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康乾盛世美稱的清朝,為何科技發明少之又少?國庫的錢花哪了

俗話常講經濟進步推動科技發展,一個國家要想發展科技,那麼首先就要學會發展經濟

。只有經濟實力充足,才能有實力和資源去發展科技。現今,中國已是科技強國,對世界的發明和貢獻簡直數不勝數。但在中國封建時代,對國家做出的發展卻是很少,除了那讓國人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之外,竟叫不出幾個更好的發明來,不由得讓我們陷入沉思。

素有康乾盛世美稱的清朝,為何科技發明少之又少?國庫的錢花哪了

如若按照經濟和科技共同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曾出現過三個盛世時期,一則大唐盛世、二則大漢盛世、三則康乾盛世,這三個時期都曾被譽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頂端,漢朝和唐朝確實出現過一些比較實用的發明,例如造紙術、指南針等優秀髮明。按理來說,變化會導致發展,隨著朝代的更迭,國家的發展應該朝前走才對,為何到了清朝時期,我國的科技發明竟少之又少,甚至根本說不出幾種來?那康乾盛世時,國庫存的那些錢,又花在了什麼地方?

重文輕理

眾所周知,清朝是一個對文學作品出產把控非常嚴格的一個國家。身為清朝百姓,所做的文學作品和思想都必須正統,不得有侮辱和反對朝廷的不良言論。這種情況正在康乾盛世階段發展的非常鼎盛,皇帝們對國家的文學作品都會一一篩查,如果有不良言論或是不切實際的,大多數都會被否認,連作者本人都要受到懲罰。不僅如此,清朝時期對科技發展並不重視,也不知理論在實踐中,到底有多重要的位置。所以,

清朝時期曾大肆焚燒和禁止理論性書籍問鼎於世,甚至還燒燬了不少對科技發展具有重要理論基礎的書籍。

素有康乾盛世美稱的清朝,為何科技發明少之又少?國庫的錢花哪了

這樣的時代背景,極大程度地鎮壓了知識分子,他們不敢去深究一些理論問題,只能專注於文史研究,書寫一些歌頌皇帝和清朝的文書。重文輕理的畸形思想,實際是在無形中阻礙了清朝的發展。

素有康乾盛世美稱的清朝,為何科技發明少之又少?國庫的錢花哪了

直至現在,人們在選專業時都會不由得想起那句不知從什麼時間開始流行的順口溜:“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其實,每一句順口溜的流行,都有其原因,若是做事情沒有理論基礎作為前提,那麼事情獲得成功的概率也是非常低的。當然,這不代表專注於文學發展沒有前途,只是要學會靈活變通,不要讓自己止步不前,封閉在某個圈子之中。

重農抑商

眾所周知,封建社會的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自然成為國家收入的一大重要來源。儘管在清朝剛入關時,國家的內部環境非常惡劣,由於連年來的戰爭,導致百姓無法安穩生活,國家內大批流民出現。直至順治帝上位後,這種現象才稍稍得到改觀。

順治帝后,國家開始大肆發展農業,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減免賦重的條件,甚至為了鼓勵百姓,給他們劃分田地。

從清朝的大環境來看,這絕對是一個重農抑商的朝代。朝廷會通過一系列方式鼓勵農民耕種,量產農作物。不得不說,著重發展農業確實是一條穩定發展的出路,可抑制商業發展,也確實是清朝決策中的一大失誤。

素有康乾盛世美稱的清朝,為何科技發明少之又少?國庫的錢花哪了

清朝時期,重農抑商的現象非常嚴重。甚至乾隆時期,還曾作出閉關鎖國的政策,絲毫沒有意識到科技發展到底有多麼重要。直到清朝末年,鴉片戰爭的全面爆發,才讓清朝朝廷意識到,原來自己止步不前的時候,別的國家已經開始大肆發展,甚至已經超越了號稱經濟發展最快的清朝。

素有康乾盛世美稱的清朝,為何科技發明少之又少?國庫的錢花哪了

總而言之,靠天吃飯和靠自己本身就是兩回事。注重發展農業,一定會有其弊端,比如在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時,農業的發展和收成必定會遭到大幅度減退。但科技實力不同,只要你足夠優秀,擁有改造自然的能力,那麼國家的發展,必定是指日可待的。

國庫的大筆虧空

清朝的確有康乾盛世的美名,也確實曾將經濟發展達到空前繁榮的盛況。可與此同時,國庫也在始終進行著多筆不必要開支,這些開支使得清朝國運看似繁榮,實則已經只剩軀殼。

康乾盛世給清朝帶來巨大的收益,是因為康熙和雍正兩位皇帝始終堅持勤儉節約,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節儉的宣傳,他們本人更以身作則,生活異常規律,絕不做奢靡之事。可到了乾隆時期,清朝國庫的支出的確增加了不少。其中以兩件事為例,就可以看出乾隆是一位手筆非常大的皇帝。

首先,乾隆在世期間,曾經南巡多次,名義上是體察民情,可實則遊山玩水佔的比重比較多。幾次南巡的過程中,乾隆為了彰顯皇家威嚴,每一次出行都是一筆巨大開支。不僅如此,乾隆在南巡期間,經常會帶上許多後宮嬪妃一起,實則也是在無形之中增加了一筆不必要的開支。

素有康乾盛世美稱的清朝,為何科技發明少之又少?國庫的錢花哪了

其次,乾隆期間曾在國內大肆修建藏傳佛寺,這種寺廟對於滿族人而言,確實有不一樣的深意,但大肆修建寺廟,對國家的發展沒有任何長遠作用,只會大規模的增加國家的支出。

素有康乾盛世美稱的清朝,為何科技發明少之又少?國庫的錢花哪了

自乾隆之後,清朝的國運本就已經朝下坡方向駛去,接下來的幾位帝王又大多沒有做出成績,連國庫的收益也是連年減損,更別提經濟發展了,據統計調查,滿清時期並無重大發明,除了發明出溫度計和瑞光燈之外,幾乎沒有對推動經濟發展顯著的發明,也算是清朝的一個遺憾。

素有康乾盛世美稱的清朝,卻連一個像樣的發明都說不出來,又何嘗不是一種遺憾呢?當然,提及這些並不是說清朝阻礙了社會發展,只是單從某個方面著重談表現而已。但這件事,帶給後世之人的深思和教育,卻是非常長遠的。

從大角度來看,中國現代化發展後,始終注重科技與經濟並重,也使得中國逐漸從烈士走出來。而從個人的角度來看,這種現象無疑不是在給人們一種警示:不要因為現在足夠優秀,就停下腳步,也許在你止步不前的時候,那個落在你後面的人早已卯足了勁,一鼓作氣直接超越你!

(文/柒叔歷史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