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2020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但國內外錯綜複雜的發展環境正給企業的發展帶來“雙重挑戰”:一邊是全球經濟正進入一個多變的時期,“黑天鵝事件”頻繁發生,企業發展需要面對不確定和複雜化的因素增多。同時,新冠肺炎疫情襲擊全球加劇了這種不穩定的挑戰;另一邊是國內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跨越關口,對企業在“新常態”發展中的各種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工作的關鍵之年:國有企業“十項改革試點”、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區域型綜合改革”等政策舉措持續深入推進為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促進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指明瞭方向。所以,在“十四五”規劃的起始年,如何在這種多變的環境下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加滿油,把穩舵,鼓足勁,讓承載著14億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中華巨輪繼續劈波斬浪、揚帆遠航,勝利駛向充滿希望的明天必將成為國資國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也因此,本文希望通過對一些問題的思考起到“投礫引珠”的作用。

一、“十四五”期間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問題

問題1:如何適應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推動國資國企服務方式升級?

目前,市場競爭的方式除了“硬實力”之外,更多的是拼“軟實力”—服務。而這從服務業在我國經濟結構中所佔的比重就可以窺見一斑。有統計資料顯示,2003—2019年,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從45.6%上升至53.9%,第一產業佔比從12.3%下降至7.1%,第二產業佔比從45.6%降至39.0%。2019年,第三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9%,較國內生產總值和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分別高出0.8和1.2個百分點。服務方式的迭代升級對國資國企深度參與市場競爭提出了新要求,甚至顛覆了傳統服務方式,依靠坐等生意上門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問題2:如何打破基礎性技術研究和原始創新的“桎梏”?

改革開放42年以來,依靠“引進來”,我國在科技與經濟發展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創造了“中國奇蹟”。但在一些基礎性技術的關鍵領域,伴隨中美貿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一些國家暴露出遏制中國科技進步的企圖。“十四五”期間和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如果我們僅僅依靠“引進來”顯然已經不能夠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不能更從根本上改變容易受制於人的局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實踐反覆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創新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是我們能否過坎的關鍵。要堅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大力培育創新優勢企業,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問題3:如何應對世界經濟更加複雜嚴峻的危機與挑戰,增強抗風險能力?

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各國在經濟上的聯繫日益緊密,互惠互利的經濟發展趨勢積極向好。但“逆全球化”的聲音也不絕於耳,暗流湧動,尤其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世界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從維護本國的利益出發,一些大國叫囂“產業迴流”,或者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本土化。所以,如果我們還僅依賴原來的退稅、補貼、勞動力紅利等應對危機,就會讓經濟發展“裹足不前”。也因此,我們必須依靠我國14億人口這個天然的消費大市場,激發內生的消費活力,應對外部衝擊,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撐腰”。這也與唯物辯證法當中的“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相符合。“十四五”期間,國資國企如何應對全球經濟更加複雜嚴峻的危機與挑戰,發揮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引領高質量發展,成為國資國企必須思考和承擔的重大戰略問題與責任。

二、“十四五”時期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的戰術選擇

(一)出發點:把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同階段對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所提出的不同要求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新方位,及時調整發展模式、修正發展策略、創新發展機制、突出發展重點,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不斷髮揮國資國企改革對其他領域改革的牽引和帶動作用,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切實推動“十四五”時期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

(二)兩大戰術:助推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

一是,創新國資國企發展模式。善為善成,發揮國資國企在國民經濟中的長項,以市場為導向,增強企業自身的創新力度、提升發展高度、提高企業原生動力,以此引導國資國企通過自主創新、擴大開放,增強國資國企內生造血機能,並積極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本行業深度融合,加快國資國企轉型升級步伐。

二是,採取“開放合作”的態度。回顧歷史,開放合作是增強國際經貿活力的重要動力。立足當今,開放合作是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甦的現實要求。放眼未來,開放合作是促進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時代要求。對國資國企而言,面對態勢尚不穩固的世界經濟,在休慼與共的市場上,開放合作,是現實選擇。特別是在“十四五”期間,國資國企應該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加強與其他市場主體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合作,共同打造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市場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三、“十四五”時期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一)加快國資國企數字化轉型

精準把握數字化的時代機遇,推進國資國企戰略數字化、產品數字化升級、生產方式數字化、商業模式數字化、企業管理數字化,推進國資國企數字化平臺與軟硬件資源集成,推進平臺在產業鏈全過程的應用與資源銜接,不斷推進基於國資國企自身業態平臺上的商業與服務模式創新。

(二)聚焦創新驅動

按照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要求,圍繞經濟發展的未來主方向調整產業佈局和結構,聚焦主責主業發展實體經濟,以“創新環境、創新投入、創新產出”三個維度對“十四五”期間國資國企創新發展做出總體評價,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創新要素向基礎研究領域傾斜,全面增強國資國企的源頭創新能力和資源集聚能力。

(三)推動產業生態圈發展

根據“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原則,按照區域經濟圈、城市圈發展的佈局,積極推進國資國企參與重大產業化項目建設,加強區域經濟圈、城市圈內各類型國資國企的互聯互通力度,進一步聚合各類發展要素,充分發揮央地國資國企“團結合作”的優勢,推動產業生態圈發展。

(四)發力“新基建”,培育新動能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後產業結構重組、產業形態新生等趨勢,要以“全局優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基建和“新基建”發展,重點發力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新基建”,打造“經濟、高效、適用、智能、綠色、安全”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新經濟”發展培育新動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