魍歿
現在的事業單位改革又叫做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目標是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確、運行高效、治理完善、監管有力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公益服務新格局,新體系。
也就是說,將事業單位發展為公益服務類的單位。
現有的參公事業單位和生產經營事業單位將會全部轉型。
但實際上事業單位分類制度改革,跟事業單位人員的收入沒有關係。
事業單位的工資收入現在已經普遍較高了,在美國等一些國家參照的是私營單位的人均收入水平,對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進行調整。
但是在我們國家多數是參照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情況,來進行調整的,我們並沒有建立起全民的工資收入情況監測體系。這些單位都是好單位。
而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福利又是相當高的,再加上職務和級別的晉升,機關事業單位的用工成本一般遠遠高於社會平均用工成本。
2014年10月,國家推動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通過這一制度改革,也透露出國家的一些意向,退休人員實施社會化養老。縮小企業人員和事業單位人員的收入差距。每年對企業人員增加的比例較高,事業單位人員增加的比例略低。
比如江蘇省2018年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時,企業人員的增長幅度是5.5%,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增長幅度是4%。
漸漸的要將事業單位和企業人員的待遇差距縮小。
事業單位本身有自己的工資增長模式。
事業單位的基本工資表是兩年一調整2018年將會再次調整。2016年工資水平是增長了10%左右。
但是實際上,事業單位的工資制度嚴格考慮了工齡,那就是薪級工資構成。每一年工齡都會增加一定的工資待遇。再加上職稱和崗位晉升,以及績效工資的提升,正常來講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待遇會穩步增長的。
暖心人社
目前,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正在進行,按照國家要求,將在2020年前完成,儘管時間表有所推遲,可箇中原因複雜,各項工作都在有序進行。尤其是江蘇等省份作為試點,走在了前列,目前都取得了很大進展,相信可以為全國提供經驗和參考。
事業單位改革的方向就是先把為數眾多的單位進行分類,參公單位承擔行政職能的,予以剝離,職能收回機關,人員部分可轉為公務員,部分則按照老人老辦法繼續保持參公身份和待遇,沒有承擔行政職能的大都被劃為公益一類,人員身份也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其他比如高校,醫院類事業單位可能被劃為公益二類,繼續在事業單位序列,承擔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從實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大都要轉為企業,比如各類賓館,招待所之類的。
現在全國事業單位有3000多萬人,確實對於很龐大,儘管其中不少不用財政負擔,自收自支管理的單位,可財政供養人員仍然過多,國家財政負擔依然很重。這次改革就是玩改變這種局面,理順事業單位體系,有效減少事業單位數量和編制人員,讓事業單位迴歸其應有屬性,承擔好公益服務職能。
不過要改革徹底也很難,畢竟歷史遺留問題很多,利益衝突很大,非一朝一夕之功,肯定要經歷長期的過程,一些人要付出犧牲,不過事業單位瘦身大的方向不會變,肯定會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未來可以預見,改革完成後,數量大幅減少,人員有效精簡,機構更加精幹高效,自然人員待遇低的現狀能得到改變,預計會不斷提升工資待遇,各方面會越來越好。
文思正言
公務員工資在整體上升,事業單位增資幅度雖然不像公務員那麼大,且時間也拖得比較長,但工資整體上升是大勢所趨,這點毋庸置疑
按照中央改革要求,事業單位要在2020年底前完成分類改革。今後,事業單位將全部剝離行政職能(參公單位除外),只保留事業屬性,作為公共服務的主體,代表政府行使基本職能。目前,事業單位大致分公益一類和公益二類兩大類,自收自支的公益三類將在2020年底前全部實現轉企,脫離體制推向市場。因此,這類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是漲是跌,不在此次討論之列。
我們主要看公益一類單位職員的工資情況。按照月入水平,以小公所在的西部三線城市為例,與公務員的差距大概在1500元左右,按年收入計算,大概相差三萬元左右。像正科,在小公這裡到手在5000左右(含車䃼、餐補、手機話費補貼),而同級的事業單位七級職員到手也就3500左右(含餐補,扣除30%績效),加上年終一萬的績效差,事業單位年入妥妥地比公務員要少三萬左右。
有消息顯示,今年底小公這裡的公務員工資還將調整,事業單位也將隨之增資,幅度視財政資金情況而定。總之,增資是肯定的,但想要追上公務員不可能。當然,螞蟻腿也是肉,有加工資總比沒有好,大家就偷著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