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康乾盛世美称的清朝,为何科技发明少之又少?国库的钱花哪了

俗话常讲经济进步推动科技发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科技,那么首先就要学会发展经济

。只有经济实力充足,才能有实力和资源去发展科技。现今,中国已是科技强国,对世界的发明和贡献简直数不胜数。但在中国封建时代,对国家做出的发展却是很少,除了那让国人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外,竟叫不出几个更好的发明来,不由得让我们陷入沉思。

素有康乾盛世美称的清朝,为何科技发明少之又少?国库的钱花哪了

如若按照经济和科技共同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曾出现过三个盛世时期,一则大唐盛世、二则大汉盛世、三则康乾盛世,这三个时期都曾被誉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顶端,汉朝和唐朝确实出现过一些比较实用的发明,例如造纸术、指南针等优秀发明。按理来说,变化会导致发展,随着朝代的更迭,国家的发展应该朝前走才对,为何到了清朝时期,我国的科技发明竟少之又少,甚至根本说不出几种来?那康乾盛世时,国库存的那些钱,又花在了什么地方?

重文轻理

众所周知,清朝是一个对文学作品出产把控非常严格的一个国家。身为清朝百姓,所做的文学作品和思想都必须正统,不得有侮辱和反对朝廷的不良言论。这种情况正在康乾盛世阶段发展的非常鼎盛,皇帝们对国家的文学作品都会一一筛查,如果有不良言论或是不切实际的,大多数都会被否认,连作者本人都要受到惩罚。不仅如此,清朝时期对科技发展并不重视,也不知理论在实践中,到底有多重要的位置。所以,

清朝时期曾大肆焚烧和禁止理论性书籍问鼎于世,甚至还烧毁了不少对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基础的书籍。

素有康乾盛世美称的清朝,为何科技发明少之又少?国库的钱花哪了

这样的时代背景,极大程度地镇压了知识分子,他们不敢去深究一些理论问题,只能专注于文史研究,书写一些歌颂皇帝和清朝的文书。重文轻理的畸形思想,实际是在无形中阻碍了清朝的发展。

素有康乾盛世美称的清朝,为何科技发明少之又少?国库的钱花哪了

直至现在,人们在选专业时都会不由得想起那句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流行的顺口溜:“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其实,每一句顺口溜的流行,都有其原因,若是做事情没有理论基础作为前提,那么事情获得成功的概率也是非常低的。当然,这不代表专注于文学发展没有前途,只是要学会灵活变通,不要让自己止步不前,封闭在某个圈子之中。

重农抑商

众所周知,封建社会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自然成为国家收入的一大重要来源。尽管在清朝刚入关时,国家的内部环境非常恶劣,由于连年来的战争,导致百姓无法安稳生活,国家内大批流民出现。直至顺治帝上位后,这种现象才稍稍得到改观。

顺治帝后,国家开始大肆发展农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减免赋重的条件,甚至为了鼓励百姓,给他们划分田地。

从清朝的大环境来看,这绝对是一个重农抑商的朝代。朝廷会通过一系列方式鼓励农民耕种,量产农作物。不得不说,着重发展农业确实是一条稳定发展的出路,可抑制商业发展,也确实是清朝决策中的一大失误。

素有康乾盛世美称的清朝,为何科技发明少之又少?国库的钱花哪了

清朝时期,重农抑商的现象非常严重。甚至乾隆时期,还曾作出闭关锁国的政策,丝毫没有意识到科技发展到底有多么重要。直到清朝末年,鸦片战争的全面爆发,才让清朝朝廷意识到,原来自己止步不前的时候,别的国家已经开始大肆发展,甚至已经超越了号称经济发展最快的清朝。

素有康乾盛世美称的清朝,为何科技发明少之又少?国库的钱花哪了

总而言之,靠天吃饭和靠自己本身就是两回事。注重发展农业,一定会有其弊端,比如在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时,农业的发展和收成必定会遭到大幅度减退。但科技实力不同,只要你足够优秀,拥有改造自然的能力,那么国家的发展,必定是指日可待的。

国库的大笔亏空

清朝的确有康乾盛世的美名,也确实曾将经济发展达到空前繁荣的盛况。可与此同时,国库也在始终进行着多笔不必要开支,这些开支使得清朝国运看似繁荣,实则已经只剩躯壳。

康乾盛世给清朝带来巨大的收益,是因为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始终坚持勤俭节约,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节俭的宣传,他们本人更以身作则,生活异常规律,绝不做奢靡之事。可到了乾隆时期,清朝国库的支出的确增加了不少。其中以两件事为例,就可以看出乾隆是一位手笔非常大的皇帝。

首先,乾隆在世期间,曾经南巡多次,名义上是体察民情,可实则游山玩水占的比重比较多。几次南巡的过程中,乾隆为了彰显皇家威严,每一次出行都是一笔巨大开支。不仅如此,乾隆在南巡期间,经常会带上许多后宫嫔妃一起,实则也是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一笔不必要的开支。

素有康乾盛世美称的清朝,为何科技发明少之又少?国库的钱花哪了

其次,乾隆期间曾在国内大肆修建藏传佛寺,这种寺庙对于满族人而言,确实有不一样的深意,但大肆修建寺庙,对国家的发展没有任何长远作用,只会大规模的增加国家的支出。

素有康乾盛世美称的清朝,为何科技发明少之又少?国库的钱花哪了

自乾隆之后,清朝的国运本就已经朝下坡方向驶去,接下来的几位帝王又大多没有做出成绩,连国库的收益也是连年减损,更别提经济发展了,据统计调查,满清时期并无重大发明,除了发明出温度计和瑞光灯之外,几乎没有对推动经济发展显著的发明,也算是清朝的一个遗憾。

素有康乾盛世美称的清朝,却连一个像样的发明都说不出来,又何尝不是一种遗憾呢?当然,提及这些并不是说清朝阻碍了社会发展,只是单从某个方面着重谈表现而已。但这件事,带给后世之人的深思和教育,却是非常长远的。

从大角度来看,中国现代化发展后,始终注重科技与经济并重,也使得中国逐渐从烈士走出来。而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无疑不是在给人们一种警示:不要因为现在足够优秀,就停下脚步,也许在你止步不前的时候,那个落在你后面的人早已卯足了劲,一鼓作气直接超越你!

(文/柒叔历史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