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言語攻擊總是無力反駁?邏輯學家教你!

我們的成長之路上一定曾經經歷過類似這樣的良心拷問,包括但不限於:“你作業沒帶,就是沒寫。”“他說你就信,他叫你吃XX你怎麼不吃?”“如果個個都像你這樣,那怎麼行?”“為什麼他不打別人,就打你?”


而當時我們的內心通常是:“WTF?好有道理,我竟無法反駁。”


但如果到現在我們碰到這種問題還只會哭唧唧,或者只能在吃了虧之後捶胸頓足,覺得沒有發揮好,那就太可惜了。


然而!若你還想再掙扎一下,這是有辦法還擊的。以上都屬於一些常見的邏輯謬誤。接下來讓我們瞭解瞭解它們,再學習怎樣愉快的懟回去吧。


以下內容都參考自最經典的邏輯學教材《邏輯學導論》哦!


先問,邏輯謬誤是什麼?


由前提得到結論必然有一個推理過程,如果這個過程看似正確,卻經不起檢驗和推敲,那麼就可以說這是一個邏輯謬誤。


用老師們常用的“沒帶作業就是沒寫”的靈魂拷問來舉例。在這個例子中,前提是“沒帶作業”,而結論是“沒寫作業。”


其中,老師們使用了一種無恥的邏輯讓“沒帶作業”與“沒寫作業”劃上了等號。


這種行為可以在邏輯上再等價轉化:我們假設“沒帶作業”為“沒帶考卷”,假設“沒寫作業”為“沒批改考卷”。那麼藉助老師的邏輯,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反問老師:“您帶了我們上學期的考卷了嗎?”


這樣很大概率會被老師教做人,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應該說明的是,老師們在這裡犯的邏輯謬誤是過度簡單化謬誤,將兩個不同的東西未經任何論證,就強行劃上等號,這種做法與直接說一等於二無異。


輪到我們教對方做人的時候,我們只需想出兩個事情,一個是對方身上已經有的特點,一個是我們希望羞辱對方的點。對於說“不加班就是不認真工作”的老闆,他的特點可以是加班,能被羞辱的點可以是公司虧損。那麼我們可以反駁:“加班變多了,公司最近虧的挺慘吧?”


我們可以發現,這招總是以得出一個羞辱對方的結論為目的,所以慎用。


遇到言語攻擊總是無力反駁?邏輯學家教你!

典型的過度簡單化謬誤


再說一個連環謬誤:“我=男,你爸爸=男,我=你爸爸。”一旦承認“我=男”這個前提,就是悲劇的開始。我是個體,男是集合,我是絕對不能代表男的這個集合的,除非只有我一個男的了。這兩者之間無法劃上等號。


再進一步進展可以變成“滑坡謬誤”,其實也有點像我是你爸爸這個例子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很押韻很有道理,可是掃天下的清潔工阿姨還真不一定都把自己屋子打掃得乾乾淨淨的。當對方看你一件小事不順眼時,會故意把這件事往很極端的方向去說,以得出一個很荒誕的結果來嚇唬你。這其實是種誇大其詞。至於使用方法嘛,儘量往誇張的地方講就好了。


遇到言語攻擊總是無力反駁?邏輯學家教你!

媽媽的滑坡謬誤


另外還有很多讓人難以注意到的謬誤,權威人士也常會犯。在這裡我們還是先引入幾個邏輯謬誤的術語。邏輯謬誤可以分為相干謬誤(fallacy of relevance)、預設謬誤(fallacy of presumption)和含混謬誤(fallacy of ambiguity),今天我們討論的則主要是相干謬誤。


預設謬誤我們有時在懸疑電影裡也見得到。警察有時對未認罪的犯人採用一種誘導式提問,比如“你那天殺了人之後去了醫院,你去醫院幹什麼?”如果犯人直接回答自己去醫院做了什麼,就會被質疑是承認了自己殺了人的前提。


遇到言語攻擊總是無力反駁?邏輯學家教你!

女朋友的預設謬誤


含混謬誤見於句子的語法問題,比如歧義、雙關、斷章取義等。


回到相關謬誤。它除了我們前面大篇幅討論的那些以外,還有“人身攻擊”、“訴諸情感”等,這也是各種槓精,xx婊愛用的。我說幾句典型句子你就明白了:“不轉不是中國人”“xx國這麼好你怎麼不移民呢?”“不要對xx太苛刻,他還只是個孩子。”


這種謬誤看起來非常沒頭腦,但卻是各路槓精們最愛用的,側面也反應了這種做法其實是很有效的。因為這些話很容易調動大眾情緒。容易引戰的地方常常是大家消遣娛樂的地方,大家本身就是為了安撫自身或百無聊賴,或煩悶鬱結的情緒,這種情況下會以情緒代替理智也是很正常的。於是後面就可預料的是各種腎上腺素飆升的場面了,至於真相,who care?槓精是來嘴嗨的,不是來聽說教的。


最後的最後,我們還要經歷“訴諸不當權威”以及“分散注意力謬誤”。


“訴諸不當權威”常見於一些沒有自我主見,盲目服從專家的人。注意,向心理諮詢師請教問題,向理財顧問諮詢投資問題時,接受他們的建議都屬於訴諸正當權威。


訴諸不當權威則是,向心理諮詢師請教理財問題並盲目聽信,向科技肥宅請教怎麼追女孩子,或者向郭敬明請教增高問題。


分散注意力謬誤分為“稻草人謬誤”和“紅色鯡魚謬誤”。“稻草人謬誤”從字面上很容易理解,即把需要論證的目標歪曲為其他更容易攻擊的東西,例如站著不動,脆弱的稻草人。


比如“這傢伙不想去上班,是因為他很懶。應該先改正他的懶惰行為。”嗯,其實我不想上班單純是因為我討厭上班而已,我不懶,真的。因此,要破除我不想上班是因為我懶的謬誤,要給論證找出另外的更合理的理由,而不是默默接受給出的“懶”這個理由。我在這裡給出的另外的理由就是,我就是單純討厭上班。嗯,怎麼了嗎?


至於“紅色鯡魚謬誤”,這個名字是有出處的。在樹林裡掛滿訓練獵狗用的深紅色燻鯡魚,燻魚味道很大,使得獵狗在追捕獵物時被幹擾而不知所措。即紅色鯡魚謬誤指的是利用一些存在或不存在的事實和觀點來擾亂和分散討論者的注意力,以此來達到“矇混過關”的效果。


簡單一句話來說,就是“顧左右而言它。”你說大海很漂亮,她說淹死過很多人。運用得當能達到尬聊的最高境界,解鎖“孤獨一生”的成就。


看到這裡你已經可以分辨生活中許多語言中的謬誤了,讓我們帶著智慧愉快地去懟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