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宇熱點 | 什麼是TOD?地產精英必備認識

坤宇熱點 | 什麼是TOD?地產精英必備認識


TOD開發的理念與未來都市發展的理念高度契合,越來越多的城市將TOD綜合開發納入到城市的規劃,“軌道上的城市”似乎是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而且已經有城市在進行實踐——成都。我們藉助成都全盤TOD規劃一探“軌道上的城市”。


所謂TOD,英文全稱“Transit(公共交通)-Oriented(導向的)-Development(發展模式)”,即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發展模式。


對於城市而言,TOD能夠很好的緩解“大城市病”,能夠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優化了城市結構及資源配置。


坤宇熱點 | 什麼是TOD?地產精英必備認識

◎ 圖 片 l TOD模式規劃示意圖


成都將如何打造交通樞紐?


梳理一線城市的發展脈絡不難發現,隨著城市外擴,對軌道交通的需求必然更多、更高。成都這座擁有1633萬常住人口的城市,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從2019年開始,成都決定解決城市交通中存在的問題,開啟多個TOD項目和“P+R”停車換乘的概念。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成都軌道交通集團通過旗下全資、控股、參股的公司競得23宗土地,面積共計2873畝。


截止目前,成都首批11個TOD示範項目已土地出讓或開工,尚有許多TOD項目將在今年啟動建設,2020年成都將迎來TOD建設爆發之年。


01

成都雙流西站TOD項目


雙流西站TOD綜合開發項目,位於雙流區大件路東昇路段與雙楠大道交界,距離雙流國際機場航站樓僅一站路程,緊鄰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是地鐵3號線、10號線與17號線的換乘之地,同時成綿樂城際鐵路、天府國際機場和雙流國際機場高鐵連接線等5條軌道交通線路在此換乘,該站也是成都市首批13個TOD綜合開發示範站點之一。
TOD一體化實施範圍總用地面積約2085畝,總建築面積203.5萬㎡。規劃建設特色商業街、品質住宅、星級酒店、醫療中心、國際學校、商務樓宇……致力打造產城融合、站城一體的國際空港公園城市新地標。


坤宇熱點 | 什麼是TOD?地產精英必備認識

◎ 圖 片 l 雙流西站TOD項目意境圖


據瞭解,整個項目目前正在對土地的平整以及基坑挖掘工作和前期勘察的設計,預計在明年一期建設項目主體建設全面封頂2021年年底商業樓全面建設完畢。


作為雙流首批建設的TOD項目,建成後地鐵、城鐵、飛機、公交、慢行系統等多種交通方式將高效銜接。交通圈、商業圈、生活圈也將深度融合。預計TOD綜合開發項目建成時,日均客流量將達20萬人次


02

龍泉驛區行政學院站TOD項目


成都行政學院站TOD項目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東臨環城生態帶、西近綠地468、南鄰三聖花鄉旅遊區、北鄰成都東站,距市中心約12公里,位於東進橋頭堡。​以站點為核心,周邊半徑3公里範圍內共規劃有6條軌道線。行政學院站是東西向幹線2號線(已運營)和成都第二條環線9號線(規劃)的換乘站點。根據《成都市軌道交通場站一體化城市設計導則》,行政學院站為組團級站點。


坤宇熱點 | 什麼是TOD?地產精英必備認識

◎ 圖 片 l 行政學院TOD項目區位


行政學院站項目發展契機也非常明顯:生態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TOD引領發展,軌道建設繁榮;站點能級較高,區域帶動明顯。


未來將通過綜合開發提升區域生態和形象價值,展示東進標杆門戶,打造新一代城市精英棲居地、公園式宜居宜業城和樂活體驗商業綜合體。

03

雙鳳橋站TOD綜合開發項目


雙鳳橋站TOD綜合開發項目位於武侯區武興路和智遠大道交匯處,位於武侯電商產業功能區核心區域,是以地鐵3號線雙鳳橋站為中心建設的多維度“立體城市”。

坤宇熱點 | 什麼是TOD?地產精英必備認識

◎ 圖 片 l 雙鳳橋TOD項目區位


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商業及配套附屬設施、住宅用地,包括住宅地下2層、地面11層,商業地下1層、地面8層,總體投資額達到28.27億元。

另外,雙鳳橋站TOD項目所在的電子商務產業區,與商貿產業具有一定的上下游關係,可與3號線通達的中央商業商務集聚區、紅牌樓現代商務商貿集聚區,以及規劃線路上的成都金融總部商務區聯動發展。


04

成都P+R錦城廣場綜合換乘服務中心


“P+R”(Park and Ride)停車換乘的概念,早在1927年就被賓夕法尼亞大學的Austin MacDonald提出,在他看來:“這種安排可以使駕駛者浪費時間最少、舒適度最高,同時可以減少交通擁堵。”

成都打造換乘功能最強的P+R交通項目——錦城廣場綜合換乘服務中心,已進入主體施工階段。


坤宇熱點 | 什麼是TOD?地產精英必備認識

◎ 圖 片 l 錦城廣場綜合換乘服務中心效果圖區位


這個交通樞紐東鄰紅星路南延線,南側臨繞城高速與桂溪公園連通,西側為環球中心,北側連通大魔方演藝中心,總體建築面積約22.5萬平米。它不僅可以直達天府國際機場,更可以滿足地鐵、公交、私家車、自行車等多種交通工具的轉換需求。它解決了市民停車的問題,也消解了人流量大時交通中心面臨的換乘壓力。


而SKP項目,也選址於此。未來,它將以體量巨大的交通樞紐及商業綜合體共同呈現。


坤坤有話說


無論是地標性建築的打造,還是以“TOD”模式優化生活,城市在發展的道路中從未停止過思考。


在當下,除了我們正在體驗的“交通樞紐”的形態,不妨大膽延伸對於未來的想象。城市一直在優化自身的結構,一方面予以人類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盡最大的努力去保護生態。


在科技的催動下,當今的高鐵、地鐵等軌道交通系統已經實現高度自動化,在未來實現完全自動化也並非沒有可能。城市地面交通系統如果可以在大數據管理下,完全由智能設備控制,那麼現在的交通系統與出行方式或許可以打破桎梏。


一旦當我們迎來全新的科技時代,交通樞紐是否依然存在?或是以什麼樣的形態存在?這值得我們反覆探討。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