中國歷史上都數一數二。可惜他當大將軍的時候,六國已經沒什麼名將了(就一個項燕還算有名),而且作戰追求穩,絕不打無把握之仗,就像踢足球的意大利1比0主義,不如荷蘭那麼令人神往。況且秦滅六國已經可以看做是水到渠成的事,所以只有滅楚一戰才體現出他了的戰鬥能力,也導致很多人不太服他。

李牧,一生無敗仗,對令中原國家頭疼的匈奴很有一套。戰略眼光獨到,算無遺策,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戰術大師。如果他不死,秦國很可能一直被鎖在關內。

廉頗,猛將,年輕時善攻,後期善守,是不可多得的全面型武將,但政治頭腦不行。趙王赴秦王約,他居然說你回不來我就迎太子登基等等,著實令趙王不爽。

這四位基本都是戰國後期名將,也許是因為後期的攻伐更令人心潮澎湃?

但戰國前期還有比上述四位更牛的牛人。

吳起,在“五月”看來,這位才應該是戰國第一名將,他先後在三個國家待過,都立下赫赫戰功。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強大,一生與列國大戰72場,未嘗一敗。不僅僅打仗牛,而且會治國,是一個改革家,魏國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從一個二流國家一躍成為當時的超級大國,真正的出將入相。在兵學上也有非常大的成就,有自己完整的兵學體系,與兵聖孫子並稱孫吳。

戰國四大名將為什麼沒有吳起

樂毅,被大神諸葛亮視為偶像的大神,“五月”有一篇文章《樂毅為什麼被評為軍神》專門講到過他的成就,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個人認為這2位應該上榜取代廉頗王翦的位置。

其他成就不亞於四大名將的還有司馬錯、趙奢、孫臏等等。

那麼為什麼吳起、樂毅沒有被評上呢?

南北朝時期,忠孝廉禮的儒家思想已經深入人心。吳起樂毅都曾在3個國家當過將領,在後人看來怎麼都不如四大將的從一而終(廉頗逃楚基本上是養老去的,沒帶過兵)。何況吳起還有殺妻求將的惡劣事蹟(另一種說法是休妻求將)。你一個官方編著的千字文,忠義是必須要體現出來的。

這大概是沒評上四大將的理由。而且因為白起肯定是要佔據一個名額的,如果吳起也上榜那豈不就成了“起起頗牧,用軍最精”不太協調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