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歷史:“富二代”的漢唐及其前朝的“異曲同工”之處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年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這話是陳寅恪先生在四十多年前講的。

宋代文化的發展,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達於頂峰,不但超越了前代,也為其後的元明之所不能及……宋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其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

——這話是鄧廣銘教授生前說的,他說的更明確,不僅僅是什麼文化領域,宋朝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都達到了空前絕後的至高之境,前代漢唐不能比,後代元明清更不能相提並論。

陳寅恪是國學大師,鄧廣銘是中國歷史學家,他們說這話不會是對漢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視而不見,那麼他們為什麼如此高度評價宋朝?尤其是“鶯歌燕舞高朋坐,玉液天醇九醞香。豐樂五樓南北酒,七十二店盡膏梁。”(本人詩作)如此一個美輪美奐的宋朝,尤其在北宋時期,無論宋太祖開國時期還是中期都多次北伐,為什麼都未能夠開疆拓土一統天下?或者我們換一個視角來分析這個問題,不妨問一問,漢唐兩朝,為什麼能夠擁有如此廣闊的疆域?真的是因為這兩個朝代比宋朝強大的多嗎?


閒聊歷史:“富二代”的漢唐及其前朝的“異曲同工”之處


我們先來看看漢朝是建立在一個怎樣的“基石”之上的。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登高一呼、天下響應,項羽、劉邦領導的兩股軍事力量迅速聚集了起來,共同抗秦。從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到公元前207年劉邦率軍攻入咸陽宣佈秦滅,不過兩年。隨後形勢迅速進入楚漢相爭,前後也僅僅五年,最終垓下之戰劉邦戰勝項羽,劉邦在定陶正式稱皇帝,建立了漢朝。

漢朝是建立在秦朝的全部“國產”基礎之上的。秦朝到底有多少“國產”?首先秦朝窮兵贖武、南征北戰打敗了戰國七雄的其他全部六雄,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王朝,秦始皇至高無上獨攬大權,同時在中央設三公九卿,執行秦始皇的命令,代管國家大事;而地方上則廢除了分封制,代以郡縣制;開始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還開闢建設了直達四面八方的“馳道”(由京城咸陽輻射四面八方的直達公路)。後又修築長城以拒外敵,開鑿靈渠以通水系。其國土面積已經達到了340萬平方公里(公元前210年計),這已經超過了北宋政和年間的國土面積,人口總數也達到了2500萬至3000萬之間(公元前210年計)。這人口數和北宋時就不好比了,後者在北宋末年時人口總數高達1.24億。


閒聊歷史:“富二代”的漢唐及其前朝的“異曲同工”之處


要強調的是,秦末漢初陳勝吳廣起義導致的全國大亂,乃至後來又出現楚漢相爭,這整個戰亂的時間並不算長,第一階段即全國大亂到項羽稱霸、劉邦滅秦,兩年而已,此時全國大亂可以說已經被項羽大軍給鎮壓了,所以第二階段的戰亂即楚漢相爭,項羽大軍和劉邦大軍之間的戰鬥,全部時間也不過四年。可以說嬴政始皇帶領大秦文武打下的全國疆域、以及後來在十幾年裡開創的中央集權體制下的各種制度和建設成果,基本上被漢朝給比較完整的繼承了下來,說漢朝是“富二代”,一點也不誇張。

不過從秦朝的三百多萬平方公里國土,到了漢朝又被大大開闊了,漢朝國土面積達到六百多萬平方公里。漢朝統治者的勤奮和努力是毫無疑問的,此外尤為重要的是,漢朝開國時期其周邊就沒有強大的國家——所有強大的國家都已經被秦朝大軍給擺平了,當時的匈奴還只是一個遊牧部落,並不強大。尤其和藉著打敗秦軍、擊敗楚霸王而創建漢朝的威猛勢頭的漢軍相比,可謂不在一個量級上,所以漢朝大軍能夠一而再、再而三的擊敗、擊潰匈奴,直至漢武帝時期,漢朝的國力大增,開始主動出擊,終於完全擊潰了匈奴,甚至遠征大宛降服西域諸國。不過

這些所謂的西域諸國,其規模、實力也就一個個部落的水準,甚至比匈奴還要差勁。而匈奴,始終都未能建立國家。

——一個遊牧部落和一個北方國家,相對於中原王朝來說,一旦發動戰爭,其區別在哪裡?在於遊牧部落攻擊中原王朝,是為了搶劫,搶到財物就逃、遭到強力抗擊也會逃。戰爭的信念不堅定、戰爭時的軍紀也不強、整個組織和戰略戰術都極其粗糙、低級。而一個北方國家一旦攻擊中原王朝,則是為了爭奪國土,為了征服中原,有強大的理念甚至理論支撐,具有較高的文武實力,一旦啟動戰爭,輕易不會罷手、不會隨便逃走,有高度的認識上的統一、有強大的軍紀約束、有完整的戰略戰術指揮。


