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中国石油石化院用科技赢得未来

提质增效,中国石油石化院用科技赢得未来

义建军 安彦杰 王宝杰

提质增效,中国石油石化院用科技赢得未来

油价凛冬,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突出“科技创效”对炼化业务提质增效的主力军作用,助推中国石油炼化主营业务、化工领域高质量发展。

科技支撑熔喷投产

缓解举国一罩难求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导致举国上下一“罩”难求,多地口罩短缺,甚至断货,市场告急!

作为央企,中国石油危难时刻挺身而出。2月6日,中国石油启动了大庆油田、大庆石化、兰州石化和抚顺石化三地四企口罩生产线建设。而熔喷料和熔喷布是口罩生产中的不可或缺。其中熔喷布作为口罩的“心脏”,是生产口罩的重要原料。由此延伸,生产熔喷布的原料聚丙烯熔喷料,瞬间成了抢手货。

提质增效,中国石油石化院用科技赢得未来

2月下旬,抚顺石化上马可日产一次性医用口罩和N95口罩的生产线。

提质增效,中国石油石化院用科技赢得未来

大庆石化工人正在搬运熔喷布。

为确保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的生产保供,中国石油第一时间调整生产计划,安排独山子石化、大连石化、兰州石化、宁夏石化、呼和浩特石化、大连西太等6家企业立即转产,满负荷生产聚丙烯医用熔喷料。

3月8日,年产能1000吨的辽阳石化熔喷无纺布生产线土建施工全面展开;4月15日,随着熔喷机的熔喷模头喷出白色纤维并凝结成雪白的布匹,兰州石化自建的首条熔喷布生产线建成投产,并顺利产出了合格产品;4月16日,辽阳石化年产能1000吨的熔喷无纺布项目的第一条生产线也建成投产,同样产出合格的熔喷布。

自此,兰州石化和辽阳石化各建两条熔喷布生产线,已形成熔喷布年产能2200吨,相当于每天生产6吨熔喷布,可加工540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经过一个多月的鏖战,两家石化企业分别成为甘肃省和东三省首家熔喷布生产企业。这也标志着中国石油口罩生产向着全产业链布局的高质量发展迈出了里程碑一步!

此间,石油化工研究院不断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仅用8天时间,就完成了关键设备采购谈判、双螺杆挤出机安装,攻克了降解法生产熔喷料技术难题。该院以自主研发的熔喷料生产技术,在兰州石化以聚丙烯纤维料S900为原料,通过降解工艺,生产出熔融指数1500左右的熔喷料,成功产出合格熔喷料,为实现自产熔喷布提供了保障。

提质增效,中国石油石化院用科技赢得未来

兰州石化生产出首批熔喷布。

下一步,石油化工研究院将按照集团公司的部署,继续加快自主熔喷料生产和技术推广,建立从科研开发、试生产、测试到标准化、一体化的非织造纤维创新平台,打造高水平的新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继续高效率、高质量做好熔喷料和熔喷布开发与生产,助力国家防疫物资有效供应,为集团公司夺取疫情防控和高质量发展双胜利贡献炼化科技创效力量。

跟进需求炼化转型

高端合成拓展市场

针对近期市场供需态势和炼化业务的实际,围绕以下方面实施技术攻关,实现提质增效。

围绕炼化转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成品油市场需求疲软,应深入研究、着力打造少产油品、多产化工产品的系列技术。

首先,鉴于催化裂化装置是目前炼油厂最主要的油品和丙烯生产装置,通过开发最大化多产低碳烯烃的新一代重油高效转化催化裂化催化剂,就能以最低成本实现炼化转型。如再更进一步,还可以将目前的催化裂化装置进行改造,在多产低碳烯烃的同时,降低汽油烯烃含量并保持汽油辛烷值,可谓一举多得。

其次,开发可实现石脑油正异构烃高效分离的技术,将石脑油中正构烃最大化地分离出来,成为优质乙烯裂解原料。剩下的异构和环烷烃原料,则成为优质重整原料,从而解决重整装置与乙烯裂解装置互争原料的矛盾,增加选择性。

