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的絕命詩、

生在陽間有散場,

死歸地府又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

只當漂流在異鄉。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無論是看遣詞造句,還是藝術手法,這首詩都不能算作是古詩中的上品,不過,它卻是一位大才子的絕命詩,而這位大才子,就是我們今天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唐伯虎。

唐伯虎一生窮困潦倒,時運不濟,他經常要以出賣自己的字畫才能維持生計,現實中的唐伯虎絕不像影視劇中所描繪的那樣風流倜儻、光鮮照人,非但如此,而且還恰恰相反。公元1523年,54歲的唐伯虎終於艱難地走完了他的一生,在他臨死之前,寫下了這首絕命詩。

全詩通俗易懂,甚至可以說都是大白話,但就是在這幾句大白話中,卻仍然隱藏著唐伯虎那顆既孤獨又無奈的心。

“生在陽間有散場”,這是生命的客觀規律,任何人都無法超越,無論你願意還是不願意,到頭來都是要散的,與親人散,與朋友散,與整個世界散,人生的盡頭就是一個散場。

“死歸地府又何妨”,這樣的感慨看似灑脫,其實卻恰恰包含著唐伯虎著實的無奈,既然每個人終歸都是要死的,那麼悲傷也無濟於事,倒不如拋開一切雜念,以一笑待之,生有何歡、死亦何苦?

“陽間地府俱相似”,其實這一句最為精妙,因為我們竟無法去判斷,究竟唐伯虎是把陽間比作了地府,還是把地府比作了陽間?這難道還有什麼不一樣的嗎?有!把陽間比作地府,意在說明唐伯虎自己窮困潦倒的一生,雖然是活在陽間,其實與地府又有什麼區別?地府是一個受罪的地方,而對於唐伯虎來說,陽間又何嘗不是如此?

如果說是把地府比作陽間,則更說明了唐伯虎的無奈與憂鬱,因為陽間陽壽盡時尚有地府可以歸去,可到了地方呢,地府的歸途又在哪裡呢?

“只當漂流在異鄉”,其實這句話也同樣包含兩層意思。第一,唐伯虎把地府當做了最終的歸宿,那麼在陽間的那54個春秋就是在異鄉的漂流。第二,唐伯虎把陽間當做歸宿,而死後魂歸地府則就宛如在異鄉漂流一般了。可是,不管唐伯虎在陽間算是漂流,還是到了地府算漂流,總之唐伯虎註定都是要漂流的,他的那顆漂流的心何時才能安頓下來呢?唐伯虎不知道,我們也不知道。

唐伯虎的絕命詩、

我們只知道,這首詩就是唐伯虎的絕命詩,這首詩看似灑脫,其實滿含著唐伯虎無盡的憂鬱與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