閒聊歷史:“富二代”的漢唐及其前朝的“異曲同工”之處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唐朝是建立在一個怎樣的基礎之上。

唐朝之前是隋朝,隋朝末年時期,即隋煬帝楊廣(公元604年即位),一上臺後就開始大興土木,先開始營造洛陽,沒多久就將都城遷到了洛陽,建造的一座新的宮城即紫薇城;隨後又開始修建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並修繕馳道、再築長城,消耗了大量人力財力,漸漸的搞出了民憤,他曾經一次出巡徵用百萬民工。在開鑿運河時,曾經勞累加疾病,一次死亡一半人。同時他還開始征伐周邊,意欲繼續開疆拓土、經營西域,曾經三次征伐高麗,三次失敗,直接導致了隋末各種兵變和起義,包括瓦崗寨起義,甚至連已故大臣楊素的兒子楊玄感都參加起義了,隋王朝高層統治集團內部也開始分裂了。不久北周上柱國宇文盛之孫、右衛大將軍宇文述長子、右屯衛將軍掌管禁衛軍的宇文化及聯手正議大夫、武賁郎將司馬德戡發動兵變,殺死了隋煬帝,擁立隋煬帝的侄子楊浩為新的皇帝。不過沒多久,宇文化及又殺了楊浩這個新皇帝,乾脆自己宣佈做皇帝。可第二年宇文化及這股力量就被唐將李神通與夏王竇建德聯合剿滅了。補充說明一下,在整個隋末亂世之中,那個伸手“摘桃子”的人是李淵——義寧元年(公元617年)5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隋煬帝第三個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丞相,進封唐王。義寧二年(618)6月12日,李淵逼迫隋恭帝禪位,6月18日,李淵正式稱帝,國號唐,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李淵這個一整套的“摘桃子”做法,和宇文化及的做法其實差不多,都是先擁立一個隋朝皇帝的後代為新的皇帝,然後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改號,建立一個新的王朝——唐朝比漢朝更加是一個“富二代”,隋朝的一切其實沒有被改變,只是皇帝乃至整個統治階層換了,統治政策改變了。尤其是李淵有李世民。


閒聊歷史:“富二代”的漢唐及其前朝的“異曲同工”之處

唐朝建立後,沒幾年李淵這個唐高祖就被其兒子李世民的唐太宗給取代了,唐朝的強悍、鼎盛以及國祚長久,和李世民的英明偉大有直接關係,他文武兼施,收服了周邊的大多數部落民族,不但大大開拓了疆土,還收攏了不少周邊民族部落民眾的人心,被譽為“天可汗”。和突厥的鬥爭較為艱苦,軟硬兼施,戰爭加收買,最終也徹底擺平了其威脅。與此同時,李世民任用賢臣,如魏徵這個什麼話都敢說的正直大臣;重視百姓生活,從不隨意徵用民工,同時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還完善了科舉制度。這一系列舉措,使得唐朝社會迅速從亂世過渡到較為安定的局面,開啟了貞觀之治,為唐朝的強大和繁盛打下了堅實基礎。

綜上,唐朝和漢朝的建立及其後續能夠開疆拓土、發達強大,其中有著不少“異曲同工”之處:

第一個“異曲同工”之處,即漢唐的前朝秦隋都曾經窮兵贖武、南征北戰,擊敗了所有分裂的國家和王朝,建立起了一個大一統的疆域廣闊的中央集權制王朝;所謂的分久必合,其“合”的首功在秦隋,漢唐更多是在繼承的基礎之上繼續發展。

第二個“異曲同工”之處,即漢唐的前朝都短命,秦朝只有十幾年,隋朝也不過38年,也許就是因為打天下發力過度,即窮兵贖武的結果。

第三個“異曲同工”之處,即漢唐的前朝都毀滅於二世皇帝之手。

第四個“異曲同工”之處,即毀滅掉這個疆域廣闊的大一統王朝的二世皇帝,還都是篡位做上皇帝的。

第五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異曲同工”之處,即秦隋的廣闊疆域,都幾乎完整無損的被一個新的王朝給繼承了下來。


閒聊歷史:“富二代”的漢唐及其前朝的“異曲同工”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