再次,就是攻关低成本的低硫船燃生产技术。除了需要开发低成本的加氢技术外,如能通过热和催化转化,则将形成巨大成本优势。

围绕开发高端合成材料,适当考虑产业链的进一步向后加工延伸。目前,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在合成材料方面,主要涉及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这两点。在合成橡胶方面,继续保持丁腈和溶聚丁苯橡胶的技术及产品优势。在合成树脂方面,坚持差异化和高性能化的研究思路,重点围绕医用料、车用料、电缆料、纤维料等产品,进一步提升现有产品的质量。同时,不断完善产品系列,以高质量和全系列产品满足用户各种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

产业链的进一步向后加工延伸,是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保障。而通过对加工应用技术的深入认识,还可以反过来有助于产品开发和配方设计。

除此以外,在保证中国石油内部需求的前提下,还可以通过技术输出直接创效。

石油化工科研人员除了通过技术创新,助力中国石油内部企业实现经济创效和优化创效外,作为炼化业务的研究机构,也可以实现直接创效。首先,通过技术升级和加工成本的降低,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催化剂产品效益;其次,解放思想,创新思路,通过技术合作、许可或转让等方式直接推向市场,实现技术直接创效;再次,依托中心优势技术,主动出击,强强联合,为下步拓展产品应用市场打好前站。

做精产品质量为王

育才树人破除壁垒

推动聚烯烃产品质量和服务全面提升,是实现中国石油聚烯烃产品生产效率提高、获得产品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石化科研人员从新起点做起,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做好聚烯烃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工作。

首先,要提升公司现有产品质量,实现产、销、研一体化,推动产品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油聚烯烃产品品种和数量较多,市场认可较好,但精品和王牌产品相对较少,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尚未真正实现产品效益最大化。为此,应重新梳理现有产品种类,建立生产、销售、科研一体化的全方位服务流程,选出重点产品,展开精准攻关服务,建立产品联动服务机制,真正做精、做细产品,树立中国石油品牌形象。

其次,瞄准国外石油巨头发展方向,紧跟中国石化研究步伐,有序推进聚烯烃新产品开发。

相比世界石油巨头如EXXON、DOW化学以及中国石化而言,中国石油聚烯烃产品体量和高新产品相对较少。石化科研人员应密切关注各石化公司新产品的开发方向,尤其是对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动态,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攻关,尽快实现工业化生产和推广,大幅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再次,集中攻关聚烯烃领域卡脖子技术,突破技术壁垒,实现聚烯烃产品领先。

目前,中国石油乃至整个国内,在聚烯烃领域还受制于一定的卡脖子技术。如高性能茂金属催化剂开发等,此类技术为国外石油公司所垄断,极大限制了中国石油高性能聚烯烃产品开发,严重影响了中国石油高性能产品的效益提升。石化科研人员应就此展开重点研发,形成特色技术和竞争优势,持续增强中国石油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应紧跟聚烯烃新材料发展趋势,为中国石油产品转型升级提供条件。随着智能制造、5G通讯、VR技术等大范围应用和高速发展,其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这一全新的材料领域,石化科研人员应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尽快介入,争取早日在此高附加值新材料领域开发方面有所作为。

最后,必须建立科研专家服务机制,培养和发现科研人才,形成创效研发团队,突破技术壁垒。

要以科研项目实施为载体,结合技术讲座、专家座谈、现场培训等,在团队协作、科研实践中着力培养科研人才。特别要充分利用专家优势和人才资源,采用“传、帮、带”的形式,切实帮助炼化企业基层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科技创效,是推动石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保障和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作为炼化领域的科技机构,只要我们以科技为利器,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就一定能夺取疫情防控和提质增效双胜利。

本文转自探索前沿科技

提质增效,中国石油石化院用科技赢得未来

联系方式:010-64523406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策划:梁刚

统筹:姜辛

编辑:王琳琳

校对:李诗琪

审核:梁刚

深度\远程办公,这企业强大到亮瞎眼(最全指南)

李永昌:我国LNG重卡市场驶入快车道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最强大脑,搁哪儿都闪闪亮!

最新要求!中石油党组召开扩大会议,全面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会重创中国及全球油气市场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