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实录

(课件展示图片文字。)

师:有一副对联,上联,读

生:室雅何须大

师:下联呢,读

生:花香不在多

师:连起来读: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师:这句话是我们清朝的著名画家郑板桥写的,他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居室如果很方正,很标准,很精致,这样的居室不一定需要多大;如果一朵花香味很浓,不一定需要太多。用这副对联来来形容唐朝大文学家刘禹锡他曾经所居住的一个地方是再恰当不过了。说到刘禹锡我们对他了解多少呢?有请罗靖芸。

生:作者刘禹锡 (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诗作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赠》、《秋词》等。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师:记得很清楚。那么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请郭雨露来说一说。

生:那时,刘禹锡因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按规定,他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地方官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地方官很生气,吩咐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迁到县城北门,由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附近垂柳依依,刘禹锡见景生情,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地方官见其仍然悠闲自乐,又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刘禹锡身居斗室,提笔写下了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师:掌声送给郭雨露,记得真清楚。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刘禹锡是被贬官以后,但是刘禹锡并没有感到悲伤失望,反而很高兴的住在里面并且写下了传世名篇《陋室铭》把它刻在石头上。

(课件展示书法作品《陋室铭》)学生齐读。

师:关于“陋室”两个字的意思,理解吗?

生:简陋的房子。

师:那么“铭”呢?

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是古代散文的一种。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师:来读一读,铭……

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是古代散文的一种。

师:关于古文,我们班有专门的学习方法:三读 两悟 一巩固。“三”在古代指的是多次的意思,最少读上三遍,不理解时还可以多读几遍,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师:一读,读准字音。请大家迅速自读,从文章当中找出生字。

(课件出示)

铭 德馨 苔痕 鸿儒 调素琴 案牍

师:一一展示生字读音并强调易错音。

师:再读再读:读准节奏。怎么读准节奏,请看微课。

师:根据刚才的印象迅速的在书上画出节奏。并按照你画好的节奏把文章读出来。

生:范读

师:(课件展示)

我们一起来按照节奏读一读。

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些文字每一排都有一个字押韵的。让我们一起来找出韵脚。(课件展示。)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师:那么接下来呢,我们要来疏通文意啦。按照“增、删、调、换、留”五字诀窍自主翻译文言文。

例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闻名,出名。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

有一句话很特殊,“何陋之有”,是一句倒装句,意思是“有什么简陋呢”。(课件展示)

师:现在请同学们借助书下注释翻译课文,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师巡视并指导学生逐句翻译,然后提问,逐一回答导学案上的习题答案)

师:词语过关了,整篇文章的意思,请黄军彦同学来说一说。

生: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好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师:对照课文提示来把课文背一遍。

生:背诵课文

师:这样的文章我们除了背诵,还应该唱一唱。

生:跟着伴奏唱《陋室铭》

师:对于文章的读我们就读到这里,接下来就是对文章的“两悟”,我们需要悟的是文章的写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这篇文章当中,写法上有一个最大的特色,请同学们先看看题目是“陋室”,而最后要表达的主旨却是“不陋”。请找出提挈全篇文章的中心句。

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师:最重要的一个词语是?

生:德馨

师:对,德馨。那么作者提出了自己品德高尚以后,就围绕“陋室”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三个方面都落实在一个重要的词语“雅:字上面,先前我们说了,室雅何须大,室雅人和美。那么在作看来,他的“陋室”有那些方面“雅”呢?

师:提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两句写的是什么雅?

生:环境之雅

师:对,这种雅我们把它叫做环境之雅,环境优雅。也可以说是写“景”;接下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两句写的是什么雅?

生:交往之雅

师:对,这种雅我们把它叫做交往之雅,交往儒雅。因为你们每天都面对一个儒雅的语文老师,所以这一句是写的“人”,这种人是博学多才。这里用了“有”和“无”,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做对比。接下来还有四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两句写的是什么雅?

生:生活之雅

师:这四句是写的陋室的生活情趣之雅,我们把它叫做情趣高雅。这是写的陋室中的“事”。也只有这样优雅的环境,博学的人和高雅的情趣,才能够再一次印证作者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即“德馨”。有了这些做支撑,作者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这是个反问句,如果我们把它说成陈述句就应该是“没有什么简陋”,简短一点就是“不陋”。因此整篇文章可以浓缩成四个字就是——

齐:陋室不陋

师:由“陋室”到“不陋”,“陋室”是作者所托之“物”,“不陋”是作者所言之“志”,这种写法叫

生:托物言志

师:那么这个“志”是怎样的志呢?

齐:安贫乐道的节操和高洁傲岸的情趣

师:现代很多人虽然自己比较浮躁,但读了《陋室铭》依然觉得是朗朗上口,从而非常喜欢去模仿它。现在我们也试着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写一写《XX铭》,可以参考以下题目:《班级铭》《教室铭》《宿舍铭》《吾家铭》 《朋友铭》 《学习铭》《旅游铭》等。我可以给大家打个样,比如说“班不在大,有王一霖。人不在多,有李沛庭。斯是教室,有筑梦人……”按照这种方法来写,给你5分钟时间。

生:认真写作。

师:下面我们有请三个代表来展示朗读自己的作品

生1:我写的是《教室铭》:智不在高,有恒则行。学不在深,有勤则明。斯是教室,唯吾专心。笔墨凉酷暑,书香暖寒冰。谈笑有挚友,往来无恶人。可以读诗歌,看散文。无游戏之劳神,无吵闹之乱心。苏秦头悬梁,孙敬锥刺股。状元云:何苦之有? 

生2:我写的是《志向铭》,是写关于班级和自己的志向:班不在优,有规则名。梦不在想,有志则成。斯是起航,有志致远。如你要装睡,谁也叫不醒。当你一觉醒,早已奔东西。勤为书山径,苦作学海舟,必上鸿鹄志。三班黄语健,四班李沛庭。曹操曰:志在千里!

生3:我写的是《班级铭》:人不在多,团结则行。分不在高,思考则灵。斯是班级,唯吾奇之。书声传四方,校园多芬芳。上课有纪律,考试无作弊。可以论文书,阅古文。无杂声之乱耳,无打乐之劳形。好似智慧坊,好似黄金屋。四班云:何陋之有?

师:刚才听了同学们的朗诵,印象最深刻的是“三班黄语健,四班李沛庭”,那么李沛庭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呢?老师对这堂课总结了四句话,我们就请李沛庭来读。

生:一词一句总关情,三读两悟修品行,吟唱声里抒感动,仿写之中吐心声。

师:看来李沛庭有些腼腆,让我们一起来帮她读一读。

生:一词一句总关情,三读两悟修品行,吟唱声里抒感动,仿写之中吐心声。

师:最后老师再送大家几句话,读

生:不必因出身贫寒而自卑,也不必因居于豪宅而炫耀,只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就能拥有充实的人生!

师:这篇文章就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合上书,让我们在音乐的伴奏下唱着《陋室铭》,重新回味它的意境隽永与韵味深长吧!(生唱。)

师:下课。

板书设计

《陋室铭》教学实录

板书设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