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物流業復甦將助推產業鏈供應鏈行穩致遠

加快物流業復甦將助推產業鏈供應鏈行穩致遠

加快物流業復甦 讓產業鏈供應鏈行穩致遠

解筱文

當前,全球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紮實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全面落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任務,這些都是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響,穩定經濟社會運行的重大舉措。

對於物流業而言,則需要加快行業復甦,全力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讓中國經濟更具堅韌,內外循環更順暢,從而化危為機,行穩致遠。


加快物流業復甦將助推產業鏈供應鏈行穩致遠

當好經濟社會發展的“陰晴表”

客流和物流,好比整個國家軀體的“任督二脈”,這二脈的運行質量直接影響著整個國家的健康與否。我們經常以用電量、鐵路運貨量、貸款發行量等主要指標衡量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實際上,物流業主要指標也是觀察經濟社會發展的“陰晴表”。

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變化最直接體現在物流方面。一季度物流市場增速明顯放緩,全國社會物流總額56萬億元,同比下降7.5%。其中,工業品物流總額同比下降8.4%;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125.3億件,同比增長3.2%;業務收入實現1534億元,同比下降0.6%。1月快遞業務量收增速分別為-16.4%和-16.1%,2月分別為0.2%和4.1%,3月分別為23%和12.3%。

通過物流這個“窗口”,也可以觀察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變化和全面復產復工的情況,以及整個經濟發展的大勢走向。工業物流業務量下降明顯,說明疫情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影響較大。快遞物流相比影響較小,並增速重回高位。

進入4月份,快遞行業攬收、投遞量均已恢復至正常水平。目前郵件快件規模由2月上旬日均千萬件回升至2億件,這說明隨著上下游復工復產和市場需求釋放,快遞物流增速得到明顯加快,零售性物流增速必將傳導到工業性物流,促進整個產業鏈供應鏈逐步修復。

當下,中國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物流業需要在“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的戰略主導思想下,確保大宗物流、快運物流、快遞物流三力齊發,協同共為,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中作出更大貢獻。


加快物流業復甦將助推產業鏈供應鏈行穩致遠

守住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

物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是社會經濟實現目標任務的堅強保證,也是戰時、救災等特殊時期應對重大挑戰的“頂樑柱”。

當年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的背後,是一條打不爛摧不垮的鋼鐵運輸線,源源不斷地支撐著軍需物資的運輸保障。今天,在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物流業沒被疫情所嚇倒,克難攻堅,勇於擔當,想方設法生產運作,用一條條打不爛摧不垮的“生命線”,持續發揮著極其重要的抗疫保障作用——

一方面,物流業承擔了大量的防疫及救災物資保障運輸,為抗疫取得決定性勝利贏得了時間,提供了充足的物力保障。疫情發生以來,郵政快遞企業調配全網資源,迅速開通國際和國內的航線,暢通陸路運輸,全力保障武漢等重點地區的應急救援物資和人民群眾日常基本生活物資運遞,發揮了保安全、保穩定、保暢通的重要作用。截至4月14日,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承運、寄遞疫情防控物資累計26.62萬噸、包裹2.95億件,發運車輛5.22萬輛次,開行貨運航班558架次,累計為援鄂醫療隊免費寄遞物品19.71萬件。

另一方面,物流業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持續發揮城市及輻射區域物流功能,保持了城市、鄉村物流運輸“毛細血管”始終暢通,積極保障群眾必需品供應,確保人民基本生活,維護了社會大局穩定。

疫情中的物流業更新了全社會對發展物流業新的認識。在平常時日,社會大眾對物流業的價值認知不夠,對其深藏功與名,默默所作出的社會貢獻習以為常,總認為這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產業。通過抗擊疫情,接受“戰時”考驗,物流業所體現出的應急保障和生活服務能力,讓很多人感受到其彌足珍貴的社會功能和價值,進一步增強了支持和加快物流業發展的共識。

