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的軍事家孫臏,相傳是孫武的後人,在兵法上造詣極高。早年學習時,孫臏和同樣天賦過人的龐涓是同學,也是摯友。孫臏對龐涓以誠相待,龐涓卻當面假裝親近,背地裡十分嫉妒孫臏的才能,認為這個才能略高於自己的同窗,將來會是阻礙自己加官進爵的絆腳石。
雖然孫臏天賦異稟,但是比龐涓出道晚一些。在孫臏之前,龐涓已經成了魏國名將,憑藉自身所學屢立功勳。得知孫臏也即將出山,深知這位同窗實力的龐涓憂心忡忡,生怕對方將來風頭蓋過自己,便打算藉助孫臏對自己的信任,以引薦賢能為名使孫臏也到魏國任職,再借機陷害,除掉這個潛在的巨大威脅。孫臏不知有詐,欣然接受龐涓的邀請到了魏國,為此還十分感謝龐涓的同窗之誼。結果龐涓憑藉自己在魏國已有的權勢,不久後便羅織罪名,成功陷害了孫臏,並施以“刺字於面”,挖出髕骨(還有一種說法是直接斷腿)的酷刑。就這樣,才華橫溢的孫臏年紀輕輕就成了殘廢。
龐涓之所以這樣對待孫臏,主要是想剷除威脅。一方面殘廢很難再獲得任何君主的任用,另一方面臉部有字的人心理受創羞於見人,便不會伺機報復自己。然而龐涓卻完全想錯了,後來孫臏的報復方式既兇狠有磊落,堪稱最狠的報復,水平遠超龐涓的那點手段。如果龐涓知道日後遭到這樣的報復,一定想當初該直接殺了孫臏了事。
原來孫臏遭受酷刑之後,認清了昔日同學的真面目。他並沒消沉放棄,而是準備建立真正的功勳,同時回擊龐涓的所作所為。行動不便的孫臏先是利用才智和齊國的外交官員取得見面交談的機會,用自己的學識讓對方刮目相看,從而帶自己離開龐涓的控制,到了齊國名將田忌的家中。後來田忌賽馬的故事人們耳熟能詳,其實就是計出孫臏。孫臏慢慢在齊國出頭,成了統兵大將。和別人不同的是,孫臏指揮作戰是在特製的小車上,以彌補自己的身體缺陷。
孫臏有了和龐涓討回公道的資本,缺的就是一個機會。終於在趙魏之戰時,這個機會出現了。孫臏帶領齊國10萬軍隊出擊,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報髕刑和刺字的仇,因為孫臏此戰面對的魏國大將正是龐涓。孫臏的才智確實在龐涓之上,運用逐日減少行軍鍋灶並故意展示給魏國軍隊看的方法,孫臏使龐涓確信齊國士氣潰散,士兵已經逃亡到不足2萬的水平。終於,中計冒進的龐涓被孫臏的部隊包圍于山谷之中,遭遇滅頂之災。龐涓面對一生之敵孫臏,最狠只得羞愧地拔劍自殺。
孫臏既在此戰建立了不世之功,又成功復仇龐涓,直接在戰場上正面破敵取了仇家性命,還把敵國的軍隊也給報銷掉,公私兼顧完勝龐涓。更重要的是,他復仇的經歷也讓龐涓的德行遭到了世世代代的嘲諷和鄙視,可謂最狠、也是最高明的一種復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