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西直门大街上滚滚烟尘,一辆接一辆的日本运兵车,满盖着黄土,像股铁流似的,在血红的夕阳之下淹没过去。

“南口过来的。”

“南口丢了?居庸关?”

“快丢了……你叫傅作义那些杂牌军,怎么去守。”

两个人静静地站在那儿。窗外整片黑烟黄土,久久也沉不下去。罩住了远远近近那些层层叠叠的灰瓦……

“天然,别忘了这个日子……不管日本人什么时候给赶走,北平是再也回不来了……这个古都,这种日子,全要完了……一去不返,永远消失,再也没有了……”

这是《邪不压正》电影原著小说的最后一章中的一段话,似乎这就是这本书核心想表达的内容。曾经社会中上层人士,特别是来这里的外国人最留恋的充满人情味又揉杂着传统与现代的各种消遣的1936年的北平,就这样没有了。北洋时代过去后到抗日战争前的那段日子,被称为北平的金粉十年,她在1936年达到顶峰,然后,在卢沟桥头戛然而止。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这是1913年左右的欧洲,奥匈帝国版图)

是的,万事万物都是这样的,从1913年的欧洲,到1928年的美国,1990年的苏联,身在其中的人们大概都不知道,下一年,就是深渊吧。

人的大脑是有很多与生俱来的误区的,比如:“线性思维谬误”。人们倾向于相信事情会沿着某种规律顺着时间线发展,即使发生了确定的偏离规律的事件,人脑也会用潜意识把这些偏离事件排除掉,认为这是“意外”。

比如,人们会认为房价已经涨了那么多年了,那么就应该继续涨,及时有政策出台也只是短暂的停滞。经济已经发展了那么多年了,就会继续发展,即使有挫折也是短暂的回调。甚至,世界已经和平了那么多年了,就会继续和平下去….

当然,这些误区其实是造物主对人这种生物的某种保护。不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将会陷入无所适从。人总是要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些假设的,就像会计学中的可持续经营假设一样。在不可持续经营的情况下,所有的行为逻辑将全盘颠覆。

2018年,农历戊戌,在网上被一些顽皮的90后戏谑的称为8102年,好像时间已经到了永恒。然而,盛夏到来的时候,空气中似乎总是弥漫着些许不安。

P2P连环爆雷,人民币汇率下跌,贸易战也没有一丝要消停的意思。更奇怪的是看上去永远是甜蜜夫妻的央妈和财爸居然公然互怼。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不如周末那件几乎关乎中国所有小孩子的公众事件来的那么急,那么汹涌。

汹涌的事件,如同一浪一浪的海潮拍打着堤堰,可是我们依然相信堤堰上没有一个蚁穴。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相聚离开都有时候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可是我有时候

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

等到风景都看透

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