疫情中,民營快遞物流企業積極參與國家、各省市區應急保障,物流綜合服務的作用進一步增強。作為快遞快運物流“國家隊”主導力量的中鐵快運和中國郵政物流,展現出傳統物流模式的重要優勢,使其成為應急保障物流的重要力量。可預見,本應逐步淡出市場的傳統鐵路行李車運輸有望成為未來應急保障必需配置,得到創新發展;高鐵快運作為新興運力,其冷鏈醫藥運輸必然加力發展;鐵路班列快運網絡規模化開行、高鐵貨運動車組的探索發展也將迎來更大機遇。不久的將來,物流業的“生命線”將更密集“編織”。


加快物流業復甦將助推產業鏈供應鏈行穩致遠

點燃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劑”

物流業一手托起生產端,一手聯通消費端,把上下游緊密銜接在一起,不僅橋接供應鏈產業鏈,更為重要的是發揮著雙向催化的重要作用,促使供應鏈產業鏈加快運轉。

從目前的情形看,疫情短時期不可消退,所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需要加快物流業復速,提升物流質量和效率,激發更大的市場需求,倒逼企業生產加速,不斷擴大內需,強壯中國經濟“內循環”,盡力實現“以內補外”。

在助力強化經濟“內循環”中,國家層面要進一步加大物流業戰略規劃。2014年6月1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確定12項重點工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提升物流業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約化水平,提高經濟整體運行效率和效益。目前需要結合新的發展變局和新趨勢,研究規劃形成《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下一個五年規劃,並抓好實施,接續前行。

同時,要進一步強化對物流業的政策支持,加大對全國性、平臺化的物流企業支持力度,推動物流企業戰略重組,減少物流業小、散、弱等現象,實現行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加強對物流企業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衡量,合理確定物流業公益性貢獻,通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補償導向,帶動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延長和豐富產業鏈供應鏈,不斷擴大經濟內需。例如,一季度,雖受疫情影響,但是832個國家級貧困縣農村電商實現逆勢增長,網絡零售額達565.6億元,同比增長5.0%。不能不說,這是與國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和積極影響分不開。

對物流企業自身而言,要主動求生求變,把握住疫情帶來的物流業集中化、數字化、精細化發展趨勢,創建新模式、新業務、新生態,加快探索現代供應鏈創新與新技術應用,以適應疫情環境下的常態化發展,以差異化發展路徑,驅動市場新需求,進一步固本強基,降本增效,提升抵禦市場風險和外部劇變的能力。

疫情給整個世界經濟帶來重大挑戰,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9年外貿總額佔GDP的比重35%,是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環節,也深受影響。

在抗疫的同時,中國需要確保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中國樞紐”良好運作,以利己自身和全球發展。所以,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鏈穩定,才能確保中國經濟“外循環”正常。

處於全球戰“疫”關鍵時期,中國需要全力保障對友好國家抗疫物資運輸保障的支持力度,用足用好國際航空貨運、中歐班列、海運快船以及周邊國家陸路運輸等運力資源,支持擁有全貨機的郵政和快遞企業通過開闢國際新航線、增加新貨機等方式來擴充運能,推動完善國際物流體系建設和技術標準互認等,以實際行動支援諸多國家,傳遞守望相助、共渡難關的決心和力量,並保持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穩定性和競爭力,促進全球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充分發揮“中國作為”,為“中國製造”“中國創造”暢行贏得難得的戰略機遇。(本文系《中國水運報》約稿,刊於《中國水運報》2020年5月6日第三版)

解筱文:戰略學者。主評時政、商業、鐵路、文化。微信公眾號:zgmjply(中國民間評論員)

世界上只有兩種鐵路:中國鐵路和外國鐵路

深度解密:中國高鐵成功的真正經驗是什麼?

中國高鐵被降低速度運營和降低建設標準的線路里程有多少?

解筱文:呼喚中國經濟學登上新時代舞臺

深化鐵路改革是攻堅戰和持久戰,不允許失敗!

中國郵政物流:何處是歸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