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二寶,第一個孩子隨爸爸姓,第二個孩子隨媽媽姓,第二個剛好還是男孩,您怎麼看?

wazglimizg


"第二個孩子隨媽媽姓,第二個孩子剛好是男孩子。"這隱隱透出性別上的優越感。在我國很多老一輩的思想裡,男孩子才是家族血脈的繼承,重男輕女的思想是刻在骨子裡的,只是現代社會沒有那麼明顯而已。

一、兩個孩子兩個姓,現在這種情況很多

  1. 孩子媽媽是家裡獨生女或是孩子媽媽家裡只有兩姐妹的,都會要求有一個孩子要隨媽媽姓,上外公外婆家戶口,平時叫爺爺奶奶。村裡有個叔叔家,兩個女兒,先是小女兒的大寶隨媽媽姓上戶口,後面大女兒的大寶也是隨媽媽姓上戶口。以前招上門女婿,現在上不上門無所謂,只要留個孩子在家裡就行。
  2. 兩夫妻男方開明,女方有想法,兩人一商定,兩個孩子一個隨爸爸姓,一個隨媽媽姓,這樣很有愛也公平。

二、男孩還是女孩,幾率各佔百分之五十

兩個孩子兩個姓,都會事先商量好。如大寶隨爸爸姓,二寶隨媽媽姓。是女孩還是男孩,都說不準,看各種機緣吧。一胎女孩隨爸爸姓,二胎男孩隨媽媽姓,只要夫妻兩人和兩方家裡都遵守約定,就不會產生家庭矛盾出來。

不管女孩還是男孩,只要養育好了,才是真的好。

很多人說孩子在質量不在數量不在性別,現實裡面確實也是這樣的。只有把孩子教導好了,孩子才能成為有價值的人,父母才會有幸福的晚年,家族才能順利的健康的傳承。


總結:不管是隨爸爸姓,還是隨媽媽姓;不管是女孩還是男孩,都是自己的孩子。給他們愛,好的物質條件,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養育孩子任重而道遠。


六六的成長日記


我是食物測評的識物君。

我首先認為孩子跟爸爸姓還是還是要好一些。即使夫妻雙方感情好,老公和家人也同意第二個孩子跟其母姓,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要與外界接觸的。


虎父無犬子,子隨其父,幾千年的文化傳統至今,我們的大環境還是這個樣子。可以想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有無數個人問過他“你怎麼和你哥哥(姐姐)的姓不一樣啊?”

第一次孩子悉心的回答道:我哥哥(姐姐)跟爸爸姓,我跟媽媽姓,爸爸媽媽商量好給我起的名字!

第二次孩子耐心的回答道:我跟媽媽姓,爸爸也很同意... ...

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當然孩子也會收到很多這樣的回覆“你和你的哥哥(姐姐)不是親兄弟(姐妹嗎)”“你爸爸是倒插門嗎”“你不是親生的嗎”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名字的差別化給孩子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邊朋友、同學的質疑,長此以往更是會對其心理成長帶來負面影響!當然影響的成度,得看家庭環境也看個人!


以上是食物君的看法,當然您要是和老婆一樣姓,就不用聽我在這叨叨了!嘿嘿!


識食物者LAB


不知道是你家的事嗎,不是的話管的真寬,人家自己家願意就可以。法律規定孩子可以隨父姓或母姓以及第三方有贍養義務的姓氏,至於二胎男孩隨了媽媽的姓氏,人家說不定就是這麼說好了,不論男女,願賭服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